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車間”辦到農家門前

“扶貧車間”辦到農家門前

汝城“企業+車間+貧困戶”模式,讓3000多貧困勞動力家門口就業

汝城縣是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重點縣,原有貧困村8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21651戶67641人。為確保今年底實現“人脫貧、村出列、縣摘帽”,近年來,該縣大力實施精準扶貧,至去年底已有52個貧困村出列,13713戶45630人脫貧。

就業是促進貧困人口脫貧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去年來,汝城縣探索“企業+車間+貧困戶”模式,引進企業在貧困村建立“扶貧車間”,讓貧困村民家門口就可上班賺錢。縣裡出臺激勵政策,對吸納當地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的“扶貧車間”給予貸款擔保貼息,以及3萬至5萬元不等的獎勵,並對在“扶貧車間”就業的貧困勞動力給予補助。目前,全縣已建“扶貧車間”150個,吸納3000多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人均年工資2萬多元。僅延壽瑤族鄉,就建起了手工編織、皮具、電子等“扶貧車間”33個,吸納800多人就業。

為提高貧困勞動力技能水平及就業競爭力,汝城縣職教中心聯合縣人社局,深入“扶貧車間”,組織開展手工編織、電子、茶葉加工等培訓。今年已開展各類培訓40餘場次,讓2000多名貧困勞動力掌握了1至2門實用技術。馬橋鎮石泉村貧困村民胡丹華經過培訓,順利進入村裡開辦的玩具廠務工,月工資2000多元。有了技能的貧困勞動力既可在“扶貧車間”務工,又可與“扶貧車間”簽訂代加工協議,領取代加工產品回家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