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一念三千」是什麼?

讀者161417345

「一念三千」是天台宗的特色理論。


天台宗在傳統「十界」的基礎上提出了「十界互具」之說。所謂十界,即依迷悟的程度而分立的十個境界:佛、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地獄、餓鬼。


傳統的教派中,大多從果報方面,來凸顯這十個境界的高低差異。而天台宗則認為,這十界相即相入,是互通的。一界皆具其他九界。如地獄界即具足的包含佛界在內的其他九界。一界即具足十界,十界則十十相互即,便有百界。此所謂「十界互具」,這是「一念三千」的核心觀念。


佛教認為每一法界具有三種世間,即五陰世間、眾生世間、國土世間。「十界互具」即有三百種世間。


每一世間之實相又有十種「如是」。於是三百世間便有三千如是。所謂一念三千,即眾生每一起念皆具足三千如是的實相境界。


前面說十界互具,是「一念三千」之基礎。因為之前教派十界是不同的,有界限的。天台宗則說十界互具,地獄界即具足佛界,這是之前所不曾有的理論。這種理論意味著什麼呢?


這意味著,即使是地獄界的眾生,也不斷佛性,能離生成佛。最終指向的是「眾生皆得成佛」之義。「眾生皆有佛性」「眾生皆得成佛」這是現在人們很熟悉的說法了。但這種理論是中國佛教的特色理論,與印度佛教教義殊為不同。印度教義從來都不主張「眾生皆得成佛」之說。天台宗之所以被稱為「中國佛教」,就在此點。


而「一念三千」除了在客體性方面言一念即萬法俱起。更重要的意義在於,無論如今所處是何境界,一念之間,即可能通往任何境界。凡可作聖,聖亦可墮為凡,念念之間,自我隨時升降。


這其中有兩層意思。一層即從十界互具言,地獄界即具足佛界,言「眾生皆得成佛」,這強調的是主體修行之「無限制」。一念起,可通往任何境界。


另一方面,即「無保障」。你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但這並不意味著就萬事大吉了。地獄眾生不斷佛性,佛界諸聖不斷惡性。一念之間,可由凡入聖,亦可能由聖墮凡。這一點是和印度諸教派不同的。

《觀音玄義》:闡提斷修善盡,但性善在。佛斷修惡盡,但性惡在。

由此「一念三千」即開出所謂「一念三觀」以及「圓融三諦」。


「一念三觀」與「圓融三諦」一個從主體方面說,一個從客體方面說。從主體方面說,其大義無非說「一心生萬法」而已。

《摩訶止觀輔行記傳弘決·卷四》:「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

所以,「心」即具一切佛法,當下之自覺即可通往至高境界。此是「一念三千」之核心。


孫虛白

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想說幾句,但是本人非佛教徒,若有差錯請指正。

“一念三千”,我們先看看這個詞的最直接的意思,心足具一念,三千性相,“三千性相都具足於一念之中”,若是對佛法有些瞭解,要明白這句話的字面意思還是相對簡單的,當然若是去尋求頓悟和深層領悟,那就因人而異了。

下面大禹細細來說一下這“三千”和“一念”到底是如何來的。


這個詞出處是中國佛教宗派之一的天台練,九祖相承,第一代稱龍樹,最後一祖為湛然,其實本宗派最深刻啟蒙於二代祖師惠文。惠文由“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確立了一心中觀空、觀假、觀中的“一心三觀”理論,又啟發於《妙法蓮華經》闡發“諸法實相說”,這個詞聽起來不太理解,後面會有簡單說明,咱們先看看這個詞的發展由來。惠文之後又由四代祖師智顗最終發展形成“一念三千”理論,其實還有一個叫做“三諦圓通”,此處我們主要說,一念三千,在此之前我們先學習幾個專業詞。

實相:以世俗認識之一切現象均為假相,唯有擺脫世俗認識才能顯示諸法常住不變之真實相狀,故稱實相。(《佛學大詞典》)

十法界:佛和眾生分為十大法界,十界分別是指地獄法界、餓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羅法界、人法界、天法界、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和佛法界。前六項稱為六凡,後四項稱為四聖,合稱為六凡四聖。


三世間:五陰世間、眾生世間、依報國土世間。

理解了這幾個詞,剩下的就是一個排列組合的問題了。天台教教義,一心有十法界;各法界互為包含,這是個10*10的問題,也就有了百法界;每一界又有十如是,也就是10*10*10,也就是百法界有1000如是;最後,我們別忘了還有三種世間,1000*3=3000……

當然以上果真是從數學上來看一念三千這個詞,這純粹是理論上而言,若真是到了佛家哲學上而言,這可不是三千或是萬千的問題了,其中佛法無邊,我等自然不是輕易參悟的。佛家自有佛家的講法,這一念一心可不就是“所有”,可不即是色,即是空……


大禹Fish

佛教理論隨著時時代的發展,不斷地修正和打補丁,從最初的小乘佛教發展出大乘佛教,從也分化出了各門各派,每個法門都努力發展自己的理論,並極力宣稱自己法門的重要性。並有可圓教的理論,所謂圓教就是佛教的最終奧義,其中華嚴宗就提出來一念三千的理論,並把佛教教義推向了不可說的高度。

佛教最終要達到的是涅槃,所謂涅槃之後究竟是什麼樣子,這一點在佛陀的時代是懸置不論的,但後世卻不斷的發展出各種學說。

一念三千解釋起開非常複雜,任何簡單的說法都不能說明白,你就理解成佛教最終看待世界的方式就可以了。所謂最終的方式,就是指的這種,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境界,一念之間便包含了大千世界。

很多結論看起來匪夷所思,但都是根據嚴密的前提和邏輯推導出來的,越是這樣的結論越不容易反駁。反倒是那些我們平時習以為常的觀念,嚴格說起來都是錯的。


昭烈名臣

“一念三千”是中國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天台宗提出的。所謂“三千”,即是指整個世界、整個宇宙。“一念三千”的大意是人的一念心中具有整個世界、整個宇宙。

三千這個數字,是天台宗通過一系列算法算出來的。

首先,佛教認為這個世界具有十種不同的眾生:佛、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惡鬼、地獄。每一眾生對應一法界。

每一法界又具有十如是,即每一法界的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究竟等十種特性都是真如實相的體現。十法界就有百如是。

一切眾生都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中,所以佛的世界裡有其他九種眾生,地獄的世界裡也具有其他九種眾生。所以十法界是界界互具,十乘十就是百法界。每一法界都有十如是,百法界就有千如界,稱為“百界千如”。

同時每一如是法界具有三種世間:一,眾生世間,即一切眾生;二,國土世間,即山河大地等;三,五蘊世間,即色受想行識,包括了一切精神活動。

千如是法界就有三千世間、三千如是性相。

所以,天台宗用三千來表示宇宙間的一切性相,也就是宇宙全體。宇宙間的所有物質、精神的各種屬性,無不包括在三千之中。

因為三千性相都是中道實相,一念心也是中道實相,所以一念心就能具有整個世界。

“一念三千”是天台宗的一種觀心法門。天台宗讓修行者在打坐中體悟一念心即具有整個世界的不可思議境界。



夢露居士

你好,我是迷途小小和尚。

我學佛有一年多了,說說我理解的一念三千,不一定對,供你參考。

一念三千,說的是我們當下的一個念頭,具足了三千諸法,包含了世間一切現象。

我覺得這裡的三千是無量的意思,只是個比喻。我們一念產生時,裡面包含了無數的善惡,我們打坐修行時,會觀察我們的每一個念頭,不隨它走,看著念頭產生又看著它消失,這是我練習觀心時會用的技巧。作為修行者,我們要時刻觀察自己的心,一念觀其實相,即空,即假,即中。


凡心的一念,圓滿具足世間的一切善惡,染淨一切諸法。佛陀曾說過,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煩惱,妄想,執著遮蔽心性,而不能證得。所以我們遇到佛經,接受佛菩薩的教化,修行,就是要接受善的教化,修善治惡。

我自己理解是,我們本性裡有善有惡,知道了這點,對惡有透徹的瞭解,不受本性裡惡的影響而生惡,不被惡法所感染。我們瞭解了惡的存在,可以用惡法門救人教化眾生。這就是所謂的,廣用諸惡法門化度眾生終不被惡法所染。

眾善奉行,諸惡莫作。回答完畢。


迷途小小和尚

“一念三千”出自佛教天台宗《摩訶止觀》卷五上,指的是三千性相都具足於一念之中。一念三千是佛教天台宗重要理論之一。


“一念”:

心足具一念。

“三千”:

三千性相,即百界乘以十如是為一千,配以三世用,成三千性相。



“三世用”:

色之與心者、謂眾生有情世間也。六塵境界者、謂器世間也。畢竟無念者、謂正覺世間也。此三世間各具千如、共成三千性相。而三千性相同是一心。

“百界”:

百界由十法界互具而成,十法界即十法界包括包括六凡法界、四聖法界。六凡法界:地獄道、畜生道、鬼道(三惡道)、阿修羅道、人道、天道(三善道)。四聖法界:佛(果位)、菩薩(因地),辟支佛、阿羅漢。


“十如是”:

百界中,每一界都有十如是,即如是性、如是相、如是體、如是力(能力、力用)、如是作(所作所為)、如是緣、如是因、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來究竟。

以上是通過查閱資料,系統整理出來的,希望對大家有用。


內蒙古小寇

首先,這個念,在佛法裡有兩種解釋。

一是念頭,就是說那個思想、想法、觀念等的起源。比如回答你的這個問題,我最初的動機可能是解惑,也可能是補充前面諸位的看法,也可能是為了傳播佛法。

第二個是時間概念,呼氣和吸氣之間的間隔叫一念,也叫一息。安那般那(數息觀)裡的概念。具體的理解建議參考南懷瑾先生的書,容易入門。

三千不是三千大千世界的三千,而是三千性相。就是說,本體表現出來的三千種法相。這裡要注意,一念不在三千後,也不在三千之前,而是一念就是三千。

為什麼是三千,佛教認為我們的宇宙和生命有三個層次,第一層叫器世間,又叫五蘊世間,第二叫有情世間,第三叫正覺世間。

三個世間裡,每個世間又含十法界,就是佛、菩薩、辟支佛、阿羅漢、天、人、阿修羅、惡鬼、畜牲、地獄十種法界。

而每一個法界裡還含有十法界。比如我們常說一個人,做了一輩子好事,是人道中的大菩薩。就是說她修行到了人道中的菩薩道。

那麼,一個世間有十個法界,一個法界裡還有十個法界,算起來就是三千法界。

理論我覺得應該解釋清楚了,一年三千就是告訴我們在修行的路上要隨時關照自己的念頭,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如果升起貪念,就會墮入地獄道。

修行的路上要關照好自己的念頭,從人世間的做人做事開始,達到去惡存善,一心向善,最終無善無惡的清淨境界。

是否如法,望請指教。

'


劉忙觀點

宇宙間的形形色色的世界分為各種各樣各類的物質生命世界。我們人類肉眼能看見的物質世界為有光世界,看不見的物質世界叫無光世界。人類分兩個世界,男人女人兩個世界,花草樹木也分分界,春花夏花秋花冬花為四季花的四種花界,水能變化千種世界。人有六道輪迴分六個世界,星球和萬物分的世界更多了,萬種物質分萬種世界。所以佛教所為的一念三千,就是人的心念在一念之間想出三千個世界即一念三千。


開心果165931305

莊主見地是,此三千為,眾生,萬物,慾念。善惡一念間,喜,怒,哀,樂,酒,色,財,氣,等世間萬象,無論是誰,皆在局中,不可信,不可言,各有所需,休說空門六根淨,也為的是得道成仙,普渡眾生為藉口,為其修煉達目的,極盡粉飾,騙世人數千年,倒是本莊主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滿山桃樹枝不同,就為活著,熬那春夏秋冬嚴寒,開花結果,眾口難調,抱怨有酸有甜。卻少明白,果從何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