端午遥祭三闾大夫:屈原曾与大通古镇结缘(原创)

端午遥祭三闾大夫:屈原曾与大通古镇结缘(原创)

  在大通古镇走访一些高龄老人搜寻有关史料时,面对老人们如数家珍般的娓娓细说——屈原不仅到过大通,还与大通许多民俗有着密切关联……,这让我十分惊讶,情不自禁地生发出要深入探究的浓厚兴趣。  

端午遥祭三闾大夫:屈原曾与大通古镇结缘(原创)

(大通古镇自战国时代至今,一直有着划龙舟祭祀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传统,大通龙舟赛现已成为安徽省级非遗)

  据屈原在其著作《离骚》中自我介绍:“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他出生于楚威王元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诞生于丹阳(今湖北秭归)。他的一生共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顷襄王三个时期,而其主要活动则是在楚怀王时期。

端午遥祭三闾大夫:屈原曾与大通古镇结缘(原创)

  屈原为什么要在《离骚》中写自己的出生日期?这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出生的日子与众不同——能生在寅年寅月寅日这样的好日子里,很了不起。“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离骚》的叙述很具体,说他的父亲认为他的生辰非常好,便给他起了个好名字——叫“平”,字“原”。据东汉王逸在《章句》中解释:“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意思是说其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同其出生年月日配合起来,正好符合“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的天地人三统一。如今看来这仅是巧合而已,可在当时这被认为是好兆头,所以屈原才在《离骚》中炫耀其生日和名字。

端午遥祭三闾大夫:屈原曾与大通古镇结缘(原创)

  屈原生活在距今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其时正是中国“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楚国贵族出身的三闾大夫屈原,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很得楚怀王的信任。因此,他一开始仕途挺顺,官至“左徒”,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得力大臣。

端午遥祭三闾大夫:屈原曾与大通古镇结缘(原创)

  在齐、楚、燕、赵、韩、魏、秦“七雄争霸”的战国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使其日益强大后,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齐两国能与之抗衡。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楚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此举曾让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因与楚国贵族集团在内政外交上产生尖锐矛盾,屈原因此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等人的嫉妒和诬陷,导致楚怀王开始逐渐疏远他。据《史记》介绍: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常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被免左徒后,屈原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工作。

端午遥祭三闾大夫:屈原曾与大通古镇结缘(原创)

(大通古镇每年举办龙舟赛时还开展傩戏表演活动。)

  楚怀王十五年(公元前304年),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南、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给楚名义诱骗楚怀王,致使齐楚两国断交。而过后“商于之地六百里”并未献给楚国,这让楚怀王觉得受骗了,于是他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但均遭惨败。在这种情形下,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这时,张仪再次由秦至楚,开展瓦解“齐楚联盟”活动,并终使齐楚结盟未成。楚怀王二十四年,秦楚结“黄棘之盟”,楚彻底投入秦的怀抱。屈原也因此被逐出郢都,流放汉北(今汉江以北地区)。

端午遥祭三闾大夫:屈原曾与大通古镇结缘(原创)

  直至楚怀王三十年,屈原才返回郢都。同年,秦王约楚怀王武关相会,屈原力劝不可,但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力主怀王入秦,怀王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于会盟之日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秦国。  

端午遥祭三闾大夫:屈原曾与大通古镇结缘(原创)

(江南地区举办的端午龙舟表演)

  楚怀王被扣后,楚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即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在楚顷襄王接位第七年,楚竟与秦结姻以求暂时苟安。因屈原坚决反对,并指斥子兰等人对怀王的屈辱之死负有责任,子兰便指使上官大夫等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其再次流放沅、湘。

端午遥祭三闾大夫:屈原曾与大通古镇结缘(原创)

  在楚怀王被骗秦国客死异乡后,流放沅湘的屈原看到这一切后极端气愤,更加坚决反对楚向秦屈辱求和,因此遭到政敌们更严重地迫害。新即位的楚顷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竟听信谗言,将他从沅湘放逐到吴楚边界更偏僻的陵阳

(今安徽青阳境内),其时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端午遥祭三闾大夫:屈原曾与大通古镇结缘(原创)

(龙舟竞渡)

  屈原第三次流放陵阳,是从湖南沅、湘出发的,虽是沿长江顺流而下,但在2300多年前交通极不发达的情况下,一路上十分辛苦那是自然的。当他来到流放陵阳的必经之地——大通时,与押解公差曾在此短暂休息。那时,大通叫“鹊头镇”,因青通河与长江在此交汇形成一个如鸟雀头样伸入江中的半岛而得名。春秋时的周景王八年(公元前537年),吴楚两国为争霸天下,曾在这里打过“鹊岸之战”;后来,“鹊头”之前的江中逐惭形成一个江心洲(名荷叶洲)后,其与长江南岸之间形成的夹江称为“鹊江”,都是因为史上“鹊头镇”的缘故而得名的。屈原在大通作过短暂休息后,便与押解公差继续乘小船沿青通河逆流而上抵达陵阳了。

端午遥祭三闾大夫:屈原曾与大通古镇结缘(原创)

(民间端午风俗)

  屈原曾在《招魂》中说,“乱曰:献岁发春,汨吾南征。菉蘋齐叶兮,白芷生。路贯庐江兮,左长薄。倚沼畦瀛兮,遥望博……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其中“路贯庐江”,即指出陵阳东南的“青弋江”,融贯现“太平湖”旅游区。说明那时,他虽流放,不能回楚都郢城,但在陵阳周边还是可以游走的。铜陵大通距陵阳仅20公里,作为当时水运交通枢纽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在他流放陵阳途中的中转地,他在此休息时已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我推断,在他流放陵阳的九年期间,他绝对不仅仅是来回两次经过大通那么简单。

鉴于他的才学与名望,陵阳周边的官员与才子们肯定不会错过这样好的机会的,他们也一定会前往陵阳去拜望屈原的。按照屈原的个性与风格,他也应该多次到过大通一带进行游历与访友的。每次到此,他都要向西、向北进行观望,怀想着如何能尽快结束这流放生涯,希望自己能够早日回到郢都报效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此,这长期的流放生活并没有让他屈服,他仍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决不随波逐流,时刻准备着回到郢都为祖国建言献策。在陵阳流放的九年间,他奋笔写下了《离骚》《九歌》《九章》等著名诗篇,以表达自己的心声。如:他在《九章·哀郢》诗中说:“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不可涉。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蹙。”抒写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指斥“群小”误国,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千古不朽的诗篇,因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最伟大、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他的作品为“楚辞”。《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他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诗中叙述了诗人为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所遭受的打击和迫害,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与对人民和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

端午遥祭三闾大夫:屈原曾与大通古镇结缘(原创)

(大通鹊江(长江南夹江)上举办的龙舟赛)

  屈原流放陵阳时,大通一带的名士和老百姓鉴于他的名望和才学,对他十分尊崇。故在他自投汨罗江后,大通这带也一直沿袭着端午“裹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的风俗。人们在这天除了吃粽子、悬艾草、划龙舟等风俗外,还兴盛傩俗避邪驱鬼,开展独具特色的跳钟馗施威捉鬼活动:即小鬼们扛着“钟进士出巡”、“肃静”、“回避”等牌子,表演小鬼捧酒钵等,钟馗则手持利剑,戴着破伞,斩杀恶鬼,这一风俗一直绵延至今两千多年。“大通龙舟赛”因此成为长江沿线闻名全国的龙舟竞渡赛会。唐代张建封曾写有《竞渡歌》赞云:“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棹影如剑,鼓声如雷,千桨击水,百舸竞渡,可以想象,当时大通的龙舟竞渡场面多么热闹,又是多么的激动人心!明代嘉靖年间,铜陵知县李士元也写有《观竞渡》诗,赞颂龙舟竞渡。据老人们介绍,大通的鹊江龙舟赛,参加者以本地龙舟居多,比较出名的有和悦洲大关口的“黄龙”、清字巷的“菜花龙”、河南嘴的“乌旗龙”、缸窑的“红龙”,江南青阳、贵池和江北枞阳六百丈等地的各色龙舟也常来加盟,在安徽和长江中下游沿线具有广泛的影响。

端午遥祭三闾大夫:屈原曾与大通古镇结缘(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