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你是否具備了“全球勝任力”?

未來的世界會是怎樣?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不同的答案。

20年前,我們不會想到無處不在的互聯網會覆蓋生活和工作的每個角落;而20年後,那些我們現今最為熟悉的職業,也有可能完全不同,或者根本就不存在。全球化浪潮滾滾而來、人工智能飛速發展……我們的教育,到底要教會孩子什麼,才能讓孩子適應這種變化,為遙遠的未來生活做好準備?

對於這些疑問,著名英語教育專家、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兼CEO胡敏教授用一篇文章《未來已來,你是否具備了“全球勝任力”》作出了回答,這篇文章已發表在剛剛面市的《青年文摘》(2018年7月下半月刊)上。

未來已來,你是否具備了“全球勝任力”

文/胡敏

未來已來,你是否具備了“全球勝任力”?

一架無人機,輕盈飛舞著,將外賣和電影票送至你手裡;課後的玩伴,是一個腦洞大開、數據存儲豐富且善解人意的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讓你的出行變得簡單;火情猛烈難以靠近,別急,消防機器人正在衝鋒陷陣……以上情景並非科幻,而是即將到來的“未來”。這些年來,在學習、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我們不斷感受到全球化和科技進步來帶的衝擊。“中國製造2025”,無論是從時間還是從空間角度看,都距離我們不再遙遠。

那麼,能否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將自己打造成善於創新思考、在各類新式“任務”面前遊刃有餘的人,是年輕人需要直面的問題。

當下與未來的挑戰

“未來的挑戰”是什麼?這是每個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在我看來,答案既包括全球化帶來的挑戰,也包括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變化。

如果說傳統的古典全球化,從2000年前的絲綢之路到500年前的大航海運動,是通過貿易讓世界各地的少數人相遇,那麼今天以互聯網連接起來的“地球村”,則讓人們處處相遇;“一帶一路”的偉大倡議,更將全球化概念推進到3.0,其動力是互聯互通,其法則是包容天下,“天涯若比鄰”的全球化時代已經到來。

未來已來,你是否具備了“全球勝任力”?

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看到,頂尖的學校在全球招納生源,優秀的企業在全球攬聘人才;反過來可以說:我們的學習跨越了國界,更多個體有機會進行全球化學習、工作,與遙遠空間的人交往、合作;當然,競爭也變得不再侷限於一時一地。

未來已來,你是否具備了“全球勝任力”?

如果說全球化是當下的時代特徵,那麼人工智能則是開啟未來的鑰匙

——這個起源於計算機科學的分支,正在加速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人工智能研究的一個主要目標,是使機器能夠勝任那些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複雜工作。這就意味著,它會“威脅”到人類的工作崗位。根據公開報道,在未來的10—20年,那些重複性的、簡單機械的人類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未來已來,你是否具備了“全球勝任力”?

所以,將來你們的競爭對手,可能不是同年級前50名,不是隔壁學校的優等生,不是職場上的甲乙丙丁,而是一個個智能高效、不知疲倦的機器人,

它們在某些種類工作上的優勢,令人類望洋興嘆。面對這幕場景,是細極思恐,還是喜大普奔?

將自己打造成具有全球勝任力的人

縱觀世界,我們享受著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和幸福,也面臨著顛覆性的挑戰。這些挑戰,需要我們共同應對。舉個例子,無論你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或是終身學習者,你的教育方式或學習方式,都面臨根本性的變革。如果還停留在以應試背誦型的方式為主,即使再努力,也比不過真機器。教育的目標、內容與評估方式,正在世界範圍內發生改變。

未來已來,你是否具備了“全球勝任力”?

2017年12月12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美國哈佛大學正式發佈PISA2018“全球勝任力”評估框架,對全球勝任力給出官方定義:

全球勝任力是指對地區、全球和跨文化議題的分析能力,對他人的看法和世界觀的理解和欣賞能力,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開放、得體和有效的互動的能力,以及為集體福祉和可持續發展採取行動的能力。

未來已來,你是否具備了“全球勝任力”?

這種具有“全球勝任力”的人才,我們新航道學校就有不少。

其中一位女同學,她自幼熱衷公益與環保事務,高中時參加了環保社團,為學校建立了三個廢舊電池回收處,孜孜不倦地做了大量垃圾分類知識宣傳。今年,她報考了全美排名前十的杜克大學數據分析專業的研究生,並被錄取。

她說:“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的一言一行都會產生數據,這就給大數據應用到環保提供了可能。”她希望通過學到的知識,助力中國乃至世界環保事業的發展,大到利用數據進行汙染溯源,風險評估,小到一次性餐盒的使用、環保出行等各個領域、各個方面。

從她身上,我看到全球勝任力從知識到技能、從態度到價值觀的每一個維度如何萌芽、生長,幫助她學習如何參與全球化和跨文化的生活中。

做孩子的榜樣與陪伴者

智慧的父母善於用言傳身教影響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長。無論任何時代,這始終是我堅信的道理。閱讀此文的你,如果是一名家長,或準家長,我希望你能具備以下五種身份:

1、發現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父母要主動挖掘孩子的興趣和潛能;

2、培養者:科學地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

3、參與者:家長適度參與,能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4、引導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導師,要起好帶頭作用;

5、陪伴者:做孩子成功路上的陪跑者,而不是看客。

未來已來,你是否具備了“全球勝任力”?

在培養孩子應對未來這件事上,最關鍵的一點在於,父母要警惕自己成為被急速發展的時代拋棄的人。父母只有不斷學習與繼續成長,才能成為孩子尊敬和信任的榜樣。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父母不僅能付出愛與關懷,還能給孩子帶來更高遠的視野和格局,陪伴孩子成長為具有全球勝任力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