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時制(JIT)在中小企業中的應用

1.教育和培訓

員工的廣泛參與是推行JIT的關鍵。JIT活動的基礎在基層,在生產現場,實施JIT要求所有一線員工掌握JIT基本理論及進行實踐活動。

因此,實施JIT需要不斷對企業員工進行教育和培訓,傳授他們關於JIT的最新的方法和理論。

通過推行前後的對比來引導更多員工參與進來,並定時讓他們進行經驗交流 這種方法無需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卻能非常有效的給員工灌輸JIT的理念和方法.提高他們的認識。

這種方法可以成為大多數中小企業推行JIT的首選。而且在培訓過程中,上層領導、基層管理人員和一線操作人員之間能進行廣泛的交流,這對JIT的推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交叉培訓

所謂交叉培訓就是一個班組的員工到其它班組學習。培訓上崗,使這位員工不僅對自己所從事的業務操作熟練,還獲得了另外一種技能。

通過交叉培訓,使員工實現了“一專多能”:工人不但擅長一項專門技術,而且成為多面手。

這樣就適應了因均衡生產而頻繁調配員工崗位的情況,達到JIT對員工的要求大企業由於受到工作條例等限制,反而不能像中小企業那樣靈活的進行交叉培訓。

但是,中小企業也常因為缺少人力資金而不能對員工進行廣泛的交叉培訓。

解決之道則是通過內部培訓,所謂的內部培訓就是先對少量的業務骨幹進行輪換交叉培訓。

通過培訓使這些骨幹掌握多門技術,然後通過輪換骨幹,使這些資深的技術工人和生產骨幹把自己的所有技能和知識傳授給其他人。

這樣雖然只輪換了少數人,但是卻達到了培養眾多多面手的效果。這樣不但能夠節約培訓費用,還能促進成組技術和全員生產維護技術的運用。

培養多技能的員工,目的是讓製造單元裡的生產工人成為“多面手”,既能操作多種類型機器。

又能從事其他工種,如執行預防性維修及小型修理,進行質檢及執行保管任務等。通過交叉培訓,可以使得幾乎所有員工都能操作叉車和行車,不但節省了人力,也節省了財力;

不僅如此,車間裡的員工基本上都能勝任好幾個崗位,操作不同機器,通過安排班次,員工的工作不斷進行輪換,極大地提高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3.減少調整準備時間

按需生產,必然導致產品的批量減小而品種加大。

因顧客的需求本身就是多樣化的顧客多數不瞭解生產流程,從訂貨到提貨給出的時間較短,這就要求企業能夠短期交貨。

短期交貨,是市場大勢所趨。

因此,企業需要儘量的減少調整準備時間,從而縮短產品生產時間,滿足顧客短期交貨需求。

關於如何減少調整準備時間,人們進行了很多研究也找到了很多方法。比較複雜的方法如對設備和工藝裝備進行改造等,這對小企業來說可望而不可及。

因為這些方法雖然效果顯著,但耗費時間和資金較多,一般的小企業更是無法承擔的。

小企業追尋的方法應該是那些簡單易行,且能立竿見影的。這些方法可以從組織方法方向去挖掘,比如使操作動作比較容易做、使用快速扣件和插件、確定下一個要加工零部件的擺放位置、確定加工完畢零部件的擺放位置、改善零部件的裝卸方法等。

此外,儘可能在機器運行時進行設備調整。儘可能消除停機時的調整時間,並對工人進行從事調整準備工作的訓練,使他們能夠在一個工件加工完之後,像撲滅火災那樣迅速動作,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調整準備工作。

4.成組技術

成組技術研究的是如何改善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的組織管理,以獲得如同大批量那樣高的經濟效益,這正是中小企業所企盼達到的。

它根據零件的結構形狀特點、工藝過程和加工方法的相似性,打破多品種界限.對所有產品零件進行系統的分組。將類似的零件合併、彙集成一組。再針對不同零件的特點組織相應的機床形成不同的加工單元進行加工。

然而,成組技術需要投入一些龐大昂貴的設備,這不僅對企業的資金提出了要求,對生產場地大小也有要求。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資金和生產場地限制了成組技術的運用。

但是,對於這些中小企業,可以在交叉培訓的基礎上,根據產品和工具的共性進行分類,針對每類零件特點組織相應的加工單元進行加工,經過這樣的重新組合,可以使不同零件在同一機床上用同一個夾具和同一組刀具。

稍加調整就能加工,從而變小批量生產為大批量生產,提高生產效率。

5.全員生產維護

設備和設施是企業用以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的物質基礎,對設備和設施維護和管理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企業競爭能力和經濟效益的大小。

JIT系統中運用全員生產維護(TPM)來維護和管理設備以保障生產的正常進行。

在TPM中,常需組織一個設備維修組進駐車間。對於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它們沒有能力組織這樣一個設備維修組,設備的維修和維護全依賴於操作者自己。一般要等到設備出現故障後才進行維修和更換。

這必然影響到產品的生產和質量、設備得不到良好的維護,其壽命也必然會縮短。解決方法可以通過統計過程控制(SPC),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對設備的磨損或故障提前給出預告。

通過預告安排維護維修計劃,在不影響生產的條件下對設備進行必要的維修,並通過培訓使工人具備一定的設備維修能力。工人不但對自己生產的產品質量負責,還要對設備的日常保養、維護負責。

此外,可以購買大企業淘汰的但運行正常的設備作為備件。替代突發故障的設備進行生產,這樣不但能降低費用,還能使設備在不中斷到生產的情況下得到維修。

6.持續質量改進

在製造業中,不論企業大小,質量的重要性都是超越其他一切因素的。

持續質量改進(CQI)是在全面質量管理(TQC)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管理理念。

其特點就是強調過程管理,將管理滲透到工作週期的每個環節,同時將決策者的集中管理轉化為各個層面的自覺管理,並在過程管理中不斷改進,以期達到更高的工作質量。

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進行質量的定位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客戶不斷在變,需求也隨之改變,導致企業的質量要求也不斷的改變。因此 ,在中小企業推行CQI是比較困難的。

對於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宣傳教育,採取一定措施,比如實行個人責任制。

每位員工都對自己的工作質量完全負責,當所有員工都對其工作質量負責時,JIT的運行狀態最佳,因為在系統中流動的全部是高質量的產品,當所有產品的質量都能保證時,就不需要額外庫存的存在。 這樣,企業就能夠獲得產品的高質量和生產的高效率。

7.供應商/客戶關係

推行JIT,除了要消除在製品庫存和成品庫存之外。還要消除原材料和採購件的庫存,要做到這些,供應商的選擇與管理至關重要。

合格的供應廠家具有較好的設備、技術條件和較好的管理水平,不但可以保證準時供貨、保證質量,而且因為其生產成本較低導致產品價格低於其它廠家。

中小企業由於購買能力有限,需求數量少,導致在與供應商的交易中常處於被動地位。

喪失了選擇合格供應商的權力,解決辦法可以把企業的全部採購集中在少數幾家廠商,甚至是一家。

這樣集中企業全部採購量,就能在與供應商討價還價過程中佔據主動。而這家供應廠家應該是具有多樣化高質量產品的企業。

而且,中小企業在確定供應商時,應儘可能尋找那些為已實現JIT生產的大企業配送材料的廠家作為自己的供應商。

這樣一來,這些供應廠家就會像給大企業配送物資一樣給中小企業輸送原材料,小企業也能得到跟大企業同樣批量和質量的物資由於中小企業大都是為大型企業協作生產,進行零件加工配套,而現在大企業實現了準時生產。

中小企業常被迫擔負起大企業轉嫁過來的負擔,成為“零件倉庫”,這並不是大企業希望看到的局面,他們也需要中小企業實現準時生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準時為他們提供高質量的原材料。

因此,小企業只要積極的縮短生產週期,快速響應客戶的需求,就能與大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在一個良好客戶關係網中.企業要擴大規模,提高產量就容易得多,而高的生產量又將使企業在與供應商的交易中地位更加穩固。

8.拉式生產系統

提到JIT,人們必不可少地會想到“拉式生產系統”和“看板系統”.這兩種系統可以說是JIT的與眾不同之處。

拉式生產系統中的每道工序、每個車間都按照當時的需要向前一道工序、上游車間提出要求,發出工作指令,上游工序、車間完全按照這些指令進行生產。

拉式系統雖然形式簡單,但只能在重複生產型車間裡運用。

在單件小批量的機群式佈置車間裡卻很難實行,因為拉式系統不能處理一些突發定單,而這些突發定單恰恰是單件小批生產的特點。

中小企業在試圖運用看板系統來達到準時輸送時應考慮到運輸數量和具體要求,以及輸送的物資和調整準備費用,通過仔細平衡之後再做決定。

中小企業在推行JIT時,應在慎重考慮的基礎上選擇JIT中適合本企業的內容進行推行。

不要為了追求全面推行JIT而放棄了本身具有的一些優勢和特色,推行JIT不能照搬書本教條,要根據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變動。

每個企業應該都有一個自己的JIT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