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田間、車間、直播間,“戰疫”春耕這樣幹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給今年的春耕備耕增加了難度,但沃野千里的洞庭湖平原,一幅不僅存在於田間,還存在於工廠車間和網絡直播間的農忙場景已拉開帷幕。人們在不同的崗位上,同時邁出了追求豐收的腳步。


田間:新機器新技術帶來新希望


益陽市資陽區農業農村部門在新橋河鎮東新村組織了一場新型農業機械推介培訓會,將目前市面上新型的拋秧機、育秧播種機推介給糧食種植戶,提高種糧效率,增加農戶收益。


不一樣的田間、車間、直播間,“戰疫”春耕這樣幹

農機手正操作一臺水稻有序拋秧機作業


資陽區各鄉鎮的農機合作社負責人、種植大戶前來觀摩學習。“要控制好機械運行節奏和行徑路線,這個機械操作相比插秧機稍微難點……”在農機指導員的指點下,種糧大戶們紛紛試乘試駕,對機械的操作、使用、注意事項充分了解、學習。只見3名農機手操作一臺水稻有序拋秧機,不到10分鐘1畝稻田就插滿了秧苗。這臺拋秧機與傳統手拋秧相比,能夠提高10倍的工作效率;與機插秧相比,提高了2倍。種糧大戶郭躍輝種植了1200畝稻田,在現場觀看完演示後,表示自己立馬會下單訂購一臺。


在益陽市赫山區泉交河鎮,種糧大戶俞聰正準備給農田施底肥。他打開一款叫作App,選擇作物種類後給農田定位,一張詳盡的“測土配方施肥表”便呈現在手機裡。表裡的配方,來源於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建立的包含了近100萬個土壤樣本的數據庫。


“以前施底肥,因為不知道地裡缺了什麼多了什麼,都是十幾個人同時在田裡作業,今年不僅能節約人工,還能做到‘專人專田專肥’。避免人與人過多接觸的同時,每畝地可以少用兩到三斤化肥。”俞聰介紹,為了做到“戰疫”、春耕兩不誤,當地農業部門還利用“智慧農業雲平臺”,讓農業專家對農民進行線上指導。


車間:備農資修農機做好“後援隊”


儘管車間有濃烈的氨味,但工人們依然有條不紊地忙碌著,配料機、攪拌機轟隆作響。湖南湘銀益源化肥公司的生產車間,再也不是一個月前空空蕩蕩的模樣。


“復工一個月來,我們的產能已恢復了80%,每天能生產複合肥300噸。”公司董事長劉新華介紹,63名工人已全部到崗,按照每天作業20小時實施“兩班倒”。正值給秧苗施底肥的關鍵時期,化肥幾乎都是生產一批,就被農戶和經銷商拖走一批。


不一樣的田間、車間、直播間,“戰疫”春耕這樣幹


同時,為了減少農戶往返頻率,又避免農機損壞耽誤農時,當地合作社今年特意組織了專業維修師提供上門服務。能在農戶家裡修的,都儘量趕過去。最近半個多月時間,他們11個師傅已累計維修保養了500臺農機。

合作社的配件車間裡,4000多個各類配件經過清點歸類後襬放得整整齊齊。工作人員曹茜介紹,它們是合作社積攢了十多年的“家底兒”,既能滿足“爺爺輩兒”的老式農機,也能滿足剛上市的新款農機。

“我們建了好幾個群,農民需要什麼配件,我們送貨上門。”曹茜介紹,要得不急或離得遠的,就通過快遞寄送;要得急或離得近的,就由合作社專門成立的“‘戰疫’摩的送件隊”送過去。


直播間:高級農藝師變身“春耕主播”


“和大家打招呼時全身都在抖。”過去在田間地頭為農民講過幾百場課的南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童中全,沒想到自己會坐進直播間,對著美顏燈,成為一名網絡主播。


因為疫情原因,把田間課堂“搬到”網絡直播間是今年春耕的一大亮點。上個月開始,湖南助農農業科技有限發展公司請來多位農業專家為農民免費辦起網絡公開課。童中全主講的內容是“水稻育秧栽培要點”,在向農民網友們講解了一個小時之後,他又花了半個小時在線回答網友的問題。後臺數據顯示,共有13.9萬人次觀看了這堂“春耕公開課”。


公司總經理廖娟介紹,工作人員還會在直播結束後,收集留言裡的網友提問,整理之後再交給當期嘉賓進行解答,然後在24小時內,通過私信和回覆評論兩種方式,反饋給農民網友。


目前,“春耕直播”已成為當地政府購買服務的一個重要項目。廖娟介紹,除了請專家到直播間講課,他們還會到田間地頭舉行實際操作的網絡直播,並將之前錄製的一些講課視頻分門別類之後放到網上供農民網友免費自學。


按照計劃,童中全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還有3場直播。他告訴記者,為了更好服務農民網友,這幾天他正在抓緊練習普通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