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米市、安徽第二城,蕪湖雖有榮輝,但為何近些年發展被吐槽!

蕪湖,安徽省下轄地級市,簡稱“蕪”,別稱江城,,安徽省地級市、安徽省雙核城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長三角大城市、華東地區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安徽創客之城,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合肥都市圈城市。

蕪湖是安徽省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實力僅次於合肥,蕪湖地理位置十分的優越,目前處在長三角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之內。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發展空間無限。

截至目前為止,蕪湖市下轄四個區以及四個縣。管轄總面積約為60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367萬,2016年蕪湖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總量為2699億,排名省內第二位,經濟總量僅次於省會合肥。

四大米市、安徽第二城,蕪湖雖有榮輝,但為何近些年發展被吐槽!

各項排名都不錯,為什麼唱衰蕪湖發展?

看完上述介紹,我們反思了一下,蕪湖在省內比起其他地市還是很受重視的,安徽省第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就給了蕪湖,而省會合肥之後多年間都沒有這樣的開發區,2003年左右,蕪湖的GDP一度達到了合肥的接近一半。

蕪湖也有不少著名企業,比如從寧國搬過來的海螺水泥,省裡大力支持的奇瑞汽車,也有知名堅果電商三隻松鼠等等都很不錯。但是為什麼很多人說蕪湖發展慢,唱衰蕪湖發展呢!

人口較少、經濟總量不高

這點是蕪湖被吐槽最多的地方,蕪湖人口少、經濟總量在全國同等城市中也不算亮眼,這讓蕪湖發展備受爭議。

先引用一段2015年全國各城市GDP的排名,蕪湖排名82位。縱觀50名到82名之間,人口總量近似(300萬到400萬之間)蕪湖的城市,有以下幾個:

52.廈門(福建3)3565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367萬)

53.鎮江(江蘇10)3560億元,同比增長9.5%(人口:311萬)

58.宜昌(湖北3)3332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405萬)

61.榆林(陝西2)329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335萬)

63.呼和浩特(內蒙古3)3091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300萬)

64.威海(山東10)3060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280萬)

65.中山(廣東6)301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312萬)

67.吉林(吉林2)2950億元,同比增長6%(人口:441萬)

68.鞍山(遼寧3)2941億元,同比增長6%(人口:364萬)

74.烏魯木齊(新疆1)2730億元,同比增長10.1%(人口:353萬)

81.濱州(山東13)2510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380萬)

82.蕪湖(安徽2)2440億元,同比增長10%(人口:361萬)

在這個排名中一共11個類似城市在蕪湖前面,這些城市除去相差人口較大的,蕪湖在同等城市中經濟也不算亮眼。而且在吞併無為縣之前,蕪湖的人口更少,只靠僅有的市區加江東幾個縣,撐不起來的。人口不足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蕪湖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

歷史原因造成人口銳減、發展後勁不足

其實在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注意下。在歷史上,蕪湖曾深受太平天國戰爭的苦害,皖南的人口在太平天國運動中損失了近8成人口,到現在皖南也只有1300萬人口。人口少,自然發展勁頭就不足,使得曾經的“四大米市”衰落,加之地處江浙滬長三角發達地區,當地人自然想謀求更好的發展,使得蕪湖的大量人口流失,讓蕪湖發展後勁不足。

四大米市、安徽第二城,蕪湖雖有榮輝,但為何近些年發展被吐槽!

深受南京輻射、人口流失嚴重

說起輻射,蕪湖距離南京特別近。在文化、語言、飲食、習俗等方面自然十分相近,加之交通便捷,經濟往來密切,蕪湖就自然更認同南京。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有些蕪湖人在外會自稱南京人,就業、安家等也會首先選擇南京,而其次可能才會選擇合肥,對於省會合肥,他們更認同南京。

四大米市、安徽第二城,蕪湖雖有榮輝,但為何近些年發展被吐槽!

其實,這是很正常的表現,論地理位置,便捷度,歷史原因。蕪湖都和南京有很深的淵源,南京原為江南省首府,管控現安徽、江蘇兩地,蕪湖距離南京那麼近,自然南京對蕪湖有很大的向心力。南京蕪湖之間運行有寧安高鐵,而蕪湖至合肥還只是普鐵,高鐵還在修建,去省會不便,距離近,更為發達的南京就成為蕪湖人民的首選。

這樣的後果就是,蕪湖的外流人口嚴重,不僅向南京流失嚴重,向長三角其他大城市也流失很多,這是蕪湖發展的很大弊端。

區劃錯誤、沿江城市過多,難以形成區域中心城市

這個問題,其實安徽是代表性的,為了資源發展,設立淮北、銅陵、馬鞍山等城市,實質是一個很大的錯誤,造成了地區城市競爭更加激烈,特別是皖江地區,400公里皖江地區居然集聚著5座沿江城市,這在全國都是很奇葩的。

四大米市、安徽第二城,蕪湖雖有榮輝,但為何近些年發展被吐槽!

行政區劃的混亂就造成了各地市發展競爭激烈,每個城市都很難發展壯大,難以形成區域中心城市。例如蕪湖市,之前劃出資源型城市馬鞍山,結果造成自己面積過小,發展嚴重受限,而且馬鞍山以馬鋼為支柱的重工業,而蕪湖是輕工業為主,兩地如果能合併發展,優勢互補。必然能使得蕪湖的經濟更上一個臺階。

省內財政有限,限制了蕪湖發展

作為欠發達省份,安徽省的財力也是很緊張的,同時省內城市的發展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在外商投資、省內投資方面,只得先顧著省會的發展,對蕪湖的投資、支持方面自然會遜色不少,自然也限制了蕪湖的發展。

雖然這樣,對比省內其他城市,蕪湖的投資還是很多的。所以,蕪湖在現在發展開始發力,各項增長都開始加速,促使經濟發展也不斷變快。

四大米市、安徽第二城,蕪湖雖有榮輝,但為何近些年發展被吐槽!

地形受限、轄區面積較小,發展後勁不足

首先是長江的地理限制,蕪湖城靠江太近,城區西側就是與宣城市的轄區邊界,且北側有軍用機場的限制和多處水塘,無法擴展;而且蕪湖城市南北狹長,從北向南依次是工業區、城區、大學城,市區轄區面積過小,使得蕪湖只得南北狹長髮展。這點和馬鞍山很類似。跨江發展,江面較寬,橋樑少。

蕪湖市現只通了兩座跨江大橋,其中蕪湖長江二橋還是最近才通車使用,也就是說,蕪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有一座跨江大橋,而且這座大橋是高速公路的跨江大橋,並非完全服務於市區的大橋,對蕪湖的跨江發展還是有著一定的限制。

四大米市、安徽第二城,蕪湖雖有榮輝,但為何近些年發展被吐槽!

在吞併無為,修建兩條跨江大橋、跨江隧道之後,蕪湖的跨江發展夢又跨出了很大的一步,轄區面積增大,對江北的大手筆規劃,相信蕪湖以後的發展會更好!

在中部崛起的熱潮,入圍長三角,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市轄區面積擴大,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安徽省實力不斷增強的背景下,“江城”蕪湖一定能夠乘風破浪,發展的更好!

四大米市、安徽第二城,蕪湖雖有榮輝,但為何近些年發展被吐槽!

關於蕪湖的發展,讀者有什麼意見和建議,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和其他讀者進行交流溝通。

安徽城史,從另一個角度解讀安徽城市的前世今生,更多精彩,關注安徽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