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發現劉邦後代家族墓 四川首套銀質子母印現身

成都发现刘邦后代家族墓 四川首套银质子母印现身

邛崍樊噲村墓地發掘遠景

成都发现刘邦后代家族墓 四川首套银质子母印现身

樊噲村漢墓群“皇墳”點群航拍圖

邛崍市樊噲村發現劉邦後人家族墓

為配合融捷新能源汽車電池產業園項目建設,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會同邛崍市文物管理局於2017年6月初對項目施工範圍進行考古勘探,確定樊噲村古墓群四處。

據介紹,各墓群原為淺丘臺地,大約在西漢中期,因古人喪葬活動,在其上形成土坑墓。西漢晚期,古人在臺地邊緣區域修建窯址,燒窯活動形成不連續的西漢晚期文化層。至新莽時期,古人在當時的地表營建部分磚室墓。至東漢中晚期,古人先用青膏泥將地表大致墊平形成基礎層,並在其上夯築近方形臺地,在臺地上營建高規格磚室墓,並在下葬後封土。

“他們之間的關係有可能是一個家族的四個墓群,也有可能是四個不同家族的墓,”龔揚民說,可以確定的是‘皇墳’為劉氏皇族後人的家族墓。

據介紹,墓葬群主要包括漢代土坑墓和漢代磚室墓,另有少量唐宋磚室墓。其中漢代土坑墓有2座,都是長方形豎穴土坑墓,長約3、寬約1.5、高約0.6米。坑墓裡的人骨已嚴重腐朽,僅見朽痕和數粒牙齒,據殘痕判斷,應為仰身直肢葬。據墓葬形制及隨葬器物判斷時代為西漢中期。

成都发现刘邦后代家族墓 四川首套银质子母印现身

樊噲村墓群土坑墓出土器物

漢代磚室墓共20餘座,多為帶斜坡墓道長方形磚室墓。墓道位於墓壙前端正中,平面呈長方形,殘長約2、寬約1.08、殘深0.8米。墓室多貼土壙修築,平面呈長方形。直牆多用長方形磚錯縫順砌,墓底用長方形磚縱向錯縫平鋪,墓頂用楔形磚起券,排水溝位於墓室前方,長9.8米,寬0.5米,深約0.3米,兩側用長方形花紋磚作為邊框,內部放置礫石,其上蓋有楔形花紋磚。據墓葬形制及隨葬器物判斷時代為新莽至東漢中期。

出土四川首套銀質母印 為西漢定敷侯劉越私印

“這是四川出土的首套銀質子母印。”據龔揚民介紹,該子母印,母印為麒麟鈕,高約3釐米,麒麟立姿,昂首張嘴,鬍鬚垂胸,肩生雙翼。印面略呈方形,邊長約2釐米,周邊帶框欄,內陰刻繆篆“劉越”二字。子印拱形鈕略殘,高約1.5釐米,印面略呈方形,邊長約1釐米,陰刻繆篆“子仲”二字。

成都发现刘邦后代家族墓 四川首套银质子母印现身

銀質子母印

“漢代出土套印較為稀少。”龔揚民介紹說,上海福泉山出土虎鈕銅套印1副、洛陽西郊3091號漢墓出土獅鈕銅套印1副,皆為私印,母印刻名,子印刻字。據此判斷,皇墳出土的套印也是私印,印主人名劉越,字子仲。“漢代出土私印較多,材質和鈕制豐富,然而能使用昂貴材質的私印,印主人身份一般較高。加上印主人劉越字子仲,可能因其為家中次子,這恰與西漢定敷侯劉越為齊孝王次子相符。因此,可初步判斷,皇墳出土銀質麒麟鈕套印為西漢定敷侯劉越私印。”

《漢舊儀》載漢代官印製度道:諸侯王印,黃金橐駝鈕,文曰璽,赤地綬。列侯,黃金印龜鈕,文曰印。丞相、大將軍、黃金銀龜鈕,文曰章。御史大夫、匈奴單于,黃金印橐駝鈕,文曰章。御史二千石,銀印龜鈕,文曰章。千石、六百石、四百石,銅印鼻鈕,文曰印章。兩百石以上皆為通官印。“可見用銀質官印匹配的是二千石以上身份的王侯或官員,私印與官印製度雖不能完全等同,但也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據《漢書·王子侯表》中記載,劉越為齊孝王次子,武帝元朔四年與其他六兄弟同時封侯,該支嗣爵者有思侯德、憲侯福、共侯湯、定侯乘,王莽篡位後絕。“西漢武帝時期的定敷侯私印出土於成都邛崍,可能因為劉越為該支第一代侯,其私印代代相傳,王莽篡位後該支避禍遷徙於富足的臨邛郡,該印於東漢中晚期隨葬於其後代墓葬中。因該墓群墓主人為漢劉氏皇家血脈,當地人稱其為‘皇墳’也基本符合事實。”龔揚民分析說。

成都发现刘邦后代家族墓 四川首套银质子母印现身

“皇墳”點M9出土銀質麒麟鈕套印

畫像磚再現漢代人生活樂景 4座漢代窯址極為罕見

除了發現子母印外,此次考古發掘還有一個重大收穫,那就是“皇墳”漢墓群為畫像磚墓,畫像內容再現了漢代人生活場景。墓室兩側壁下部出土完整畫像磚15塊,畫像題材包括車馬出行、宴飲、收穫、鹽井、樓閣等,畫像題材排列方式可反映東漢時期宇宙觀及生死觀,畫像內容直接反映漢代社會生產生活各方面,是研究漢代社會日常生活和生產技術的寶貴考古材料。

而此次考古發掘的4座漢代窯址中3座保存較好,在四川地區漢代窯址中極為罕見。主要位於高山墩的南端,靠近臺地邊緣。窯址整體南北向分佈,由窯室、火膛、工作坑組成。窯址結構完整,窯室、煙道、火膛、工作面等結構具全,是認識和研究漢代製陶業的寶貴材料;3座保存較好的窯址中,2座為西漢窯址,1座為東漢窯址,其發現和科學保護對研究兩漢社會經濟和技術發展意義重大。

成都发现刘邦后代家族墓 四川首套银质子母印现身

畫像磚

漢墓群出土文物充實天府文化內涵

邛崍樊噲村人或大有來頭

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邛崍市樊噲村漢墓群項目領隊劉雨茂介紹說,邛崍市泉水鎮樊噲村漢墓群的科學發掘對四川地區漢墓序列的建立和完善、喪葬習俗的深入研究、文化因素融合與變遷的綜合考察等方面皆具重要意義。“墓地出土文物200餘件,是研究古代四川地區經濟、技術及喪葬制度的寶貴材料,進一步豐富了邛崍地區館藏文物、增加邛崍文化積澱、充實天府文化內涵。”

據劉雨茂介紹,邛崍泉水、羊安一帶存大量漢代封土包,部分墓群自西漢早延續至東漢晚期,且出土過銅車馬、銅席鎮、“大官”銘文漆盤等珍貴文物,可見墓主人身份多十分高貴。本次配合邛崍天府工業園區建設而進行的考古調查中還發現有當地俗稱“樊噲墓”、“樊噲廟”等文物點。“這些高等級的墓葬群和當地的俗稱出現在邛崍,隨著後期發掘或許能夠解開王莽篡位後關於劉氏皇族後人遷徙的一些謎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