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博士相声演员,给苗阜写段子,说“单口相声不是相声”

3个月前,苗阜团队来了两个新人——来自上海交大的博士夫妻李宏烨、郑钰。李宏烨是天津人,一直是工科专业,本科读的是机械,而博士则读的是材料。李宏烨是交大新语相声社的掌门,主打校园相声。虽然两人都是海青,没有师承,但在交大范围内还是小有名气。

这位博士相声演员,给苗阜写段子,说“单口相声不是相声”

其实这队夫妻档最引人关注的是,他们虽然是海青,甚至都没怎么在校园外说过相声,卖过票的演出也没几场,但却出了不少研究相声理论的书籍。李宏烨还自创了一套相声公式,通过理工科算法的方式,将相声包袱和笑点进行计算分析,最后达到每3秒一个笑点。他将一个相声分为若干单元(“有限元”),每个单元对应一个主包袱。所谓对比度,就是从单元起始,到观众开始笑,这个时间和整个单元时间的比例。这个比例如果大于0.35,说明节奏较慢,进入包袱的时间过长,包袱抖完,观众没笑够,话题就结束了,他用工程学术语形容为“过隙”;相反,如果小于0.35,就说明笑过了,后面拖了太长还没有结束,是为“过盈”,这时观众就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

这对博士夫妻,除了仍然有演出外,还给苗阜写段子。

这位博士相声演员,给苗阜写段子,说“单口相声不是相声”

长期以来,对于这对夫妻说的到底是不是相声、他们对相声的改革是否符合市场需求的争论一直存在,但从近日一次接受家乡媒体的采访中看来,李宏烨仍然要坚持自己的路。

他首先否定了如今相声演员对“说学逗唱”这四门功课的定义。“说贯口、学唱什么、抖包袱、唱太平歌词,这怎么能叫基本功呢?这四样东西都不并列。传统相声演员很多年都这么学,演的时候就这么演,这样就错了。我觉得说学逗唱这四个字都是抽象的名词,说是基础,是语言表达能力;学是刻苦钻研;逗是幽默的能力;唱是艺术鉴赏能力,这四条按顺序排好就是──你有语言表达能力就可以来说相声;能钻研就可以把你留下来;有幽默的能力就可以上台;想成为大师,就必须要有艺术能力。我倒想问问传统相声看不上我的人,他们遵循了几条传统相声的说学逗唱?”

这位博士相声演员,给苗阜写段子,说“单口相声不是相声”

李宏烨还认为单口相声不算相声。因为在他的理论研究中,是把捧哏的存在作为必要要素的。而没有捧哏,就超出了他的理论研究,所以单口相声不算相声。“周立波和刘宝瑞,都算脱口秀,当然你可以换个名字。”李宏烨说,“因为我在研究理论,必须得有一个理论界限,我的界限是这样的:相声一定要有捧哏,要不然就是脱口秀,我们在相声稿子里一般都写ABC,A是逗哏,B是捧哏,C是观众。”

这位博士相声演员,给苗阜写段子,说“单口相声不是相声”

李宏烨还认为,姜昆的段子要比马志明差一两个档次,但节奏快,“这是姜昆和梁左的相声特别大的一个优点,可是业内好像并没有这样的评价,他们都认为梁左比较会针砭时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