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狗過端午

二狗過端午

在二狗生活的石村,農曆五月初五被稱為小端午,五月十五為大端午。

今天是大端午。

二狗的姐姐是在小端午回孃家的。那天,娘破天荒做了好多菜,都是二狗喜歡的。比如,臘豬蹄燉海帶、豆豉炒肥肉、渣海椒炒臘肉、石磨豆腐……

二狗過端午

今天,出嫁的姐姐沒有回來,不要說美食,就連最起碼的粽子娘都沒有包。早上和中午都是吃的是洋芋塊麵條。

二狗感覺很失落。別人家都是重男輕女,唯獨他們家,爹孃是重女輕男。

娘安排二狗在家剁豬食,二狗悶悶不樂地應付著。他心裡惦記的,還是那綠油油粽葉包裹著的糯米粽子。

二狗過端午

到了晚上,連電視也跟二狗過不去。

除了賽龍舟這樣新奇的玩意,隨便哪個頻道,播得最多的,都是那香噴噴的粽子。只不過,電視上那些粽子不是用白線捆紮的,就是用花線捆紮的。樣子也特別醜,像木匠做活用的木馬,或者像牛頭。

二狗過端午

豬食在鍋裡煮著,滴滴嘟嘟地響著。二狗不敢留戀電視,每看一會兒電視,就得起身去看下灶孔裡的柴火是不是燃盡了。

爹孃最近天天忙著挖洋芋,栽紅苕,薅豆子。家裡的乾柴早就燒光了,只剩下半焉乾的松木塊。生火是一件大工程,要費很多周折,用很多包穀殼和煤油,這些都是二狗家的寶貴資源,要節約。

所以,要是灶孔裡的火熄盡了,二狗一定會被罵的,還可能被打。

二狗心情再不好,也不敢跟爹孃作對。

二狗過端午

爹孃沒察覺出二狗的不開心,他們在二狗的眼前晃來晃去,在屋子裡進進出出。要趕著把挖回家的洋芋按大小分揀出來,要不然,堆太厚太久了,會爛掉好多。

二狗家的洋芋被分為三個等級。那些鵝蛋大小的洋芋,要留來做一家人大半年的口糧;雞蛋大小的,留著做種子;鳥蛋大小的,用來餵豬。

分揀洋芋是技術活,爹孃嫌二狗毛手毛腳,就不要他幹這事,只分配給他一些粗活、重活。比如,放牛、割草、背柴、剁豬食、煮豬食。

二狗倒也落得清閒,他才不願在爹孃的監視下做事情呢,那樣一點也不自由!

二狗過端午

與煮紅苕不同,煮洋芋豬食要費時得多。到了晚上九點,估摸著豬食煮好了。二狗揭開鍋蓋,挑了一個沒被剁碎的洋芋,用鍋鏟插了插,確定是熟了。

“娘,豬食煮好了!”

“你把豬食舀到旁邊那口大鍋裡,柴火添起,我來煮麵條。”娘遙控指揮著二狗。

“我不要吃麵條!”

“那你吃豬食!”

娘生氣了。

二狗過端午

“麵條,又是麵條,一天三頓都是麵條!”二狗咕噥著,今天的他實在太討厭麵條了。

二狗很生氣,鍋鏟,瓢瓜,火鉗,全都被他重重地摔著。聲音一陣比一陣刺耳。

忽然,屋外響起了腳步聲。

門吱呀開了,走進來一個人。

二狗認得,那是住在隔壁的么伯孃。

在么伯孃的手上,二狗看到了一捆粽子,一碗石磨豆腐。

“娘,娘,你快來下!有事!”

二狗的聲調高了起來,快樂得想吹口哨。他又突然記起爹孃說過,半夜吹口哨不是好人,只得打消了這個念頭。低調地走向堂屋,喊娘去了。

(文/陳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