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瀘沽湖畔 摩梭人家 尋夢之旅

“月光灑下來,月亮彷彿漂在乳汁上,群山上游走的雲,像瞬間的夢境,總有母親的身影。”這是蒙古國歌手薩仁圖雅《夢中的戈壁》的歌詞。

去過瀘沽湖的人都知道,這裡的風景宛若夢中的寂靜之地,讓人有置身世事之外之感。

瀘沽尋夢之走婚橋

「行走」瀘沽湖畔 摩梭人家 尋夢之旅

「行走」瀘沽湖畔 摩梭人家 尋夢之旅

相傳元朝末年,蒙古族的一支部隊在戰爭中敗退瀘沽湖,並定居於此,與當地的土著人走婚,繁衍後代。走婚橋就是摩梭男女約會的地方,若是男子傾心於某個女子,那麼他半夜會騎馬前往其房間,但是需要在天亮之前離開。

和“阿夏”(男子傾心的女子)行走在“天下第一鵲橋”之上,清風徐徐,送來縷縷花絮,彷彿正在進行一場約定終生的儀式。

瀘沽尋夢之王妃島

「行走」瀘沽湖畔 摩梭人家 尋夢之旅

左所土司喇寶臣在博窪島(後改名為王妃島)上面修建了一所豪華的別宮,用來安置漢族夫人肖淑明。瀘沽湖賦予了肖淑明太多的傳奇故事:騎駿馬,打雙槍,為摩梭人建學校,傳漢文等,使其有“當代王昭君”之稱。

然而上世紀五十年代肖淑明離島後,王妃府最終淪為廢墟。

如今乘著小船再踏上王妃島,四周仍是煙氣繚繞,但是“王妃”卻不見蹤影,唯有她留下的一世傳奇。

瀘沽尋夢之古村落

「行走」瀘沽湖畔 摩梭人家 尋夢之旅

古村落位於瀘沽湖西北角的格薩村,至今還保留著原生態的摩梭民風民俗。

古村落依山傍水,邀上好友或者伴侶去體驗幾天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必定也會生出“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感慨。

瀘沽尋夢之格姆女神山

「行走」瀘沽湖畔 摩梭人家 尋夢之旅

摩梭語稱“格姆”,藏語稱“森格格姆”,“森格”意為獅子,“格姆”意為白色女神。摩梭人把格姆山神化,當作女性的化身。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這裡都要舉行一次盛大的朝山活動,摩梭語稱之為"格姆刮",意為"轉女山"。在朝山節這天,人們穿著盛裝,帶著佳餚來到山前,祈求女神的保佑。

眺望格姆山,感受著摩梭人的信仰和文化,可以在與“女神”的對望中窺見婦女在摩梭人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瀘沽尋夢之草海

「行走」瀘沽湖畔 摩梭人家 尋夢之旅

「行走」瀘沽湖畔 摩梭人家 尋夢之旅

草海的“草”就是指茂密的蘆葦,各種魚、蝦、海螺等生活在這裡,因為草海魚蝦多,當地人經常划著豬槽船在湖中捕魚。

穿著紅衣白裙的摩梭姑娘在草海中穿梭,撐著小船,唱著歌謠,歌聲迴盪在蘆葦叢中,讓聽者也忍不住輕輕和。

瀘沽尋夢之瀘源崖

「行走」瀘沽湖畔 摩梭人家 尋夢之旅

瀘沽湖的湖水大多來自其自身地下水,瀘源涯就是地下水的出口所在地。站在瀘源崖的觀景臺上,整個瀘沽湖的美景盡收眼底,碧波盪漾、水天一色。漫天飛舞的經幡更是使人彷彿置身遼闊的西藏,全身心地沉浸在碧水藍天之中。

圍著篝火曼舞歡歌,悠揚的歌聲將人從夢中喚醒,才知眼前之景是真切存在的。

夢境之所以是夢境,就因為其短暫而美妙。

站在瀘沽湖畔,是夢境的開始,亦是夢境的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