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一個穿裙子的先生,94歲裸捐1857萬

為你發現美 美物計

中國最後一個穿裙子的先生,94歲裸捐1857萬

文 | 美物計

人活著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活著。

解決生存和溫飽,讓家人幸福。

第二個層次:體面地活著。

追求一定的“名權利”,讓人生體面。

第三個層次:詩意地活著。

一生都在做有價值的事,

讓生命變得有意義。

葉嘉瑩先生活到了第三個層次。

中國最後一個穿裙子的先生,94歲裸捐1857萬

1

若有詩書藏於心

歲月從不敗美人

最近,大家的朋友圈

都被各大娛樂明星事件刷屏了,

就在這些新聞霸佔熱搜榜的時候,

文先生髮現了這樣一條新聞

被冷落在角落裡:

“94歲的學者葉嘉瑩裸捐財產1857萬。”

葉嘉瑩是誰?

大多數人都會覺得陌生。

你或許不知道,

這位看起來和藹的老奶奶,

有多厲害。

她是中國古典詩詞研究專家,

受聘於國內多所大學客座教授;

作家蔣子龍坦言:現在談詩詞,

世界上再無第二人能與葉嘉瑩先生相比。

她是“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入選“改革開放40週年最具影響力的外國專家”;

她90歲生日時,溫家寶親自寫詩為她祝賀,

稱讚她心靈純潔,志向高尚,

為傳播中國文化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最後一個穿裙子的先生,94歲裸捐1857萬

葉先生的助理向龔克教授遞送捐贈支票

中國最後一個穿裙子的先生,94歲裸捐1857萬

葉嘉瑩90歲生日,溫家寶手書

就在去年,這位老人

剛剛登上過《朗讀者》的舞臺,

董卿親切地稱她為“先生”,

進入耄耋之年的葉嘉瑩,

即使已經白髮蒼蒼,

但那種由內而外的氣質和

溢於言表的才情卻讓她分外迷人。

這位94歲的老人,

用了一生的時間,只做了一件事:

將中國古詩詞的美帶給世人。

很多人尊稱她為:

中國最後一位“穿裙子的士”。

中國最後一個穿裙子的先生,94歲裸捐1857萬

葉嘉瑩和董卿在《朗讀者》上

但在更多人的心中,

她始終是優雅美麗的“葉先生”。

葉嘉瑩的學生席慕蓉說:

“葉先生講課的時候,那個感發的力量,

當她介紹李白的時候,李白就很驕傲地出來了;

當她介紹杜甫老年的詩歌的時候,杜甫就真的老了。”

她更清晰記得葉嘉瑩在講辛棄疾時給她的震動:

“我記得那天葉先生穿著非常素淡的衣服,

別了一朵蝴蝶蘭,秀雅、端莊,就是老師平常的樣子。

可是很奇怪,老師一開始講辛棄疾,

我們所有在場的人都覺得有一種雄渾的氣勢逼人而來。

好像就是辛棄疾的本尊來了,跟我們說他的蹉跎的一生。 ”

中國最後一個穿裙子的先生,94歲裸捐1857萬

葉嘉瑩與學生席慕蓉

2016年3月,

葉嘉瑩在影響世界華人盛典上,

榮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頒獎詞中這樣寫道:

從漂泊到歸來

從傳承到播種

有人說她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穿裙子的‘士’

她替未來傳承古典詩詞命脈

她為世界養護中華文明根系

千年傳燈,日月成詩

領獎臺上的葉嘉瑩

舉手投足都是歲月沉澱的從容與淡然。

她站在那裡,

就是對中國古典詩詞最好的註解。

中國最後一個穿裙子的先生,94歲裸捐1857萬

“我有一個夢,我的夢是什麼?

我在等待,等待因為我的講解

而有一粒種子留在你的心裡。

多年之後,等著這一粒種子有一天會發芽,

會長葉,會開花,會結果。”

如今,葉老捐獻了畢生的全部財產,

默默留下了詩詞的種子。

女人外表的美都是短暫的,

唯有用知識和涵養

修飾自己才能美麗一生。

若有詩詞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2

世界以痛吻我

我卻報之以詩

“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

這是王國維的一句話,也是葉嘉瑩一生的寫照。

少年喪母,晚年喪女,中年喪失感情和婚姻,

葉嘉瑩的一生,是詩詞的一生,

更是不幸的一生。

但她說:“我的人生不幸,一生命運多舛,

但從詩詞裡,我就能得到慰藉和力量,

有了詩詞,便有了一切。”

中國最後一個穿裙子的先生,94歲裸捐1857萬

1924年,葉嘉瑩

出生在北平的一個書香世家,

當時正值動亂年代,

父親因為工作原因南下,杳無音訊,

失去了父親的聯繫和經濟來源,

葉嘉瑩和母親相依為命,

四處避難,吃酸臭的剩飯艱難度日。

17歲,一向康健的母親猝然倒下,

從此再也沒有醒過來。

葉嘉瑩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無常,

強忍著悲痛料理完母親的後事,

數十天閉門不出,寫下《哭母詩八首》,

字字泣血,句句錐心。

瞻依猶是舊容顏,喚母千回總不還。

悽絕臨棺無一語,漫將修短破石慳。

——葉嘉瑩《哭母詩·其二》

中國最後一個穿裙子的先生,94歲裸捐1857萬

24歲,葉嘉瑩跟隨丈夫來到臺灣,

併產下大女兒,本以為會安穩度日,

誰知不久丈夫就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捕入獄,

半年後,她和女兒也被囚禁起來。

等到釋放時,她的住所被抄了,

也失去了中學教師的工作。

母女倆只能寄宿在親戚家裡,

白天喝米湯,晚上睡草蓆,

還要面對著其他人的各種閒言碎語。

被關押3年後,丈夫出獄,

沒有了工作,性情變得更加暴戾。

更令人寒心的是第二個女兒出生時,

丈夫瞥了一眼就冷漠地走了。

轉蓬辭故土,離亂斷鄉根。

已嘆身無託,翻驚禍有門。

覆盆天莫問,落井世誰援。

剩撫懷中女,深宵忍淚吞。

——葉嘉瑩《轉蓬》

中國最後一個穿裙子的先生,94歲裸捐1857萬

52歲,葉嘉瑩一家遷往加拿大,

一切坎坷似乎已經過去,

然而上天卻又給她開了一個玩笑。

好不容易將女兒培育成人,步入婚姻,

就在葉嘉瑩轉機去看望新婚不久的大女兒,

返程的飛機剛落地時,

就收到了女兒和女婿因車禍雙雙罹難的噩耗。

年逾半百,痛失愛女,葉嘉瑩悲痛昏厥。

為祭奠女兒,她一口氣寫下了十首詩,

每一句都是對女兒最透徹的思念。

結褵猶未經三載,忍見雙飛比翼亡。

檢點嫁衣隨火葬,阿孃空有淚千行。

——葉嘉瑩《哭女詩·其六》

中國最後一個穿裙子的先生,94歲裸捐1857萬

葉嘉瑩(右二)在長女婚禮上

葉嘉瑩的大半生都在顛沛流離,

至親一個一個被奪走,

她傷心悲痛卻從來沒有一蹶不振,

每當拿起詩詞時,

她就有了力量和這個世界對抗。

詩詞存在於苦難,也承受著苦難。

苦難之中,人終究還要有所持守,完成自己。

“命運把我放在哪裡,

我就落在哪裡,就在哪裡開花。”

一個人對內心信念的堅持,

既能抵禦風雨,也能讓內心強大,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詩。

中國最後一個穿裙子的先生,94歲裸捐1857萬

3

真正的優雅

是內心的豐盈

書香世家的家庭沒有

讓葉嘉瑩的生活變得富有順遂,

但卻帶給了她最寶貴的財富——對詩詞的熱愛。

即使在最困難最痛苦的時候,

葉嘉瑩始終沒有放棄對詩歌的學習。

1945年,21歲的葉嘉瑩因為出色的才華,

被聘為初中的國文教師,

從此開始了長達70多年的教學生涯。

她說自己天生就是個教書的,

只要往講臺上一站,詩詞歌賦信手拈來,

她便沉浸在詩詞的世界裡,忘卻了所有煩惱。

中國最後一個穿裙子的先生,94歲裸捐1857萬

因為課講得太好了,

最多時同時教3箇中學5個班的國文,

為她的口吐蓮花所傾倒的,不止是國人,

西方漢學家來臺灣看見她到處講課,

1966年,葉嘉瑩赴美國講學,

先後任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客座教授,

因丈夫出獄後性情大變,也不願留在臺灣,

於是葉嘉瑩接受了加拿大一所大學聘請,

和家人在溫哥華定居下來,

成為了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

她上課時雖然英語文法不盡完美,

發音也不完全正確,卻仍深受學生歡迎,

深深打動著異域年輕人的心。

中國最後一個穿裙子的先生,94歲裸捐1857萬

在葉老的心中,中國的詩歌,

真正的靈魂,始終在中國。

葉嘉瑩還有一個更大的理想,

那就是回國教書,將古代詩人們

的心魂、志意傳給下一代,為它奉獻餘生。

1974年,加拿大剛和中國建交,

葉老就迫不及待的申請回國探親,

並且一口氣寫了2700字的長詩《祖國行》。

卅年離家幾萬裡,思鄉情在無時已,

一朝天外賦歸來,眼流涕淚心狂喜。

——葉嘉瑩《祖國行》

中國最後一個穿裙子的先生,94歲裸捐1857萬

1977年,在闊別祖國三十年後,

葉老重回祖國懷抱。

在飛機上,望著北京長街的霓虹燈火,

兩行清淚倏然墜落。

先是在北大教書,後又受邀去了南開大學,

除此之外,復旦大學,南京大學,

湖北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等

幾十所大學都留下了葉嘉瑩講學的影子。

那時,教室,窗戶上趴的都是人;

階梯教室,梯子上坐的都是人;

連講臺旁邊都是人,葉老要進去講課都進不去。

中國最後一個穿裙子的先生,94歲裸捐1857萬

葉嘉瑩回到自己最心愛的講臺,

即使白髮微卷,神采飛揚的活力卻令人著迷。

一節課一小時講下來,

身體瘦弱的葉嘉瑩先生侃侃而談,

沒有間斷,沒有搖晃,宛若一顆蒼勁的松柏。

有人說,葉先生站在那裡,

就是一首活生生的詩,

縱不言語,她站在那裡,也已十分美好。

曾經的不幸,

在葉嘉瑩先生的臉上沒有留下半點痕跡,

她始終都是風輕雲淡,內心豐盈。

優雅的人,不必有驚豔的容貌,

言談舉止,是淵博的知識,和深厚的教養,

舉手投足間,皆是從容有度。

“漂亮”只是表面的賞心悅目,

而優雅是源於內心的豐盈。

中國最後一個穿裙子的先生,94歲裸捐1857萬

4

人活到極致

一定是素與簡

九十年多年的時光彈指而過,

詩詞是葉嘉瑩先生一生不變的信仰。

她一直把傳播中國文化為己任,

“如果到了那麼一天,我希望我倒在講臺上。”

如今,94歲高齡的葉老又做出了令人敬佩的舉動:

將自己的畢生財產捐出

以支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

但誰也不會想到

這個蜚聲海內外的大師的生活簡單到極致,

一人獨立生活很多年,

經常一鍋開水,青菜往裡頭一煮,

蒸幾個饅頭,就是一頓。

她說自己有詩詞為伴,不需要人陪,

直到十年前,身體抱恙才請了保姆,

照顧日常起居飲食。

中國最後一個穿裙子的先生,94歲裸捐1857萬

對於這些現實的物質,

葉先生從來不在乎,也不計較。

因為,在她內心有一個世界,

完全被詩詞充滿,豐富而充盈,

人生因此而獲得完整和純粹。

正如她所言——

人生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真心性,

心靈的一片清淨潔白。

王小波說:

“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

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所謂的詩意人生,

不過只要一顆嚮往美好的心,

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中國最後一個穿裙子的先生,94歲裸捐1857萬

曾經考古人員從漢朝墳墓裡挖出了一顆蓮子,

經過培養,蓮子竟也發芽開花。

這件事讓葉嘉瑩深受觸動,於是寫下這首詞:

又到長空過雁時,荷花凋盡我來遲。

蓮實有心應不死,人生易老夢偏痴。

千春猶待發華滋。

——葉嘉瑩《浣溪沙·為南開馬蹄湖荷花作》

每當有人詢問葉嘉瑩,中國的詩心是否消失,

詩詞是否滅亡,她便會用這首詞去回覆。

她說:“我想在我離開世界以前,

把即將失傳的吟誦留給世界,

留給那些真正的詩歌愛好者。”

中國最後一個穿裙子的先生,94歲裸捐1857萬

經常有人問:“人這一生活著有什麼意義?”

大概就是知道自己是誰,

知道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什麼,

所以生活就刪繁就簡,

砍掉外在多餘的東西,

去追求內心的自在和豐盈,

這樣的一生才是有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