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產品推銷「套路」多 「停售」促銷炒作頻現

保險產品推銷“套路”多,不少保險代理人炒作某款產品將停售,勸誘誤導消費者購買——

買保險,選對才是關鍵

今年5月初,中國銀保監會下發第19號文件,人身保險行業啟動為期兩月的自查整改風暴,大批保險產品面臨糾偏或停售。如今,兩個月大限即將到來,保險借“停售”之名促銷頻現。

保險“停售”促銷炒作頻現

業內人士指出,此次監管文件主要是針對離開保單“本質”的產品、損害投保人權益產品、挑戰整改底線的產品、“奇葩”產品進行清理整頓,嚴查偏離保險本源、產品設計異化的行為,對於各類銷售誤導,消費者要斷然說“不”。

“做保險代理的同學說有個產品馬上要停售了,是不是該抓緊購買?”長沙市香樟雅郡小區居民白寧正謀劃購買一份健康險。她頗為猶豫,產品一旦真的停售,想買也買不到了;可買吧,萬一還有更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呢?

還有保險代理人在朋友圈發佈“退市通知”:“XX醫保通住院醫療保險,年度報銷額度一般住院100萬,重大疾病100萬,全年最高200萬,終身限額500萬。56歲以下免體檢。下月停售。”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不少信息炒作概念,真假莫辨。消費者如果盲目跟風購買“停售”產品,很有可能成為日後出現糾紛與投訴的隱患。

“保證續保”是銷售噱頭

保險停售,一般是指保險公司根據監管規定或自身業務節奏,停止銷售某一款或某一類保險產品。

“產品停售前,如果部分保險公司代理人為衝業績,虛假宣傳誇大價值,則屬於監管明令禁止的違規行為。”湖南一位資深保險人士表示。

所謂“保證續保”,是指在前一保險期間屆滿後,投保人提出續保申請,保險公司必須按照約定費率和原條款繼續承保的合同約定。對於非保證續保的產品,保險公司可能會出現停售、調整費率或推出替代的新產品等情況,屆時保險消費者將會面臨不能續保的風險。

對於近來備受消費者關注的“百萬醫療險”,銀保監會在《人身保險產品開發設計負面清單》中列明,“費用補償型醫療保險,為追求營銷噱頭,在短期健康保險中引入‘終身給付限額’‘連續投保’等長期保險概念,誇大產品功能,擾亂市場秩序。”

買適合自己的產品才是關鍵

“銀保監會19號文”對保險代理人的監管更加嚴格,杜絕誤導現象。對消費者而言,購買保險時要分清楚保障需求和理財需求,在強化保險的保障屬性、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政策導向下,消費者無需為買不到合適的保障型產品而著急發愁。

“不買貴的,只買對的。”中南大學金融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饒育蕾表示,保險消費者應把握的關鍵是,買的產品適不適合自己,適合的就不要太猶豫,不適合的停售了又有何妨?

對於不少消費者關注的“重疾險或在未來漲價”的問題,省內一位保險專家指出,保險產品定價是有標準的,“重疾險的定價隨消費者年齡增長而變化,消費者感覺漲價,主要原因並不在於產品本身。”

在迴歸保障的價值指引下,保險業正在加速轉型。保險產品的設計會越來越人性化、越來越科學,未來,保險消費者將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