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摔跤吧!爸爸》更扎心,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你付出了什么?

印度电影之前在我印象中就是动不动就唱歌跳舞,从《摔跤吧爸爸》到《神秘巨星》再到《起跑线》,看了过后对印度电影有了很大的改观,都是敢于面对社会最直接的问题,直击人心,值得更高的评分。希望社会对穷人多一分理解,他们的孩子没有错,都在说人生而平等,这个社会本是本来就不公平,可是孩子没有错,不应该被区别对待被歧视,环境造就人性,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快乐长大,三观正,态度正。

比《摔跤吧!爸爸》更扎心,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你付出了什么?

今天来分享一下豆瓣评分8.0的关于教育的影片《起跑线》,影片刚开始是讲男女主的相遇,接着就转到了女主按照杂志排名给女儿选学校,甚至为了进入好的学校去搬了家。接下来就是为了能够获得入学机会,男女主想尽各种办法去“改变”。千方百计之下,女儿还是没能入学,一个机缘巧合,男主看到可以以贫困生的身份进行入学,男女主真的就这样扮成穷人去到了贫民窟。本来以为她们会很不适应,其实不然,她们都生活的很好,并且顺利的融入了大家的生活。在这里会跟之前富人区有明显的区别,她们是真正的快乐,是在生活。

比《摔跤吧!爸爸》更扎心,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你付出了什么?

最终男女主的女儿的进入了她们期待的私立学校,可是与此同时,他们挤掉了她们的邻居儿子的入学机会。要知道这个邻居为了给皮娅筹学费去撞了车,此生有这也的朋友足矣,最后邻居的儿子没有被录取。男女主因此良心不安投资了一所学校。可是谎言终究有被揭穿的一天。男主也在此时醒悟了,最后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公立学校。

比《摔跤吧!爸爸》更扎心,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你付出了什么?

影片中印度的教育问题在中国也是随处可见,藏着中国教育的痛。家长无法陪伴孩子一生,力争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为他们的未来保驾护航。但是应试倾向、超纲教学并不是孩子所需要的。素质教育要求让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即让受教育者在生理方面、心理方面、智力方面、品德方面、审美能力方面、社交能力方面等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是让孩子受益终生的教育形式。

比《摔跤吧!爸爸》更扎心,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你付出了什么?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有一条自己人生的起跑线,但这条起跑线却并绝不该是成人用功利之笔所划下的,这条线的原点是每个孩子心中那弥足珍贵的真善,而作为大人所真正应该去做的,便是用自己的力量守护住这条真正的“起跑线”。

比《摔跤吧!爸爸》更扎心,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你付出了什么?

电影是好电影,虽然让人反思,但是社会还是会一直这样发展下去,虽然不一定要进好的学校,但是如果有机会,那个家长不愿意头破血流的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孩子以后挤进上流社会,这部片子我觉得让我们真正应该反思的是,不管我们或者我们的孩子处于什么样的家庭,和什么样的人交往,最重要的是真诚的面对他人与社会,不欺骗不虚伪不做作,做真实的自己。

比《摔跤吧!爸爸》更扎心,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你付出了什么?

影片中还有一点特别讽刺,顾问在问父母如何给孩子解释“贫穷”这个词时,父母实话实说与顾问教导的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讽刺到极点,也成了教育宣传的与实际教导结果的对比。我们真的是在用心教育吗?还是说我们根本就是在培养传统意义下所认同的教育?只不过是教育的形式化罢了!

分享就是关爱。但是怎么说,私立学校就是不适合一般家庭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每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不必强求。是金子总会发光。

比《摔跤吧!爸爸》更扎心,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你付出了什么?

所谓“起跑线”,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不止有一条,而每一个人,只要你足够努力,都可以在不同阶段拥有新的起跑线。

比起跟“起跑线”死磕,孩子更需要的,是学会按照自己的节奏,拿到重新定义起跑线的权利。

我们也许给不了孩子足够靠前的起跑线,但我们可以传递给孩子一些不会被生命长河轻易稀释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节奏,“别让其他人的时间表催着你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