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二佛寺—如来佛地最后的一片净土

荣县二佛寺—如来佛地最后的一片净土

荣县二佛寺--如来佛地最后的一片净土

文 | 小林

“说来还挺好笑的,如来佛地最后的一片净土居然是一座尼庵”

也是,现今的这个社会,真正的和尚已经不多了,更别说寺庙了。

荣县二佛寺—如来佛地最后的一片净土

荣县二佛寺位于锁江桥至风雨桥路段的金碧崖南端,始建于唐宋时期。在唐代、北宋时名开元寺,南宋改名净土院,明代为广志寺,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重建,因沿崖有佛像上千尊,又名为千佛寺,后来改为二佛寺。

和荣县大佛寺与乐山大佛的情况很类似,第一被人铭记,第二则很容易被人遗忘。前往荣县旅游的朋友,基本都是奔着荣县大佛而来。殊不知,如来佛地这四个大字也就只有二佛寺,古佛寺,醒悟寺,等这些小寺庙能够以此形容了。

荣县二佛寺—如来佛地最后的一片净土

原因很简单——二佛寺,古佛寺,观音寺等寺庙,尚且还有灵魂,以及那一份矜持。因为在荣县,只有这几座寺庙还有秉持佛学(佛姓)的向佛之人。

荣县二佛寺—如来佛地最后的一片净土

二佛寺的整体建筑风格,遵循着佛家传统,红黄两种颜色搭配显得庄严尊崇。同时这两种颜色的使用也是有历史原因的:“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到了君王的重视和礼待,寺院多为御令敕建,其规格和色调都以皇宫建筑为蓝本,建造得华丽辉煌,颇为气派——出处:网络”。

从外面看,二佛寺的面积并不大,倚靠着金碧崖,只有几百平方吧。外部围墙在城外这一段风尘仆仆的路段中显得很有年代感,也是一种古朴的特色了。

围墙下方有好几位摆摊的算命先生,印象中最为深刻是一位很久以前戴着墨镜的盲人算命大师了,只不过这一次前往二佛寺,并没有发现他的身影。而当我站在阶梯上观望时,一位算命先生直勾勾的看着我,给我比手势,叫我过去,给我算命,被我婉言拒绝了。

荣县二佛寺—如来佛地最后的一片净土

(图源网友-哈哈走天下)

在二佛寺的正门口,有一位尼姑坐在那里,收取一块钱的门票钱,也是香火钱。以二佛寺每天的人流量来说,一天的门票钱平均算下来也只有10多二十块左右吧。另一方面也是看游客带了什么违规物品进去没有。

荣县二佛寺—如来佛地最后的一片净土

踏进正门以后,两边有好几座佛像(应该是现代工艺的),以及宣扬佛学的文字。随着走道进去,便是二佛寺的大殿。

荣县二佛寺—如来佛地最后的一片净土

荣县二佛寺—如来佛地最后的一片净土

荣县二佛寺—如来佛地最后的一片净土

大殿正中就能看到一尊金闪闪的佛像,也就是荣县第二大佛了,第一眼看去还以为是现代工艺做成的,然则并不是,荣县二佛和荣县大佛的历史差不了多远,都是唐宋年间。只不过二佛寺的大师们积极的面向社会各界倡议,募捐款项,将殿内的几十尊石像都裱了一层金粉。一是为了防止风化,二是还原佛像最初的面貌。虽然二佛相比大佛小,但看起来,二佛却更为得体。

荣县二佛寺—如来佛地最后的一片净土

殿内还有许多佛学元素,一位大师坐在门口翻阅着记录,道明了来意以后,大师同意了我的拍摄请求。(二佛寺内一般是禁止拍摄的,一是因为这里是尼庵,二是因为对着佛像拍照在向佛之人眼里是不敬的行为,三是因为这里是佛门清净之地不是景点。)

不得不提的是,作为尼庵的二佛寺,依旧还保留着正统寺庙的部分传统。这里的几位大师都沿用了佛家释姓,且是标准的佛家衣着。这一点,是大佛寺所不能及的,同时也是寺庙的魂之所在。

在观望了一会儿之后,便沿着走道向右边的一座小殿去了,小殿中摆放着一些灵位,是来参观的子女给逝去的亲人所立,要收香火钱的。另外还有一些摆件,也是需要收费进行购买——这在现今的寺庙中已经不奇怪了,正如现今的僧人都不在化缘一样,僧人也要生存(除了印度的苦行僧)。

荣县二佛寺—如来佛地最后的一片净土

荣县二佛寺—如来佛地最后的一片净土

在往右便是一条小道,上去能看见一些碑文和金碧崖上已经风化的摩崖石刻。庙外崖壁上的摩崖石刻并没有保护措施,已经到了无法辨识的程度,只能看见部分轮廓,可能觉得已经没有考究的价值了吧。另外这里还有几座墓碑,是已经圆寂的历代大师的墓地。

荣县二佛寺—如来佛地最后的一片净土

基本到这里,二佛寺的行程便结束了,整个过程快的话十来分钟,慢的话半个小时,毕竟这里不能称之为景点,而是荣县如来佛地最后的一片净土。

最后需要说明一下的是,时代变了,没有了化缘的和尚和结缘的施主,二佛寺的几位尼姑则用着她们的方式守护着二佛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