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碼會跳舞,機械會彈琴,《對話·寓言2047》是如何做到的?

即使是天馬行空的藝術家,也躲不過對科技的好奇。

流行舞蹈文化中的 Poppin,以人模仿機械而產生節奏和韻律的美,或許無心卻是人對於現代工業的致敬和認同。

然而,藝術家的思維寬度是無邊的,遠至上古,近至當下,飄渺如未來,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古老藝術文明正在消解,科技在人生活中的佔比越來越高,藝術家,是如何思考藝術的傳承,和科技的滲透?

代碼會跳舞,機械會彈琴,《對話·寓言2047》是如何做到的?

近日,由上汽通用汽車別克品牌出品,張藝謀執導的觀念演出《對話·寓言2047》第二季,在國家大劇院首演。張藝謀導演帶領來自 7 個國家的 18 支團隊及個人,用國際頂級的科技團隊為筆,以國內傳統民族民間藝術為墨,畫出了一幅別緻的未來畫卷。

「非遺」傳承者們的藝術魅力自然動人心魄,但更大的難點在於,如何讓冰冷的數字、代碼、機械穿上舞鞋背起吉他創造藝術?《對話·寓言2047》背後的技術團隊,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1」

科技的蛻變:從極客到藝術家

極客與藝術家,往往背道而馳。一邊講求嚴謹規矩一絲不苟,另一邊則是自然隨意天馬行空,一左一右,想要融合並不容易。兩者之間的鴻溝,在《對話·寓言2047》被進一步放大——國外的科技團隊,如何能夠創作出與中國傳統文化相契合的作品?

來自美國的 andyRobot 是世界領先的工業機器人編排設計、程序設計公司。在《對話·寓言2047》中,其團隊用機械臂,與臺灣達瑪巒文化藝術團的八部合音共同打造一出《合音·臂》的表演。

代碼會跳舞,機械會彈琴,《對話·寓言2047》是如何做到的?

andyRobot 的創始人 Andy Flessas 被《連線》雜誌譽為「通曉機器語言者」,曾為 Lady Gaga 演唱會編程機械舞蹈。此次,他要為臺上多達 9 臺機器人進行完美的控制,完成一次技術上挑戰。

技術難題倒容易攻克,可當這位優秀的數學家面對八部合音這一布農族傳統祭祀歌謠舞蹈時,如何領會古老藝術呈現的氣息,並將自己的體會轉化成機械語言,才是他真正繞不過的困境。

為此,導演、演員與 Andy 進行了無數次的溝通交流,讓這位極客隔著語言、隔著歷史去了解傳統藝術的美,同時還要將他的體會轉化成機械語言,讓機械臂學會跳舞,聽懂音樂,能夠做出符合畫面美感的動作出來。

代碼會跳舞,機械會彈琴,《對話·寓言2047》是如何做到的?

每 30 秒的動作,Andy 需要寫 30 行代碼,當整個編排完成時,Andy 的電腦裡,一共寫出了 56700 行代碼。Andy 完成了自己技術的又一次突破,同時對於藝術也有了全新的瞭解:「我是一個技術的藝術家,導演給了我一個禮物,找到了我最大的潛力。」

極客理解藝術而成為藝術家,而民族民間藝術達人們,同樣因為極客的存在而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

「2」

藝術的昇華:傳統文化中的黑科技之光

國粹京劇,在方寸舞臺虛實之間只求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完成演員與觀眾在超時空的故事裡的一次相遇與交流。

《對話·寓言2047》,國粹京劇自然不能缺席。

舞臺漆黑,京劇裘派嫡系第四代繼承人、先鋒融合藝術家裘繼戎一襲白衣,端立於舞臺中央。翻騰跳躍之間,髯口紛飛有序,形神合一,京劇的氣韻已經瀰漫舞臺。

但這不是一場簡單的京劇獨白,裘繼戎的身邊,有光。

代碼會跳舞,機械會彈琴,《對話·寓言2047》是如何做到的?

一束強光打在裘繼戎的身上,他手中握著特殊的裝置,光線直接從他的手上反射到另一個角落,舞臺之上成為了京劇氣韻與光之間的對話和糾纏。

演出後半段,光線紛繁多變,但觀眾的目光始終離不開裘繼戎。光影是他的京劇舞臺,烘托著他的喜怒哀樂,然給人以視覺上精神上的衝擊——這是傳統文化,在黑科技之光的照耀下,閃現出的不同的舞臺觀感。

代碼會跳舞,機械會彈琴,《對話·寓言2047》是如何做到的?

這一單元節目,題為《戎舞·光》。為演出進行光線控制的,是來自德國的 WHITEvoid/Kinetic Lights 團隊。他們以最尖端的科技與最精湛的工業創造空間與視覺效果,多次斬獲德國iF獎及紅點獎。

而這場演出中,他們在黑暗的舞臺上鋪陳光線,為京劇獨白打造出科幻般的視覺效果,讓傳統藝術和科技之間的衝突融合之中,傳遞「對話」與「寓言」。

用光線的視覺效果烘托傳統藝術的手法,在《對話·寓言2047》中比比皆是。

《歌書·蝶》中伴隨著坡芽歌書紛飛的藍色蝴蝶,是土耳其 ezratuba團隊用仿生蝴蝶呈現的夢幻;

代碼會跳舞,機械會彈琴,《對話·寓言2047》是如何做到的?

《堆諧·雲》中拉孜堆諧表演和鋼琴獨奏背後琉璃瓦般閃爍的光線,是裝置藝術家 SCALE 和法國 TETRO+A 團隊用 LED 裝置打造的視覺奇觀。

代碼會跳舞,機械會彈琴,《對話·寓言2047》是如何做到的?

每一個傳統藝術,都被這些黑科技團隊用全新的光影效果賦予了更新的生命力,給觀眾以視覺滿足的同時,也完成了一次對科技和藝術之間的對話與探索。

《對話·寓言2047》第二季中,七個單元,凝聚了每一個演員和團隊的心血。每一個畫面都是風景,傳統藝術在黑科技的加持下,給予了觀眾一種新的美好。

這個美好裡,有科技與傳統完美融合的和諧,同時又有一種奇妙的、難以捉摸的衝突感。所有的一切匯聚在作品裡,便是出品方別克品牌和張藝謀導演共同創造的未來寓言。

「3」

別克和張藝謀,觀念演出的未來寓言

在談及為何要打造《對話·寓言2047》這一全新觀念演出時,上汽通用汽車別克品牌表示,希望通過這樣一場創新觀念和頂級水準的文化演出,詮釋別克百餘年來創新進取的品牌精神,同時也體現了別克作為一個紮根於中國的國際品牌,在創新中實現文化的傳播與傳承,真誠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長期承諾。

對於張藝謀導演來說,第一季的零差評,則是他進一步做下去的動力所在。在採訪中,張藝謀提到:「這代表了人們的一個訴求,人們在舞臺上看到一種新的形式,能夠引發他們的思考,能啟迪他們。」

代碼會跳舞,機械會彈琴,《對話·寓言2047》是如何做到的?

顯然,《對話·寓言2047》承載了張藝謀的期望,而從演出本身來說,它符合這一期望。科技可以成為藝術,藝術可以在科技的輔助下達成新的高度,對於一場演出來說,它無疑是成功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對話·寓言2047》的主題,足以引發人關於科技與藝術、科技與人、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思考。

自阿爾法狗之後,對於科技會不會形成威脅這一問題,我們的世界開始了關乎全人類的探討。在《對話·寓言2047》的演出中,科技與人類本身成了平等的關係,藝術家們與機械共生共贏,似乎展示了技術對人類的影響何其嚴重。

但演出之外,導演和諸位技術團隊,又對技術本身進行了完美的控制,似乎表現出了,技術將永遠服務於人類的現實觀感。

舞臺之上,舞臺之外;演出者,創作者。他們創造了奇妙的衝突,而衝突必然引人思考。

《對話·寓言2047》不僅僅是一場舞臺上的演出,而是舞臺和現實的平行空間,共同呈現出了張藝謀導演對於科技和人之間相生相剋的思考。

這個思考沒有答案,或者說,答案就在看完演出之後,你的心中。

「巡演計劃 」

《對話•寓言2047》第二季北京首演剩餘場次

6月13/14日 國家大劇院

購票渠道:國家大劇院官網、大麥網、

永樂票務、中票在線、中演票務通、票行天下

全國巡演 天津站

將於7月27/28日 登陸天津大劇院

購票渠道:天津大劇院官網、

大麥網、永樂票務、貓眼票務網

全國巡演 西安站

將於8月3日/4日 登陸陝西大劇院

購票渠道:陝西大劇院官網、

大麥網、永樂票務、貓眼票務網

全國巡演 武漢站

將於8月10/11日 登陸武漢琴臺大劇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