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修德,无福报,万事难成

唯有心无挂碍成就大愿。唯有心无故妙不可言。算天算地,算尽了从前,算不出,生死会在哪一天。勿生恨,点化虚空的眼,勿生怨,欢喜不遥远。

——刘德华《悟》

刘德华这首歌用了很多的佛教精益用语,是一首很好的歌曲。

不修德,无福报,万事难成

第一次听到福报这个词的时候,是在佛经里—《大乘义章九》:依智起福,依福起报。福报,对这个词,我一直没有什么理解,只以为是智生福,其实不然。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福报有了很好的解释,如中国的五福临门之五福:第一,长寿:仁者寿,仁慈(慈爱动物,不杀生命)的人才长寿;第二,富贵: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第三,康宁:身体健康,心地安宁;无畏布施(让众生人远离恐惧、怖畏和痛苦,比如,布施医药等等)才能健康长寿,修清净心才能得安宁。第四,好德:随时行善,广积阴德,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第五,善终: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无有痛苦和恐惧,来生得善道,行善积德才能感生善道。此五福是中国人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里总结的,也是人们期望的。

不修德,无福报,万事难成。

常常有人羡慕:某人的福报真好,家世风光,子孙多又孝顺,要金钱有金钱、要爱情有爱情、要事业有事业、要官位有官位;为什么他什么都美满?我怎么什么都要不到?是不是上帝偏心,把世间所有的好运都给了他?其实,福报不是神力可给予的,福报是自己努力得来的。怎样才能有福报呢?

第一、勤俭节约:有的人虽然家财万贯,由于浪费奢侈,不懂节约,最后免不了穷困潦倒。周武王曾感叹:"像纣天子这般奢华,竭天下之财以穷己欲,安有不亡国者!",秦始皇生前修建极其豪华的皇陵,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结果秦朝二世而亡。的相反的,有些人勤劳节俭,所以福报随之而来,如王永庆先生。

第二、善因好缘:有的人,事不关己绝对不过问,不与人结缘,当然也不会有好运气。有的人,只要行有余力,就热心助人,也不希求他人回报,但是好运都会降临,让他平安顺遂。想要有福报,必须先播撒福报种子,比如积极参与利益大众的善事,热心助人等事情,所谓"助人者,人恒助之",多种一点善因缘,就是报的方法。

第三、慈悲喜舍:一个人有多少福报,可以由自己决定。《阿含经》记载,有一位小沙弥,本来应该夭寿的,因为一念慈悲,救了许多受困水塘的蚂蚁而延寿。一念善心,可以消除罪业;一念慈悲,能够增加功德。有人""而获得福报,有人"不贪不义之财"而得到善缘,有人"救苦救难"而消灾免难,可见能够,福报就会到来。

第四、吃亏奉献:许多人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损,不愿意吃亏,那是心胸不够宽广。吃亏奉献是一种无私的、真心的付出,是一种欢喜的、不求回报的道德行为。如果我们常抱持着你是好人,我是坏人;你是对的,我是错的;你很伟大,我很渺小;快乐给你,苦恼给我;富有让你,贫穷我受的态度,尊重对方,处处为对方着想,必能获得对方由衷的敬爱。不必羡慕别人的福报比我大,也不必研究别人的福报从那里来,胡适之先生说:"要怎么收获,先要怎么栽",已经种下勤俭、结缘、喜舍、奉献的种子,自然能收到福报的果实,和郭德纲老师的那句话一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不修德,无福报,万事难成

亏欠、辜负、颓废、愤怒、狡诈、不孝父母、不怜兄弟姐妹、不睦同事、无善心、淫乱等等,怎么可能有福报,如果你现在过得不如意,事事难行,想一下过往种种,修德了吗?朝闻道,夕死可矣。

不修德,无福报,万事难成

中国古哲学讲究:以儒为表、以道为骨、以佛修心,故此文章为修心之感发,无任何宗教立场,敬请悉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