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100個億萬富豪,1000個千萬富豪就此誕生!

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請和我們一起,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雷布斯

就在昨天,厚道的雷布斯,給數萬小米員工帶來了超級利好:

香港聯交所公開發布了小米科技招股說明書,小米上市的傳聞終於落地。

也就是說,小米最快將於6月底至7月初正式掛牌,成為港交所同股不同權新規下的第一股。

錯失了阿里巴巴,這次終於迎來了小米,港交所的破釜沉舟,終於沒有白費!

1

不上市的小米,也食言了?

一夜之間,100個億萬富豪,1000個千萬富豪就此誕生!

曾幾何時,眾多對資本市場說NO的大佬,紛紛繳械投降。

君不見,一直宣稱不會為了圈錢上市的順豐,最終食言,登錄A股市場;

君不見,劉強東曾表示2013年前不上市,但是在2014年除夕夜,京東卻悍然提交IPO招股書;

君不見,就連曾經誓言肯定不會上市的華為,最近也鬆動,市場頻頻傳出可能上市的消息;

在這個形勢瞬息萬變的時代,剛信誓旦旦地制定好企業戰略,轉臉就出爾反爾態度180度大轉變。

這些大佬之前很有底氣的宣稱不上市,是因為真的不缺錢,也不需要到資本市場上去圈錢。

但是正所謂:一分錢,也會難英雄汗。

企業在發展,在擴張的過程中,總會有向資本低頭,妥協的一天。

於是乎,在創業圈,沒有被打過臉的大佬,似乎都不是好司機。

而就在剛剛,曾經宣稱五年之內,小米不會上市的雷布斯,也食言了!

小米終於也要在香港上市了。

而外界普遍預期,小米這次IPO計劃規模巨大,募集資金高達100億美元,拋開沙特的沙特阿美之外,這幾乎是近年來全球規模最大的IPO。

輿論瞬間被引爆,幾乎所有人都在瘋狂的討論著小米的估值,到底是800億美元還是1000億美元?抑或是更多?

而2011年小米手機橫空出世時,估值才數百億美元,如今卻迅速突破千億美元,僅僅用了短短的七年。

這市值急速膨脹的速度,不得不讓人驚歎!。

2

雷軍的5%與資本的短視

小米上市必將是一場資本的狂歡,而在這場狂歡中,資本又究竟扮演了何種角色?

曾經宣稱五年內絕不上市的雷布斯,又為何突然改口,向資本市場敞開了懷抱?

企業家的個人情懷,在短視的資本面前,永遠是無力的。

雷軍能夠將小米送上如今的市值巔峰,在目前小米已進入六十多個國家,在十三個國家進入了市場前五。而在印度,更是取得了市場第一的位置。

而小米能夠走到今天,唯一的秘訣就是:實施低價策略。

試想,對於消費者而言,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價格肯定是越低越好。

而當一個企業,將低利潤當成自己唯一的使命,必然會很快的佔領市場。

低價雖好,但是對於部分短視的股東而言,卻是無法忍受的。

而且更不能接受雷布斯公開宣稱:小米的硬件綜合淨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

要知道對於一般公司而言,一直追求的都是高毛利率。

對雷布斯所提倡的低毛利率,可謂是避之不及。

低毛利率意味著較低的盈利,而這對於視利潤為生命的部分投資人而言,無疑是滅頂之災。

我冒著風險投資,你卻告訴我:利潤不高於5%!

誰願意陪你玩?

甚至有投資人聲稱,低價策略將是限制小米進一步強大的瓶頸。

但是真的如此嗎?

眾所周知,在全世界幾所有公司都在追求高毛利率時,除了小米,還有美國零售巨頭costco,也在反其道而行。

在美國,沃爾瑪是當之無愧的零售巨頭,它猶如一座巨山擋在後來者前進的路上。

而沃爾瑪的毛利率高達30%,這已經是相當低了。

但是沒想到costco更狠,居然直接將毛利率壓縮到6.5%!

這意味著:你在costco購買的任何一件商品,只賺你1%~14%利潤。

這薄利的程度,恐怕無人能及。

但是,costco卻憑此俘獲了眾多消費者,成功的躍居成為美國僅次於沃爾瑪的零售巨頭。

而今,雷布斯在公開表態中聲稱:costco就是小米的榜樣,小米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低毛利策略。

但是,在資本面前,夢想永遠只是夢想。

相互妥協,才能夠攜手走得更遠。

而這次上市,表面上看是雷布斯自己被打臉,其實何嘗不是對資本的一種妥協。

相比較每年的利潤分紅,如果讓這些股東在市值上,獲得天價的估值溢價。

誰又會去阻擋雷布斯去實現自己的小米夢想?

而對於風雨同舟,攜手一路走來的合夥人,老員工而言,何嘗不是一種完美的交代。

畢竟,人家當初願意死心塌地的跟你一起打江山,而今共享榮華,也是情理之中的。也是對士氣的一種激勵。

況且此時上市也算天公作美,港交所在錯失阿里巴巴後,痛改前非,下定決心實施同股不同權,這樣即使上市,持股才32%的雷布斯,通過AB股權分置,依然能夠成為公司最大的控股股東,並不影響公司的決策。

天時地利人和之下,此時不上市,更待何時?

3

一場史無前例的造富神話

上市永遠是一場驚心動魄的造富神話。

其中出現了7個億萬富翁、51個千萬富翁、240多個百萬富翁。

阿里巴巴更是讓人匪夷所思,不僅僅改寫了傳奇的“十八羅漢”的命運,更是創造了 兩位首富:日本首富孫正義,中國首富馬雲。

其中更是驚現30個億萬富翁、1000+個百萬和千萬富豪。

每一次巨無霸的上市,都讓無數一起打江山的老員工一夜暴富。

而今,小米引領的這場造富神話,更是無數人徹夜難眠。

因為除了讓雷布斯有衝擊中國首富的可能,更勁爆的是工號前1000的老員工,都有成為千萬富翁的可能。

而工號前100的,則是直接成為億萬富翁。

對於無數小米員工而言,說不定,今天跟你一起擠公交、搶地鐵的同事,幾個月後,將成為人人羨慕的頂級富豪。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小米上市。

當然,吃瓜群眾更關心的是:雷布斯能否取代小馬哥,成為中國新一屆首富。

雷軍持有小米31.41%的股份,其中有3%比例的屬於員工持股計劃代持,那麼實際持有28%。

如果按照市場正常估值1000億美元來計算,小米上市後,雷軍身價將達到28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764億。

一夜之間,100個億萬富豪,1000個千萬富豪就此誕生!

除了小米,雷軍還大量投資了其他企業,這些估值接近100億人民幣。

也就說,即使小米上市後,估值達到1000億美元,雷軍的個人財富也不到2000億人民幣,別說取代小馬哥成為中國首富,就是進入前三,都很難!

所以那些YY小米上市,雷布斯成為中國首富的,可以歇歇了!

4

小米神話能否延續?

一夜之間,100個億萬富豪,1000個千萬富豪就此誕生!

當所有人都在驚歎小米崛起之迅猛,都在關心小米飛的夠不夠高時,我卻在擔心:一直創造神話的小米,能否將神話延續下去?

對於小米而言,鐵人三項:硬件+新零售+互聯網服務,一直是支撐公司一路前行的基石。

有人說小米到底是硬件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

如果單純從營收看,小米目前只能算是硬件公司,畢竟總收入的70.3%,居然來自智能手機行業。

雖然雷布斯一直堅稱,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

但是就現階段而言,不管雷布斯承認與否,小米只能打算硬件公司。

而眾所周知,硬件公司在科技行業,是技術含量最低,最沒有競爭力的。

而想從硬件公司轉變成為互聯網公司,小米要走的路還很遠:

畢竟,就目前而言,互聯網服務的營收佔比,在總收入中微乎其微,只有可憐的8.6%。

即使雷布斯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然而也要腳踏實地的正視現實。

要知道,對於在紅海中掙扎的手機巨頭而言,互聯網服務業務一直是鑲嵌於皇冠頂端的明珠。

誰搶先摘取了這顆明珠,誰才能夠在未來的競爭中笑到最後?

那麼,小米有潛力成為雷布斯夢想中偉大的互聯網公司嗎?

早在創業之處,雷軍就說過:“小米手機的盈利模式在於今後的軟件應用,而不是靠賣手機賺錢。”

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作為中國互聯網領域的領軍人物,雷布斯一直用互聯網的營銷思維,來運營小米,

比如小米每次新品上市時,都會無意中淡化線下營銷的痕跡,而是通過互聯網營銷的模式來售賣。

這種互聯網運營的思維,一直貫穿在雷布斯運營小米的過程中。

雖然從營收方面來看,小米確實離偉大的互聯網公司還很遙遠,但是互聯網業務的產值,卻是相當高。

一夜之間,100個億萬富豪,1000個千萬富豪就此誕生!

從招股書看來,互聯網服務確實比賣手機更賺錢。

從毛利率方面看,近三年來,互聯網服務業務很穩定的超過60%,這一指標遠遠高於鐵人三項中其他兩項。

也就是說,從體量上看,小米確實離互聯網公司很遙遠,但是從創收來看,已經具備了互聯網公司的基因。

那麼,雷布斯所宣稱的,小米不是一家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在不久的將來,也許真的會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