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張作霖不死,東北三省會丟嗎?

一江春水143398735

張作霖一直都是以東北為根據地,從來沒有放鬆過對日本的警惕。當時日本沒有貿然在東北發動事變除了蘇聯勢力的原因還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張作霖的奉系。按照張作霖的處事手段,一旦中日之間發生戰爭必然會牽扯蘇聯進入戰局。


而日本在一九零四年發動日俄戰爭吃虧之後,一直對蘇聯很是忌憚。從一九零四年到一九三一年,日本都沒有敢侵略東北,蘇聯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如果張作霖不出事,東北不會改旗易幟。東北不易幟就不會發生中東路事件,事件之後張學良開始奉行不抵抗政策。儘管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建立抗日統一戰線值得肯定,但是中東路事件的影響力不比西安事變小。


在這場歷時五個月的事變中,中國和蘇聯的關係徹底斷絕。當時東北的邊防司令長張學良要求強制收回蘇聯掌握的中東鐵路管理權,蘇聯對這件事情極其抵抗。當時就要求所有祝咱在中國的官方代表迅速撤離,蘇聯與中國外交關係斷絕。緊接著“蘇聯遠東特別集團軍”進攻中國東北,東北軍戰敗,與蘇聯方面達成《伯力協定》。這場鬥爭是中蘇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武裝衝突,其結局對於東北的局勢乃至全國的時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直在旁邊隔岸觀火的日本,看到中國與蘇聯絕交之後,採取了行動。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丟掉了東北三省,如果張作霖還在世的話,憑藉當時東北雄厚的工業實力,處理好與蘇聯之間的關係,東北三省即使丟也不會丟的這麼快。


品讀武器裝備

有網友問:如果張作霖不死,東北三省會丟嗎?首先日軍於1919年4月11日在旅順成立了“關東軍司令部”這樣一個高級指揮機關。其表面的任務是:指揮其在東北的陸軍部隊,保衛關東州和鐵路沿線地區。

日軍部隊便輪流進駐於旅順至長春和奉天(瀋陽)至安東(丹東)的鐵路沿線各城市。輪換時間為二年。實際上,張作霖本人就是日本人扶植起來的,嚴格意義上來說,東北在當時是張作霖和日本關東軍共同控制的。

張作霖也只是日本的一箇中方代理人,在北伐戰爭開始以後,特別是張作霖的東北軍從江蘇一直到河南,山東,開始全面戰敗的時候。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村岡長太郎中將及其參謀長齋藤恆少將立刻出動了第28旅團控制山海關,調遣第14師團,第20師團進入東北,駐紮在奉天,錦州一線。

當奉軍敗局已定時,關東軍預計張作霖很快將退回東北,因而村岡長太郎以及關東軍參謀河本大作大佐,都在佈置暗殺,擬除掉官越做越大,已經是安國軍總司令,開始不聽擺佈的張作霖。

由於主動權是日軍手裡,而且東北軍又是日軍扶植起來的,因此,日軍實際掌握著什麼時候動手和怎麼動手的主動權。

因此,日軍實際上並沒有通過戰爭,只是通過一次暗殺行動,就除掉了張作霖。6月3日晚,張作霖由北京站乘車離開,於6月4日上午5點23分在通過皇姑屯鐵路立交橋的瞬間,日軍東宮大尉按下了電鈕,張作霖等所乘的列車在一聲巨響中被炸出軌道約10餘公尺,吳俊升等當場被炸死。受重傷的張作霖由奉天憲兵司令齊恩銘救入汽車,回到公館後不久即死去。

到了918的時候,日本認為如果徹底由日本管理東北,那麼10年-20年時間,日本就可以具備對抗美國的實力。日軍認為:以此財力、用此物力,此時日本則可驅美國於夏威夷以東,屏英國於新加坡以西,而不難掌握西太平洋上之全部霸權。

918事變和後來77事變爆發以後,東北軍降將如雲,其實也證實了東北軍是日本一手扶植起來的,東北軍除了廣大愛國官兵以外,日軍還在東北軍裡安插了很多精日分子。

偽上將張海鵬,偽奉天警備司令部上將於芷山,偽吉林警備司令吉興,偽龍江警備軍司令程志遠。就連東北軍副司令公署參謀長熙洽,東北軍司令長官公署中將參謀長榮臻都是日本人扶植出來的。

如果張作霖不把日軍安插在東北軍的這些身居高位的一大堆漢奸清除出去,根本無法與日軍作戰。但是,如果張作霖真的開始調查和清除,東北軍的這些漢奸,其實也就是和日軍要翻臉了,日本人就會搶先進行暗殺。


深度軍事

這個問題有意思,我認為如果張作霖不死,東北肯定“不會丟”,因為都是日本的了,丟啥啊?

很多人談張作霖之死就說是日本人炸死了張作霖。

這句話對了一半,是日本人炸死了張作霖不假,但並不是所有日本人都盼著張作霖死,當時日本首相,著名的《田中奏摺》作者,田中義一就對關東軍炸死張作霖大發雷霆。

據田中義一的長子田中龍夫(原眾議院議員)說:田中首相接到這一情報時,正在吃飯,不由得摔掉筷子冒出一句:“糟了!”,他非常憤怒地說:“陸軍幹出這種事來,使我們的計劃化為泡影”。

鑑於田中當時在努力逼迫張作霖出賣更多的中國利益,來實現自己“滿蒙分離”的對華政策,並取得了相當理想的初步結果,故而他對關東軍幹掉張作霖表示出了強烈的不滿。

那麼,張作霖在死之前和日本簽了什麼協定,讓田中義一對於張作霖之死如此憤怒?

我們從張作霖的顧問,同時也是日本特務的町野武馬的言論中得到了答案。張作霖死後,町野武馬回到日本,在談到張作霖的死時曾表示關東軍殺死張作霖純粹是嫉妒“滿蒙五鐵路將於七月正式發表公告,這件事為陸軍探知,他們認為如果這件事成功了,就不僅是五條鐵路問題,每條鐵路都附有租借地,所以滿洲就等於是日本的了,日本在滿洲的地位已徹底解決。那樣一來,軍人們就再也沒有建立功勳的機會。”

滿蒙新五路協議為什麼這麼關鍵?

這個協約規定:由日本政府承包修建下列五條鐵路:自敦化經老頭溝至圖們江線;長春至大賚線;吉林至五常線;洮南至索倫線;延吉至海林線。

張作霖出賣給日本的“滿蒙新五路”權益,其影響之大,後果之嚴重可以說是不可估量的。

日本一向重視控制交通權在國防以及戰爭中的重要作用。但“滿鐵”所控制的鐵路線多以經濟為目的,缺少循環線路,不利於戰時動員及軍需物品的搬運。

為解決這個問題,日本確立了以軍事為目的建設滿蒙大循環線的方針。

如果其攫取的“滿蒙新五路”鐵路全部建成,則在東北南部、北部與朝鮮間成為大循環線路,長春至洮南、長春到大賚至洮南為小循環線路。這樣可以四通八達,有利於軍旅及食料運輸的方便,一旦正式發動戰爭,日本軍隊可以從本土迅速增援東北,以長春為中心,“南則把守山海關以防支那軍北上,北則把守齊齊哈爾以阻俄軍南下”,這個如意算盤也是日本迫切索要“滿蒙新五路”的根本原因。而且協定還規定:中國不能將打虎山至通遼的鐵路延長至通遼以北;不能修建開通(今通榆縣的一部分)至扶余的鐵路。

滿鐵社長山本條太郎曾評價張作霖與日本簽訂的《滿蒙新五路協約》說:“這等於(日本)購得了滿洲,所以不必用武力來解決了。”所以,山本在得知張作霖被炸死後,哀嘆“這下子我到滿洲來直至今所謀劃的以及今後準備要做的事情就全成泡影了。”

從《滿蒙新五路協議》簽約過程可以看出,儘管張作霖也知道這次賣國賣的太狠,百般推脫,但是隻要日本方面認真威逼,張作霖總是妥協的一方,如張作霖於5月13日與日方簽署了由日方承建延海、洮索兩條路的合同;15日又由趙鎮以代理交通次長名義與日方簽署敦圖、長大兩條鐵路的修建合同。餘下的吉五線,張作霖則堅持令張作相簽約,但張作相卻拒絕簽約,張作霖便以此為藉口對日方稱:“吉五線留到罷免張作相後再籤”。

假設張作霖沒有被關東軍炸死,那麼張作霖回到瀋陽後必定面臨日方要求全面履行《滿蒙新五路協約》的局面;“如果你不合作,日本軍隊將幫助你的敵人蔣介石!”,日方曾在張作霖推脫時這麼威脅他,張作霖最終也屈服了,而張作霖如果不死,在瀋陽,他不會繼續屈服嗎?

張作霖死後,張學良以“皇姑屯的炸彈已將專列裡所有文件全部毀滅,一切都已無根據”為由,拒絕日本要求履行《滿蒙新五路協議》的要求。東北易幟後,張學良更以“東北既已歸中附中央,外交問題由中央處理,鐵路問題東北當局無權過問”為由,將皮球踢給了南京政府。

這也算張作霖死亡帶來的好處吧。


蘭臺

張作霖如果不死,也就不會有1928年的東北易幟,至少東北不會在1928年就在名義上歸順於南京國民政府旗下。日本人對張學良不滿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張學良急於與南京國民政府統一。因此,沒有了東北易幟,日本人也不會那麼早的對東北下手。

其次,東北軍看似龐大,其實內部派系林立,土派與洋派之爭貫穿於東北軍發展壯大的始終(或者稱之為士官派與學生派之爭,洋派是指那些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的軍官們,土派是指畢業於中國本土的保定軍校,陸軍大學的學生),同時,東北軍中還有根底深厚,影響巨大的老派勢力,主要就是那些與張作霖一起拉隊伍起家的東北軍元老們,包括張作相,張景惠,孫烈臣,吳俊升等人。東北軍的內部派系在張作霖還活著的時候基本能團結在張作霖的麾下,張作霖死後,張學良不論才能還是資歷都不能服眾,因此才有了後來的“楊常事件”。張學良與老派以及士官派的矛盾在張學良主政時期迅速激化。

實際上,“九一八”事變爆發當日,日本人佔領的不過是瀋陽一城,隨後日軍之所以能夠佔領整個東北,與東北軍內部的派系鬥爭有很大關係,在日本佔領瀋陽後,與張學良存在矛盾的東北軍老派和士官派許多都投降了日軍,這其中就有張作霖的拜把兄弟張景惠,這也是導致日本佔領整個東三省的重要原因。

如果張作霖還活著,至少可以保證東北軍內部不會出問題,張學良畢竟還是年輕人,太年輕,太缺乏政治智慧和手段。


青年史學家

日本人開始的時候,是扶持張作霖的,不過張作霖只親日,在東北,有些具體問題上,張作霖是反對日本人的,反對簽訂賣國條約,也正因為如此,日本人才不惜撕破臉,在皇姑屯炸死張作霖。

張作霖作為奉系軍閥首領,一生的成就是統一東北、守護東北。張作霖一生在東北和日本人接觸,有人說他是漢奸,有點過了。因為當時國內的事情,只能尋求利強的扶持,才能抗衡其他的軍閥,他靠日本人扶持上臺,沒有毛病。只不過,後來日本人狼子野心,出兵一口吞下整個東北,從此踏上侵略中國的路,後來才有張作霖是漢奸的說法。



言歸正傳,如果張作霖不死,東三省還會丟嘛?

第一、張作霖雖然在東北寸土不讓、處事機變、治家有方、發展工業、重視教育等,不過,當時國內國際形勢如此,他想讓東北獨善其身,是萬萬不可能的。

第二、日本國內的政策,是希望把東北和蒙古東部聯合起來獨立建國,而張作霖寸土不讓,勢必和日本水火不容,日本的後盾是整個日本國,而張作霖只能靠他自己的實力。

第三、日本快速發展,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得到突飛猛進,日本勢必會擴張,朝鮮半島已經被它拿下。張作霖的東北擋在它擴張的第一線,矛盾時刻會爆發,要麼張作霖就範,要麼只有撕破臉和日本人對著幹。



綜上所述,日本人對東北,垂涎已久,而張作霖擋住了他們的路,雙方矛盾必然激化,張作霖靠三省的力量對當時的整個日本國,勝算的機率很小,東北難保!

如果求救於蘇聯,而蘇聯也對東北垂涎已久,何況蘇聯也不是什麼善茬,就算它肯出兵相助,勝敗尚不可知,但請神容易送神難,東北丟給蘇聯和丟給日本都是丟。

如果求救當時的國民政府,當時軍閥混戰,國民政府還沒有完成對全國的統一,正忙得焦頭爛額的,況且它的力量尚微,尚不可以和日本一戰。

所以,如果張作霖不死,只會推遲日本對東北三省的蠶食,隨著事態的發展,東北多半還是會丟的。


司馬PC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張作霖死之前,東北的局勢。

表面上看,東北佔據了中國的一個邊緣,不是四戰之地。

實際上並不是如此,不管是東邊的日本還是北邊的蘇俄,還有關內的南京政府,都對東北虎視眈眈,企圖併入自己的體系之內。

張作霖對於這樣的格局非常清楚,因此他利用三方的矛盾,為東北贏得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一方面,他利用三方對東北的需求,向他們索要各種好處,比如錢糧,武器。另一方面又利用三方的矛盾,讓他們任何一方都不敢,也不能獨戰東北。

用後來,在抗戰中閻錫山的話說,就是在三個雞蛋上跳舞,既要來回跳,又不能讓雞蛋破掉。

東北為什麼會被日本人佔領呢?

就在於張學良打破了這個平衡,讓局勢朝著對日本人有利的一方轉移。

第一步,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在這裡倒不是說中國統一就不對,而是說時機不對。南京政府在關內的地位並不鞏固,新舊軍閥之間的矛盾,依然很突出,根本沒有時間顧及東北局勢,也不能給東北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第二步,張學良發動中東路事件,和蘇聯打了一仗,結果輸的很慘,從此,把蘇聯也得罪了。本來三方利益平衡,變成了日本人一家獨大。

第三步,張學良把大量的東北軍調入關內,與石友三開戰。在日本侵佔東北的過程中,南京政府沒有力量給予支持,蘇聯又袖手旁觀,置之不理,最終,東北被日本人佔領,沒有受到任何國內外的干預。

如果張作霖沒有死的話,他一定會固守東北。

張作霖不會投向三方中的任何一方,而只是利用三方的矛盾為自己爭取利益最大化。

在此之前,張作霖從日本政府那裡爭取到了不少的利益,而對日本人提出的權益主張置之不理。以東北是民主社會的理由,告訴日本人,他本人沒有那麼大權力,東北政府不會批准給日本人那麼多的好處。

張作霖明白,只有自己強大了,在談判桌上才有話語權,才能給自己提供最好的保障。因此張作霖一直致力於東北的強大和發展。東北的經濟在全國,從來都是名列前茅的,東北軍更是海陸空全面發展,武器精良訓練有素。

如果張作霖在世的話,日本人根本不可能佔領東北。他會一邊抵抗,一邊爭取南京政府和蘇聯的支持,給日本人以強大的壓力,讓東北的局勢回到戰前的狀態。


新知傳習閣

這個問題問得太大,要想嚴謹回答,得從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張雨帥的處事風格,張雨帥掌握下的東北基本實力等各個方面,做個全面考評才能回答。



皇姑屯事件爆發時,正值北伐軍興,以奉系為首的安國軍政府朝不保夕,風雨飄搖。張作霖有計劃分步驟把關內的奉軍主力逐步撤回東北老家,讓孫傳芳和張宗昌的部隊做炮灰,掩護奉軍撤回去。

我們假設歷史在這裡出偏差,雨帥沒有被炸死,而是安全回到奉天帥府,繼續執掌東北,歷史會怎麼發展呢?

首先,從人員上看。雨帥繼續執政,那是東北人心所向,從官員到百姓,對雨帥充滿信心。而且,兩位能力出眾的大將不會死。一者,楊宇庭是參座,不僅足智多謀,而且還執掌奉天兵工廠多年,更是奉系中難得的日本問題專家,其作用非比一般。二者,常蔭槐是實幹家,無論負責鐵路,還是做黑龍江省長,他總能做出一番成就。雨帥若在,他們兩個自然不存在功高震主,更不會被無辜殺害,東北人心安定,能做到不內耗,一致對外,這點,對東北有利。

其次,從國際國內形勢看。當時來說,天下統一是大勢所趨,無論是實質上的統一,還是名義上的統一,反正阻撓統一就是逆勢而為。在這一點上,雨帥是老人,思想上有些老舊,恐怕沒這麼容易轉過這個灣。少帥是年輕人,受到這種思想衝擊很大,對於國家統一這個觀念,比較容易接受。也就是說,雨帥若在,東北可能沒這麼容易統一。這就意味著,東北若有事,將得不到來自中央的支持。918事件,不管中央怎麼處理,起碼那時的少帥對中央的支持抱有很大期望。

最後,從實力分析看。如果按照計劃,奉軍主力全部安全退回關外,那麼關外的奉軍主力將達到20多萬,加上其他支持奉軍的直魯聯軍和孫傳芳殘部,以及黑吉兩省的地方軍隊,將達到35萬左右。這些人馬,如果僅僅應付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應該可以。況且,按照關東軍的計劃,如果奉軍主力雲集,他們不會採取行動。918的發動,最大原因是東北軍主力開到關內參加中原大戰,剩下的部隊又因石友三叛亂,入關平叛,才導致關外空虛,日本乘機發動。所以,老帥若在,奉軍主力雲集遼寧,關東軍大概率不會發動事變。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如果老帥還在,那麼日本不會輕易採取918這樣的冒險行動,因為這樣的舉動成功把握不大,嚇不住槍裡刀裡過來的老帥。但是,如果日本真的下定決心大幹一場,沒有全國支持的老帥,也扛不住日本。舉國之力對抗日本,尚且如此慘痛,更何況一個東北。

但老帥和少帥的不同在於,他不會一槍不發丟東北,他會讓日本付出一定代價。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任何假設性歷史問題的回答,都是基於答題者對於人物的預設判斷。

雖然歷史沒有假如,但是我們根據歷史人物的性格和所具備歷史條件可以進行合理化地推論。因此,秉持對歷史負責的原則,可以斷定:如果張作霖不死。東三省不會丟。

一、從人物性格看,張作霖是個鐵血錚錚的東北大漢。內心之中抱有東北是自己家,我們自己窩裡鬧行,別人別瞎摻和,自己不做賣國賊。北伐期間,蔣軍逼近濟南之際,張宗昌(張作霖的部下)聲稱:“歡迎日本出兵華北”,張作霖知道後,申斥張宗昌說:“勝敗事小,引狼入室,茲關係太大,我們可以不幹。絕對不能借重日軍,留下萬世罵名。”張作霖曾說:“我是東北人,東北是我的家鄉,祖宗父母的墳墓所在地,我不能出賣東北,以免後代罵我張作霖是賣國賊。

二、從實踐看,張作霖處理與日本關係時守住自己的底線,爭取日本的大力支持。(一)反對簽署二十一條,袁世凱準備簽署“二十一條”時,北洋政府徵詢東三省意見,時任民國二十七師師長的“張作霖獨排眾議,表示強烈反對並拒絕軍官會議的決議,也不參加主和派的行列”,並致電北洋政府:“中日交涉絲毫不可讓步,如交涉破裂願率全師進行決戰,驅逐日寇,否則一死殉國。”“二十一條”簽訂後,由於中國人民的反抗和列強對日本獨佔中國陰謀的反對,並未能立即執行。1916年4月,張作霖出任奉天督軍兼省長後,面對日本要求在東北兌現“二十一條”的外交攻勢,仍然持抵制態度。(二)極力爭取反對日軍駐警察權和軍事顧問,鄭家屯事件中,張作霖斷然拒絕在東北地區派駐日本警察和向奉軍派遣軍事顧問,認為“警察有關一國之主權,顧問有關軍事之秘要。”至1917年1月高清和報告張作霖,張作霖表示不能讓人罵我是賣國賊。就推說省議會和人民團體反對此項密約,等風頭過後再議。將此事一直拖了過去。(三)強硬處理“寬城子事件”,1917年9月8日,日本以“寬城子事件”為藉口,向北京方而提出六項無理要求。在事件交涉中,張作霖對日採取了比較強硬的抵制態度。他拒絕了日本的條件,他知道,如果答應日本的條件,不但在東三省人民前丟了面子,而且自己的手腳也將被束縛起來。(四)反對日本奪取在東北築路權,自己爭取鐵路自營。1927年8月4日,日本駐奉總領事吉田要求東北當局立即停比自築鐵路和不得反對日本在臨江設領事等。張作霖回答說,“如日方這樣做,只會使我排除萬難,自主地修建鐵路”。8月23日,日駐華公使芳澤要求解決“滿蒙”懸案。張作霖推說這些事情他都不很熟悉,請與楊宇霆談判,同時暗中指示對日交涉的策略,一是制比反日運動,避免刺激日人,二是採取拖延手段,拒絕日本的要求。

三、從東北軍政要人看:張作相、王永江、楊宇霆等人都是張作霖的左膀右臂,是反日派別。張作相作為張作霖最忠實的支持者,長時間掌權吉林省。他是堅決反日派別,以至於後來“皇姑屯事變”發生後,日本內部討論東北最高領導人選時,直接誒指出張作相是堅定排日分子,不可支持。王永江長期執掌東北財務大權,尤其是爭取東北財政自主、東北經濟恢復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涉及東北金融自主、鐵路自主經營、礦產開發利用時,王永江都是日方非常頭疼的對手。楊宇霆雖然是留日學生,但是自己奉行“實用主義”思想,對於日本表現出更加明確的“利用關係”。一旦自己的實力上升,楊宇霆必會脫離日本的控制,轉向反日。這是日本關東軍參謀部對楊的定性,也是楊在成為張作霖繼承人熱門人選時不被日本支持的重要原因。

四、從軍事實力看,東北軍無論在人數上,還是在武器裝備上,都是有實力可以與盤踞在東北的關東軍進行一番較量。這也是為何日軍只是採用炸彈偷偷炸死張作霖,而不是明目張膽武裝進攻東北軍的原因。東三省兵工廠於1928年底,能夠量產13式7.9MM步槍(1928年月產量4000支,幾乎可以武裝一個抗戰時期國民黨整建制的師)、17式6.5MM輕機槍(月產量40挺)、13式7.9MM重機槍(月產量100挺,國民黨軍隊整編師全部滿員的重機槍才有120挺)。奉天迫擊炮廠於1928年底能夠生產82毫米迫擊炮、82毫米迫擊炮彈、82毫米迫擊炮馱鞍及附屬品,150毫米迫擊炮、150毫米迫擊炮彈、150毫米迫擊炮車、150毫米迫擊炮彈藥車。該廠出品的炮兼具82毫米和150毫米兩種口徑,並且150毫米的炮到了淞滬會戰仍是中國軍隊口徑最大的炮。

五、從日本國內軍政爭奪看,內閣不同政要人員對滿蒙、張作霖的不同意見,致使東北始終處於政策轉型的權力真空。九一八事變的發生有著極大的偶然性,他和日本歷屆內閣的滿蒙政策存在很大背離。滿鐵總裁後藤新平認為:張作霖並無宦途履歷,與中央政府亦無密切因緣,而在滿洲,則有特殊之勢力與地位。如果利用此特殊之地位,照其心中所認識者而行,則張氏將為滿洲專制之王,而日本亦得利用張氏,在滿洲為所欲為。1920年,日本源敬首相日記中記載張企圖以日本為背景來擴張勢力,而我們為了在東三省發展,有給張以優遇的必要。雙方利益不謀而合。

事情就是如此。

1927年6月,日本“東方會議”專門討論北方政策時,吉田茂總領事認為:"1.東三省目前維持現在之制度組織,對我方雖然方便,但我方如過度置於張作霖之命運如何,則不可。張作霖自身如有支持自身之力量,加以支持固然為好,但如其自身已無支持之力量,而我方仍加以支持,則有百害而無一利。換言之,亦即張作霖之命運,一任張自身之力量,乃極緊要之事。

朱言論史問答團隊·趙士見撰稿


朱言論史

答案很簡單,會。

張作霖的東北王地位是怎麼來的?是人情世故,計策百出搶來的?

當然不是,是靠著投靠日本人換來的。

1912年1月26日,張作霖拜會日本駐奉天總領事落合謙太郎時說:

“目前東三省兵馬實權在本人掌握之中……日本國如對本人有所指令,本人自必奮力效命。”

2月5日,張作霖會見落合時表態:

倘若日本對本人及東三省人民尚有關切之情,則本人率人依歸,並非難事。”(賈熟村《張作霖集團與日本的恩怨》,《東方論壇》2015年第3期)

在辛亥革命的動盪時刻,張作霖對日本已經提出了要“歸化”、“依歸”,也就是做日本人的意思了。

有人說,這是忽悠日本人的,真到了鬼子要利益的時候,張作霖一點不給。

那麼,我們看看對比。

日本贏得“日俄戰爭”的戰果如下:

從俄國手中接收了兩塊強行租借的租借地和南半條中東鐵路(日本改稱“南滿鐵路”)的權益。對此,當時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有明確的界定。他說:

日本在滿洲的權利,是因講和條約由俄國讓給的,除了遼東半島租借地和(半條中東)鐵路之外,什麼都沒有。”

而等到九一八事變前,形勢如下:

日方建立的鐵路系統主要集中於滿洲中南部,以滿鐵獨控之南滿鐵路為幹線,以營口(大石橋至營口)、旅順(周水子至旅順)、撫順(蘇家屯至撫順)、煙臺煤礦(煙臺至撫順)、渾榆聯絡線(渾河至榆樹臺)、安奉(安東至蘇家屯)、吾妻(吾妻至甘井子)、入船(沙河口至入船)、甘井子(南關嶺至甘井子)等為支線;另有吉長(吉林至長春)、吉敦(吉林至敦化)、四洮(四平至挑南)、洮昂(洮南至昂昂溪)等路,雖名歸中國所有,卻牽連有日本貸款關係,實際上充當了滿鐵的延長線和經濟上的營養線。而金福(亦稱金城線,金州至城子疃)、天圖(天寶山至圖們)、溪域(本溪湖至牛心臺)等路本屬中日合辦。

通俗地說,在張作霖發跡賣國之前,日本只有一條光禿禿的南滿鐵路,而等到張作霖賣夠了,日本在東北掌握了一個鐵路網!

事實上,張作霖的賣國已經讓日本的勢力和兵力滲入東北的各個角落,最終完全成為日本一家的控制地。

極端地說,就算是張作霖要賣國,賣得稍微有水平一些,比如他兒子,就想著賣給多家,引美國人進來,事實上,在張作霖上臺時,美國鐵路大王也確實有在東北修建鐵路的投資計劃,這樣,也就讓列強在東北形成相互制衡的均勢,日本就不敢輕易發動戰爭,然而,他的賣法是隻逮著一隻羊薅羊毛,等到九一八的時候,日本幾乎只需要翻個牌子,就把東北這顆熟透的果子摘下了。

以上是說賣,他換來了什麼呢?

1921年5月13日,日本首相原敬領導內閣制定了《對滿蒙政策》,其中強調考慮到日本在“滿蒙”獲取特殊權利的行為,往往為英美理解為“侵略傾向”,因此,行動要萬分謹慎,避免引起英美的反感乃至於干涉。5月16日,原敬召集關東廳長官、關東軍司令官等駐外官員和閣僚一同召開了“第一次東方會議”,次日,制定了《關於對張作霖態度的文件》:

“張作霖期望在滿洲維持和確保實際權力,進而向中央政界伸張其權勢,這幾乎不容置疑……對張作霖在滿洲整頓充實內政和軍備,在當地確立其牢固勢力,帝國應給予直接或間接的援助。”

不過文件中也確定了一些限定原則,即為了日本的利益可以換馬,但必須是和張作霖同樣地位的人,這個人現實中並不存在;武器供應上,由於英國發起的全面武器禁運協定,日本不可能出口武器給張作霖,但可支持他建兵工廠自給

;財政支持上,儘量通過借款和中日合辦投資的方式,避免“列強的猜忌和中國政府之嫉妒”。

一句話,不得罪英美的情況下,可以支持張作霖鞏固自己的權位,但是日本政府並不支持張作霖在關內爭霸,這種態度,在新的田中內閣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

從1926年國民政府北伐開始時,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就對張作霖感到絕望,甚至打電報給駐中國的大使,提出改為支持楊宇霆,遭到拒絕。但到了1928年,他又變為支持張作霖。這大概與這年5月,張作霖對迄今為止的最大懸案——滿蒙五條鐵路的建設合同採取積極態度,接受了滿鐵總裁山本條太郎的要求,終於簽約不無關係吧。(見島田俊彥《關東軍》)

但是,關東軍在1928年4月20日請示陸軍省:

在這之前2天的4月18日下午4點,關東軍司令部已經給下屬第14師團和由朝鮮軍緊急抽調來的第40混成旅團發出了準備出動的命令;19日,給第14師團下達了“20日在豐田集結後繼續向錦州進發”的命令,給第40混成旅團的命令是“21日在奉天集結”。

此次動兵規模與“九一八事變”如出一轍,唯一的區別是朝鮮軍的1個旅團來得更早而已。

按照日本軍法,關東軍離開滿鐵附屬地到錦州和山海關就屬於海外出兵,而海外出兵必須獲得“奉敕命令”,這個命令需要首相奏請天皇取得,歸根結底是要首相下決心。

時任首相田中義一一邊急切地希望張作霖能夠停止猶豫回師奉天(張一直掙扎到5月底才表態回奉,之前一直幻想能佔據華北),一邊緊張地觀察列強,尤其是美國的反應。

他一直拖延“奉敕命令”的發佈,一直拖到了5月31日,還是不允許關東軍出兵,最終等到張作霖6月3日登上回奉天的專列。

事實上,如果不是田中義一害怕觸怒美國,在1928年4月,也就是張作霖被炸死前2個月,關東軍就已經動員了一個師團加一個混成旅團(比918出動部隊還多),準備佔領東北了。

這個情況下,如果說歷史會有什麼變化,那可能就是九一八事變,要改稱四二一事變了吧。

說到底,在日本關東軍的眼中,張作霖和張學良唯一的區別就是前者滑頭,後者中二,在軍事力量上,沒有任何本質的區別,都是一堆垃圾。


劉三解

日本當局為了擺脫經濟危機的困擾和轉移國內主要矛盾的視線,只能走侵略他國、殖民掠奪這條捷徑,當時軍閥割據、風雨飄搖的中國是日本已經鎖定的目標,而最容易踹開的國門就是中國的東北。

中國東北的日軍是張作霖引狼入室的惡果。

日俄戰爭俄國敗退,日本繼承了俄國在東北的一切權益,而此時張作霖也在東北王的軍閥博弈中嶄露頭角,張作霖在東北的經營需要外國勢力的扶持,而日本是當仁不讓的主角,狼狽為奸一拍即合,沒有日本的鼎力扶植張作霖的位子是不可能坐穩的。做為回報,張作霖是要下一些血本的,這個血本就是日本在東北的更多權益,最直接的就是日本獲得了夢寐以求的鐵路修築權,這就意味著日本獲得了鐵路沿線的行政、經濟、採礦乃至駐軍等一切權益。日本獨佔了中國東北的經濟利益,東北實際是成了日本的經濟殖民地,這為日本全面侵佔東北埋下了伏筆。


“九一八”事變只不過是日本既定國策和軍事侵略的一部分。

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政治、軍事以及情報機構向日本國內大肆鼓吹中國東北是日本國防的第一線和皇軍的軍需生產基地,更是日本的原材料產地和糧食供應地,對日本的生存極為重要,因此對東北政權要緊密關注和傀儡利用。正是由於這種煽情輿論的引導使日本全面侵佔東北的政治和軍事基礎策略得以全面建立。也正是由於張作霖後期的“不配合”,讓日本決意除掉這個擋路石,這才有了皇姑屯事件的發生。




東北軍實力和日軍根本不在一個較量的等級上。

張作霖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雖說擁有國內首屈一指的武裝實力,但此時的日本卻是世界超級軍事強國,武器裝備世界領先、兵員素質世界一流,以東北軍這樣的地方軍閥武裝和世界重量級軍事強國相抗衡,東北三省的淪陷只是時間的問題。二戰時美英這樣世界排名一、二的軍事強國在東南亞和日軍艱難作戰就是東北軍不敵日軍最有力的證明。


東北三省是日本侵略中國的必經之路和踹門的第一腳,到底是傀儡殖民呢還是直接軍事侵略,倒要看東北政權的態度,東北三省正反都是丟,而無關張作霖的生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