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迎來科技大咖!廣州地理研究所與MIT中國未來城市實驗室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越秀迎来科技大咖!广州地理研究所与MIT中国未来城市实验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好消息先來一則:

今天上午,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與麻省理工學院中國未來城市實驗室(簡稱“MIT-CFC”)在廣州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相信越秀街坊對

位於越秀區的

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並不陌生↓

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成立於1958年,原為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按照全國地理科學研究地域的分工,並根據中國國民經濟建設第一個五年計劃,為摸清中國華南地區自然資源條件,1956年經中國科學院批准,籌建廣州地理研究所。

而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本次的合作伙伴

——麻省理工學院中國未來城市實驗室

也是大有來頭↓

MIT-CFC是在麻省理工學院推動全球化發展戰略背景下成立的專注於中國城市研究的實驗室,主要關注城市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研究。

越秀迎来科技大咖!广州地理研究所与MIT中国未来城市实验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廣州地理研究所與MIT中國未來城市實驗室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越秀迎来科技大咖!广州地理研究所与MIT中国未来城市实验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越秀迎来科技大咖!广州地理研究所与MIT中国未来城市实验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與麻省理工學院中國未來城市實驗室(簡稱“MIT-CFC”)在廣州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廣東省科學院副院長李定強、廣州市越秀區區長蘇佩、中國科學院院士周成虎、廣州地理研究所所長張虹鷗、MIT-CFC主任譚徵楨、麻省理工學院Eric Alm教授等出席簽約儀式。

根據協議,

雙方將集合各自科技優勢資源,

聯合開展地理空間智能、城市健康分析等

現有技術在行業內的應用和推廣,

同時促進雙方技術

在行業應用過程中的國際化進程。

那麼具體的合作方向有哪些?

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越秀迎来科技大咖!广州地理研究所与MIT中国未来城市实验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中國科學院院士周成虎

國內排汙系統的弊端是雨汙不分流、居民區與工業區不分流,帶來問題是,混合型的排汙系統只有一種汙水處理方式。而美國團隊在汙水治理的過程中,研究出能夠精確地劃分汙水中的成分,並通過設定汙染的成分來進行改造的方法體系,這一體系的優勢是無需進行管道改造。目前,雖然中國城市的管道都設有分流體系,但是通過借鑑美國團隊的方法體系,我們可以對城市管道做一個分區、分流的管理,使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化。

據周成虎院士所說,

城市管道的分區、分流管理

在越秀展開試點。

這一信息的透露,

十分值得我們期待。

越秀迎来科技大咖!广州地理研究所与MIT中国未来城市实验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MIT-CFC主任譚徵楨

我們希望把麻省理工學院優秀的創業團隊以及最前沿的科技帶到中國的城市落地。此次的合作是我們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周成虎將我們的科技成果轉化後,開創的一個新項目。周老師的團隊在廣州地理研究所有汙水處理團隊,和我們團隊在中國落地的技術及資源特別契合。我們梳理了中國的一些城市問題,與廣州政府溝通後,達成共識。我們很注重與市場的結合,希望能解決實際的問題,將科技成果轉化為城市應用。我們希望通過這次的合作來開發一個產品,加強雙方技術的融合,創造出“1+1>2”的效果,並在後期推廣到全國。

科學研究、學術交流、產業發展、國際合作……

這次戰略合作協議圍繞重大戰略和社會需求,

合作範圍涵蓋多個領域,

期待雙方在日後的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火花,

給我們帶來源源不斷的好消息!

越秀迎来科技大咖!广州地理研究所与MIT中国未来城市实验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攝影:胡瀛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