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點建議,幫你提高退役後的賺錢能力

這幾點建議,幫你提高退役後的賺錢能力

近段時間來,由於“周書記”事件,將退役軍人再一次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周書記”的講話自然是有失水準的,但此事為何觸動了如此多退役軍人的神經?除卻國家政策、社會風氣等方面的客觀原因,換一個角度來看,從主觀角度而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總體而言退役軍人變現能力相對偏弱也是不爭的事實。

觀點1:軍人要樹立良好的理財觀,具備較好的理財能力。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是最基礎的理財態度。軍人的工資收入非常穩定,這是做理財一個很好的基礎。從經濟學角度來說,“旱澇保收”就意味著風險極低。

然而,不少戰友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方面的優勢,尤其是一些年輕的士官同志,花錢不夠節制,“月光族”的比例不低。甚至個別人休假前提前預支工資或是跟戰友借錢,休假期間花天酒地大肆揮霍,背了一屁股債。手中無錢,理財就無從談起。

相比之下,我有位大學師兄,在讀書期間對炒股就十分有興趣,能從各種數據和線圖的變化中找到樂趣,但由於囊中羞澀,也僅限於保持密切關注。參加工作後,他每月固定從工資裡拿出買包煙的閒錢,投到股市中驗證自己讀書期間的想法,沉浮幾年後,慢慢地形成了自己一套獨特的股票投資理念,收益率逐年上升。

前兩年這位轉業之後,更是放開了手腳,工作之餘,當起了基金操盤手,當年就實現了年收入比在部隊時翻一番,第二年翻兩番的壯舉,這在國家經濟下行的當下實屬難得。目前他已經在考察有“一帶一路”背景的非洲港口建設項目,準備投資。

儘管用這位師兄舉例子,但重點並不是鼓勵所有人都像這位師兄一樣去炒股(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重點在於每月從工資中,拿出一定的份額用於資產增值。這是最最基礎的理財觀,必須在此基礎上,理財才有可行性。

在現行體制框架下(不違反相關規定),我個人認為軍人資產增值可以考慮三個途徑:1、房產;2、股票、基金、保險等;3、提升個人能力。

房產方面,甭管房地產的泡沫再大,買房子對於未婚男軍人來說也是剛需。按揭買房,相當於強迫自己從工資裡拿出一部分來存錢。房產投資,在自身能力範圍內,最好是考慮一線、二線城市,差一點的可以考慮省會城市、或者次省會城市。

此建議出於以下幾點考量:一是升值空間。這點大家可以自行在網上查閱近年來全國城市的房價情況;二是結婚以及轉業安置的需要。築巢引鳳這點不用多說了吧,未婚現役軍人找老婆越來越難已經顯而易見,但如果你在大城市有套房產的話,也許情況會改觀很多。而一線城市和不少省會城市,對於軍人配偶所在城市的戶口是有時間限制的;三是未來孩子教育。今年各省的高考狀元依然是集中在大中城市,寒門已難出貴子,教育資源的“馬太效應”(富者越富,窮者越窮)已經凸顯。

股票、基金、保險等,屬於理財中的風險投資,收益越高、風險越大,如果沒有足夠的瞭解和專業知識,建議在不影響正常生活所需的前提下(就是掙了就開開心,賠了也只當買了包煙的程度),只拿出工資10%以內的“閒錢”買點基金,做做定投即可。提升個人能力方面,下文觀點3會展開闡述。

觀點2:保持與社會的溝通聯繫,提高獲取信息的能力。

當前已是信息社會,部隊放開智能手機使用後,以前的信息壁壘已經不存在了。在如此優厚的環境下,希望戰友們除了用手機打遊戲看視頻外,既要關注國家大事,也要和各行各業的人員都要保持一定程度的聯繫。關注國家大事,不是為了應付政治學習,也不是抄抄筆記就完事了,而是要從中把握國家發展的方向。

“時勢造英雄”,要順勢而為,不要逆流而上。而與各個行當的人打交道,就是經過了解對比,才知道哪些行業、哪些崗位更適合自己。這些人可以是自己的同學、親戚、朋友等等。用官話來說,這也是一種 “上接天線,下接地氣”。

我曾經認識一位老士官,在部隊時也是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就是服役的時間長了,對外面的世界變化不怎麼敏感。退伍回家後,拿著幾十萬的退役金入了一個老鄉工廠的股,當上了管理層,也著實光鮮了兩年。但卻沒想到那家工廠已是夕陽產業,工廠的產能也不高,技術更新換代跟不上,幾年下來廠子就瀕臨破產,這位老士官也一下回到解放前,讓人頗為唏噓。

尤其是基層的軍官士官同志,在埋頭從事重複性單調枯燥工作的同時,請抬頭看看前方的路,看看外面的世界。

觀點3:把自身興趣愛好努力提升到具備變現能力的專業技能

這是本文的核心觀點。(敲黑板劃重點啦!)前文提到的房產、股票等,都是外物,都是外在手段。我個人認為,理財的根源還是在於提升人自身的價值。打個比方,房產、股票好比流水,而自身的能力才是源泉。包括前面提到的那位師兄,他也一樣堅持用了十幾年的時間來磨練自己的投資眼光和操盤能力。每個人的情況不盡相同,別人的成功只能用於借鑑,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正途。

幾年前,我帶過一個兵,對健身十分著迷,半夜大家都睡著了還自己爬起來擼鐵,直到大汗淋漓筋疲力盡。退伍回去之後應聘到一家健身機構當教練,憑藉著在部隊打造的硬朗身材,以及當兵的豐富經歷,著實吸引了不少客戶,他自己也拿到了不錯的薪水。

還有一個師弟,當兵的時候就是訓練尖子,平時沒事就喜歡攀巖、騎行、長跑、游泳等戶外運動,服役時利用休假時間自費到各地參加馬拉松、鐵人三項等賽事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當地的戶外運動圈子內積累了很多名氣,轉業後他憑藉圈內良好的口碑,先當起了戶外運動私教,然後看準這幾年旅遊、健身熱潮,開了一家很有特點的戶外旅行社,一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一邊掙錢,日子也過得很愜意。

我認識的戰友中,很多人都熱衷於考證,司法考試、註冊會計、稅務師、心理諮詢師等等,不少人還真的考過了,有的還過了不止一門。對於考證這件事,我和身邊的朋友也討論過是否必要。持否定態度的人,主要觀點就是在部隊接觸實例少、專業技能積累程度不夠,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

我個人認為,

考證不一定必要,但是作為入行的敲門磚,使你的人生具備更多可能性,至少多了一條把自身能力變現的途徑。就算不說這些高大上的證,至少駕駛證我也推薦大家去考一下的,哪怕有天遇到難處去開網約車也不至於把自己餓死吧。

世界上最幸福的職業,就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還能以此來養活自己。在當前這個時代,每種興趣愛好都有很大的人群,是一個值得深度挖掘的市場,只要自身的能力水平成為圈內的翹楚,將其變現就會變得很容易。當然,不管哪種途徑,都離不開大量的時間、精力投入,有些還要投入一些學費。有投入才有產出,這是市場規律。

與其把時間、金錢等資源放在吸菸喝酒打牌玩手游上面,不如找一個自己喜歡的積極的興趣愛好將其提升到專業水準,不是嗎?沒有雨傘的孩子,就要加油奔跑。沒錯,請記住,離開部隊後,大家都是沒有雨傘的孩子。與其在退役後面對社會的風雨不知所措,不如在部隊有保障的時候修好自家的屋頂,磨練好自己的技藝。

觀點4:探索跨專業融合的可能性

這個觀點只是我個人主觀上的一個想法,身邊尚無成熟的例子作為佐證,因此只是與大家分享一個思路,探討一種可能性。軍人退役後個人自身價值貶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部隊的專業不適用於地方,存在專業層面的積累斷層。

對此問題,對策有二:一是在部隊期間學習、從事軍民通用的專業或崗位,比如管理、公文寫作、計算機、通信網絡、醫藥學等。但是,革命戰士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部隊畢竟是為了打仗服務的,大部分軍人還是要以操槍弄炮為主業,而且也有一些戰友喜歡金戈鐵馬的生活。那麼,這個結如何破除?

前段時間,我偶然在人才網站上看到某高端保安服務公司(曾承擔過張學友、陳奕迅等演唱會的安保任務百餘次,並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辦事處,完成海外業務佈局,公司創始人均為復轉軍人。)一則培訓教官的招聘信息:

看完招聘信息,我頗為感慨,喜歡操槍弄炮的退役軍人並非沒有高薪職位選擇,有些是獲取職位信息的能力弱(觀點2),有些是自身專業水準不夠(觀點3),還有些是缺乏專業融合能力(觀點4)。

那天在搜索了數十個高薪職位後,我稍稍總結了一下,高薪職位要麼是有突出業績的管理層,要麼是專業水準要求極高,要麼就像這則招聘信息一樣的“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由此,我個人認為應對軍人自身價值貶值的對策二就是探索“軍事+”的專業融合路子,把自己努力打造成“軍事+”的複合型人才。

最後,我覺得個人的價值是全方位的,但最終成為突破口的往往只有一個點。當過的兵,吃過的苦,走過的路,讀過的書,當然會提升你的價值,但要將自身價值變現,需要自己去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