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芷江縣工業集中區建設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芷江縣工業集中區建設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芷江縣工業集中區建設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 趙建軍

工業園區是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主要載體,是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平臺。為了進一步推進芷江工業集中區建設,筆者通過深入實地考察入園企業走訪瞭解縣直有關部門負責人、企業代表,就我縣工業園區建設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突破發展瓶頸、加快發展步伐進行了調查瞭解。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基本情況

芷江工業集中區位於芷江羅舊鎮,總體規劃面積5.5平方公里,2014年7月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以湘政辦函〔2014〕66號《關於印發湖南省省級及以上產業園區名錄的通知》,明確芷江工業集中區為省級工業集中區。

2016年3月啟動工業集中區標準廠房建設,項目立項總投資約1.5億元,規劃用地面積63792平方米,總建築面積75445平方米。園區公共租賃房已建設完成,7.5萬平米廠房主體工程已完工,建築面積1500平米的園區配套服務用房(黨群服務中心)正在建設,預計2018年2月底可完成主體建設。

目前,與園區正式簽約規模企業6家。其中上海蘄黃節能環保有限責任公司、懷化克萊恩蒙傢俱有限公司、博為電器、浩豐服飾已經入駐投產,華興油業、中塑塑業正在組織施工前的相關準備工作。另外,正在與深圳市卓立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卓達集團、九江服裝、華虎服飾等多個項目進行洽談,芷江甜茶、和平光電也計劃進入標準化廠房。

當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規劃落地不實、操作不細緻是園區建設的軟肋。工業集中區雖然編制了總體規劃,對發展規模、主導產業和產業門類佈局等進行了定位,但實際操作中落地很難。尤其是資金的籌集與使用,產業門類佈局與功能分區,基礎配套設施與企業需求相適應等方面缺乏通盤考慮,因而各種矛盾問題暴露出來後難以較快地拿出清晰的解決思路和行之有效的辦法措施。據集中區統計顯示,自啟動園區建設以來,實際投入各類資金5.4億元,但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仍然很不完善,計劃實施的項目內容與實施目標差距很大,投入的資金沒有發揮最大效應。

配套設施不健全是難引企業入園的硬傷。我縣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雖然基本具備,但配套設施建設嚴重滯後,配套服務功能用房、汙水處理站、配電房尚在建設階段,園區管委會目前只能在項目部簡陋的活動板房中辦公,企業員工宿舍、食堂、綜合服務、教育培訓、健身休閒、衛生和公共交通等基礎設施沒有解決,尤其是沒有建立企業入園服務中心,在對企業家的接待和宣講方面缺乏一致的標準和規範的操作,吸引力不強。

服務體系不完善是招商企業落地投產的障礙。園區管理體制不順暢,缺乏相應行政職能和相應的行政審批權限,缺乏一套成熟的、可操作的、便捷的手續辦理流程、模式,“一站式”服務落實不到位。目前企業辦理入園及相關手續,名義上是園區代辦制,實際上卻代辦不完全甚至代辦不了。入園企業普遍認為辦事手續多、程序複雜、耗時耗力,服務體系不完善、服務流程不清晰、服務環節不優化等問題已成為招商企業落地投產的障礙。比如,在調研中發現,縣內一入園企業從申請用地到土地摘牌,前後共耗時7個月時間,其主要原因就是涉及部門的事還是得去部門辦,園區辦不了。

理念不新、舉措不力是招商引資的短板。在當前全民招商的大環境下,招商理念、模式、辦法等不斷創新、不斷變化,招商引資競爭日益激烈。主體招商、專業招商、駐點招商、委託招商、以商招商、區域協作招商、產業招商、資源招商、迴歸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被廣泛使用。機構改革縣商務局被合併後,我縣招商引資主要是工業園管委會“單打獨鬥”,全民招商氛圍遠未形成,招商引資理念不新、渠道不廣、成效不明顯。

土地利用率不高是園區資源效能發揮的掣肘。我縣工業集中區在省裡批覆的規劃面積187.08公頃範圍內,目前已經報批土地1045畝,掛牌出讓761.7畝(其中工投公司拿地509畝),建成面積加上目前的標準廠房建設用地僅170畝,土地利用率為22%,離80%標準差距很大。

籌資渠道狹窄單一是園區建設和發展的瓶頸。工業集中區基礎建設相對薄弱,短期內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因縣級財力有限,無法滿足工業集中區建設資金需求。同時,由於國家貨幣政策調整對政策性融資平臺融資工作的影響,缺乏一定的國有資產、土地等可供抵押貸款的擔保,資本金不足,資信度不高,園區融資渠道不暢通。政府投入無保障,園區自身造血功能不強,造成集中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建設投入不足,硬件建設滯後,功能不完善,對客商缺乏吸引力。比如:標準化廠房以及環保等基礎設施經測算需資金1億元,目前只到位了0.6億元,後續建設資金缺口較大。

推進我縣工業集中區建設的對策和幾點建議

以培育特色產業集群為方向,明確產業發展類型。一是大力發展食品產業。堅持按照“公司+協會+農戶”的經營運作模式,依託我縣芷江鴨、舞水牌柑橘、高山葡萄、芷江甜茶、獼猴桃、糧油等產業,實施名牌帶動戰略,開發具有區域特色的產品。二是大力發展塑膠管材製品。依託我縣資源和區位優勢,以提高產品技術含量為目標,充分利用新技術、新工藝,引導企業進行深度開發,不斷研發新產品,提高全縣塑膠、管材製品的發展水平。三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群。利用好我縣交通區位優勢和環境生態優美優勢,重點發展高新電子產品,加大引資力度,爭取沿海電子產業落戶工業集中區。著力發展環保新技術及設備產業,加大產品的開發與研究,提高產品的市場推廣率。

以良好的發展環境為吸引,打造投資窪地。一是出臺扶持政策。出臺專門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具有吸引力的入園優惠政策以及招商引資獎勵辦法,從土地供應、產業配套、品牌創建、技改升級、培訓就業等方面進行獎勵引導,通過優惠措施降低綜合投資成本,吸引投資進入;二是強化資金幫扶。通過增加縣助保貸款額度,設立園區企業發展資金等方式,加強園區企業的資金幫扶工作,對講信譽講誠信有前景的困難企業,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擔保、借貸、合資等方式解決企業資金不足的問題;三是落實配套服務。建立包項目立項開工、融資建設、施工環境、進度質量、竣工投產的招商項目“五包”責任制,對重點項目實行分包領導掛牌督辦,實施臺賬管理、巡迴督察、考核獎懲等機制,堅決不讓項目因為縣裡的工作的不到位而卡殼,確保項目建設零阻力推進、無障礙施工、高效率建成投產。

以完善服務功能為基礎,練好引資內功。一是要重新審視並制定科學的園區佈局規劃。按照落戶企業佈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功能集成的思路,統籌好園區產業定位、空間佈局、土地利用、功能分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等工作。二是要提供科學、先進、完善的基礎配套設施。按照園區佈局規劃和資金安排,加快基礎設施和生產生活性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園區服務功能。三是要建立企業入園服務中心,形成切實優化的辦事流程和機制。縣發改、國土、財政、住建、環保等有關職能部門要加決入駐企業入園服務中心,入園企業辦理各種手續,服務中心是起點也是終點,確保不跑縣城,真正落實“一站式”服務。四是要強化園區服務意識,提升工作效率。建立園區領導和工作人員全面結對聯繫入園企業制度,努力當好促進企業發展“宣傳員”、“協調員”、“服務員”。

以多元化投入為手段,破解融資瓶頸。加大對工業集中區建設的投入,採取“政府推動、財政啟動、土地滾動、內外聯動”的形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充分調動社會投資者的積極性,逐步建立起政府、企業、個人共同投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一是安排財政專項資金做支持。二是增強融資籌資能力做支撐。三是撬動社會資本投入作有效補充。

以創新思路為突破,搶佔招商先機。把招商引資作為產業及產業園區發展的重要抓手,以高層招商、親情招商、以商招商、專業招商為重點,突出務實招商、精準招商。一是暢通以商引商渠道。根據本地產業結構和資源稟賦,抓住產業鏈中缺失和關鍵環節招項目,注重通過以商招商、人脈招商等形式,讓企業之間的渠道進一步傳遞芷江投資優勢,吸引客商關注、考察、洽談和項目引入。二是探索基金招商途徑。抓住民間投資迅速增長的經濟趨勢,推動園區與投資機構的戰略合作,通過基金公司、投資機構引入社會資本,引入新材料、新能源等合作項目,利用投資機構的資源,拓展招商引資途徑;三是建立與其他園區互聯互利的紐帶。工業集中區要與周邊縣市園區積極建立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互聯互利紐帶,吸納資源,壯大己身,實現錯位互補,促進發展;四是強化招商引資舉措。形成領導帶頭招商的示範。營造全民招商的濃厚氛圍。打造專業招商的骨幹團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