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品牌、共享酒企、共享市场,小酒企在竞争中大胆创新

文|欧阳千里 酒水行业研究者、中国酒业智库专家

言必谈茅台、五粮液等,不论涨价,还是控货,仿佛它们就是酒业的全部,其实它们仅仅是酒业的一部分,只不过最为耀眼而已。近年来,笔者接触了很多小酒企,本以为它们在大酒企的压制下生存堪忧,未曾想它们却以“共享”的方式正在实现自我的重生。

2012年,酒水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直至2016年,以茅台、五粮液等名酒为代表的酒企率先走出行业调整迎来新的辉煌。在行业调整期,也曾有过小酒企因酒类电商、私人订制、众筹等风口红极一时,改善的却仅仅是短时间的经营,随后又陷入困境。

2017年以来,伴随着名酒强势回归,中小酒企的份额一缩再缩。名酒强势回归的同时,更加注重品牌及市场的保护,对于条码数一减再减,对市场的控制越来越强。面对名酒企业的“建网络、抓陈列、搞品鉴”的精耕细作,小酒企面临空前的压力。在压力面前,很多小酒企放下所有包袱,以更加开放的态度与合作伙伴共享品牌、共享酒企、共享市场等方式进行重生。

共享品牌、共享酒企、共享市场,小酒企在竞争中大胆创新

白酒陈列

共享品牌,过去很难想象。做过酒水的人都知道,一枚好商标的重要性。在成熟的酒水行业,很多看起来不错的商标,都已名花有主。在行情好的时候,大多数小酒企可以允许合作伙伴使用酒企拥有新商标运作全国市场。如今行业不好,小酒企给合作伙伴的条件更加诱人,酒企未曾使用的商标或正在使用的商标可以无偿转让给合作伙伴,但是要求合作伙伴必须从自家酒企灌装酒水。

共享酒企,过去几无可能。减条码、砍品牌成为主流企业的新常态,不少经销商因条码被砍要寻求新的出路。与此同时,拥有品牌运作能力的策划公司、传媒公司甚至商会组织等也进入酒水行业寻求新的发展。笔者曾经见过,不少自主品牌,诸如小炉作坊、老西儿、茅小五等,与合作酒企关系相当融洽,品牌运营人在名义上要么是酒企的高管,要么是酒企的合伙人,有的甚至在酒企直接办公,这种共享,远远超过以往。

共享市场,过去绝无可能。

厂商博弈,往往两种情况,要么双输,要么厂家获胜,商家获胜的事情很少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酒水市场,有些厂商界限开始模糊,不再简单是厂家做品牌,商家做市场,而是捆绑的更密切。有些经销商承担销货任务,同时担任厂家的驻外及招商代表,自己的仓库成为厂家的周转仓,自己的市场成为厂家的样板市场,不仅收获经销产品带来的利润,还可以分享招商带来的红利。

创新,从来不是大酒企的独角戏,而是生存考验下的抉择。共享品牌也好,共享酒企也罢,都是一种重生,先生存后发展,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如果从共享的概念上讲,小酒企反而再一次走在了前列。

无论何时,小酒企都是中国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酒企们活得精彩,活出特色,万亿的酒水行业才更有活力,更有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