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格力董明珠一次大膽試錯機會,到底值不值得?

給格力董明珠一次大膽試錯機會,到底值不值得?

近日,格力電器的股東大會,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在此期間,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一個在於作為格力的元老級人物董明珠,其可否實現連任的目標;一個在於格力電器2017年度不分紅的具體原因,此外,對於近年來格力電器的多元化戰略佈局的背後實質等問題,無疑成為了本次股東大會關注度最高的話題。

對於董明珠,可以稱得上一位傳奇般的人物,從一定程度上分析,格力電器多年來亮眼成績的背後,基本上離不開格力董明珠及其核心管理團隊的功勞,而對於投資者來說,也更應該感謝董明珠,因為長期持有格力電器股票的投資者,這些年來獲得格力高分紅的待遇以及股票價格差價上漲的福利已經非常豐厚,而與中國股票市場絕大多數的上市公司相比,格力電器可以算得上良心企業,而投資上市公司本身,核心還是在於看好上市公司的長期發展空間,而在此期間,上市公司董事長、核心高管等重要經營策略,無疑深刻影響著上市公司的股價表現。

這些年來,在格力董明珠的帶領之下,格力電器創造出一個又一個輝煌亮眼的成績。其中,以2017年為例,格力電器的全年營收超越了1500億元,這也是這些年來格力電器營收的最佳發展狀態。至於2017年格力電器的營業收入實現36.24%的同比增幅,而其扣非淨利潤也實現了35.33%的同比增幅。至於2018年一季報,在經歷了2017年快速發展後的格力電器,其營業收入同比增幅依舊保持33%以上,歸屬淨利潤同比增幅達到39%左右,而扣非淨利潤同比增幅在15.86%左右。然而,讓市場感到驚訝的是,格力電器在2017年年報中,並未列出分紅的計劃,而這也是格力電器11年來的首次不分紅舉動。

作為現金分紅的典型代表、持續高股息率的優質上市公司,如今卻選擇了不分紅的策略,確實出乎了市場的預期。但是,對於格力電器本身發展狀況而言,一個不是基本面質地轉弱的原因、一個不是企業現金流發生問題,期間還存在鉅額閒置資金進行投資理財的活動。此外,作為長期堅守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以女硬漢身份著稱的董明珠,一時間不選擇現金分紅,這本身不符合她以往的做法。然而,事出必有因,而此次格力電器選擇不分紅,卻是為了加快格力電器多元化的佈局,甚至提出了造芯片的設想。與此同時,格力電器還表示,2018年中期將會實施分紅,而分紅金額仍將依據公司的資金情況給予確定。

對於格力電器的而言,市場總不能夠擺脫格力空調的深刻印象,而這些年來,空調業務佔據格力電器主營收入比重高達80%以上,而多年來格力電器基本面業績得以快速成長,很大程度上還是得益於空調業務的高速發展,但過於依賴於空調主業,這始終難逃飽和的命運,而這卻會從很大程度上約束了格力電器日後的發展空間以及創新能力等因素。

站在董明珠的角度思考,格力與董明珠的命運息息相關,甚至董明珠自己已經成為了格力電器的一個獨特的品牌標誌。或許,對於更多的消費者、更多的投資者而言,他們購買格力的空調以及格力的產品,或者是買入格力電器的股票等,從某種程度上還是看重了格力董明珠的品牌標誌,而作為女硬漢的經典代表,董明珠所代表的格力產品,總可能給人一種安心的感覺。

經歷了空調業務的爆發性增長,格力電器逐漸考慮多元化戰略發展,這確實為了格力數十年的發展命運。從造手機、造車再到造芯片,格力董明珠也試圖做出了不少的探索與轉型,但最終並未獲得實質性的效果,而格力電器對空調主業的依賴度卻依舊高居不下,而如果國內房地產市場、國內消費者的消費熱情發生了實質性的拐點,那麼格力電器可能會因為單一的核心主業、核心產品的趨於飽和,而陷入至盈利增速拐點的局面。

確實,格力董明珠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並開始考慮到未來數年乃至數十年格力的發展命運。對於單一主營業務比重太高、且主營業務產品比較固化的格力電器而言,確實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即使花費大量金錢、精力與時間,格力董明珠還是需要不斷試錯,試圖給格力電器打開一片新天地。

給格力董明珠大膽的試錯機會,或多或少體現出投資者對格力董明珠的充分信任感,而高速發展的格力電器,提前具備了危機意識、創新競爭的意識,這確實體現出品牌大企業以及格力核心管理團隊的智慧以及前瞻意識。

從造手機、造車,再到造芯片的想法,格力的前瞻意識確實很強,但自身需要承受的壓力與包袱還是不少。其中,以造芯片為例,造芯片本身還是一個高投入、持續燒錢的領域,且回報預期以及商業化預期尚且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更有部分企業,因為一時的錯誤決策而引發企業發生財務危機,深陷沉重的資金鍊壓力。由此可見,對於格力董明珠的舉動,確實存在一定的不確定風險,但給予董明珠試錯的機會,本身也是對她的信任與能力認可,而格力未來三十年的發展命運,成敗與否還是在於當下的戰略佈局。

給格力董明珠一次大膽試錯機會,到底值不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