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歡歡:綠色金融如何利用區塊鏈化解挑戰(一)

「人物介紹:易歡歡,易選股金融智能證券董事長,互聯網金融千人會秘書長、北京大學校友會互聯網金融專委會秘書長,中國互聯網金融博物館理事。」

易歡歡:綠色金融如何利用區塊鏈化解挑戰(一)

2016年8月,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成為全球第一個系統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第一次系統性地提出了綠色金融的定義、激勵機制和綠色金融產品發展規劃,以及風險監控措施,成為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一、綠色金融=綠色項目+綠色金融工具

綠色金融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

綠色金融體系是指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股票指數和相關產品、綠色發展基金、綠色保險、碳交易等金融工具和相關政策,支持經濟向綠色化轉型的制度安排。

從國內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綠色債券市場迅猛發展,各種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不斷取得突破,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綠金委)及其他相關綠色金融推廣機構紛紛設立,綠色金融標準、評估機制、環境風險分析的研發取得重要進展,綠色金融能力建設和培訓工作廣泛開展。

二、碳交易是化解綠色金融挑戰的突破口

建立綠色金融體系,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對環境成本進行量化和定價,並在此基礎上對環境績效進行合理估值,最終將經營績效與環境績效納入統一的財務報表。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綠色金融將只能實現淺表層面的“漂綠”,難以實現深層次的改變。

從投入--產出模型來看,企業的環境成本可以分別從投入端的能源和資源消耗以及產出端的汙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來進行分析。

從產權界定角度,大致可以對應為節能量/用能權、排汙權、碳排放權和水權等四種環境權益,這也已經被從“十二五”規劃到“十八大”報告,再到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決議等政策文件反覆確認。

在這四種環境權益中,目前真正成熟規範並形成了規模化交易的,就是碳排放權。

碳交易市場已經成功實現了對溫室氣體排放這一類環境成本的科學量化和市場化定價,併為其提供了流轉、估值和變現的便捷渠道,將其所對應的風險成本或潛在收益轉化成了企業的財務績效,成為綠色金融體系中率先實現落地生根的環節。作為化解綠色金融挑戰的突破口,碳交易不但對綠色金融體系向資源節約與汙染治理等領域的拓展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由於氣候挑戰的全球性質,碳交易在綠色金融的國際合作方面也將發揮獨特作用。

易歡歡:綠色金融如何利用區塊鏈化解挑戰(一)

三、碳交易與綠色區塊鏈結合,將打造綠色金融最大應用樣板

相比以挖礦為代表的傳統高能耗區塊鏈系統,低能耗、併為環保行業服務的“綠色區塊鏈”系統將與碳交易結合打造綠色金融最大應用樣板。

綠色區塊鏈在底層硬件基礎設施層面,全部採用綠色環保節能型無汙染產品構建;在底層技術層面,採用高效可擴展的共識算法,只需極低的能耗就可以維持綠色價值網絡的正常運轉;在數據和應用層面,由綠色數據資產和綠色應用平臺共同構成綠色應用生態體系。

在所有環境資產中,由於大氣在全球流動性最強,率先引起國際社會重視,同時目前碳交易市場比較成熟,因此碳交易將成為綠色區塊鏈最佳切入點,詳情將在下一篇文章中具體闡述。

綜上所述,在國家大力推進綠色金融的背景下,在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即將於2020年正式啟動的趨勢下,以及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不斷落實推進之下,發展碳交易市場,對於完善綠色金融體系、爭取國際碳定價權都具有重要意義。在這個過程中,綠色區塊鏈將為相關參與主體提供標準的解決方案,在促進全球統一碳市場的形成的同時,將推動綠色金融體系的建立以及深層發展。

易歡歡:綠色金融如何利用區塊鏈化解挑戰(一)

「易選股:始創於2015年3月,是中國新興的證券Fin-AI(金融人工智能)平臺。致力於發展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在證券領域的應用,提供人工智能證券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