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校長陳愛玉:用熾熱的情懷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文丨彭瑞敏

北京冬日的清晨寒氣襲人,位於東城區和平里 的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校園卻暖意融融。剛剛參加完 陽光晨跑的同學們,揮灑著滿頭熱汗,紛紛從老師手 裡接過一篇篇千字美文,興高采烈地捧讀起來……這 是一七一中學校園的一道風景,而堅定不移的推手正 是以倡導“有層次無淘汰”“學案教學”“海量閱讀” 等教育理念和方法聞名的陳愛玉校長。

見過陳愛玉校長的人,無不為她熾熱的教育情懷 和優雅的氣質所折服,讚歎這位新時代教育家型校長 的成就和風采。許多人稱她是北京最美校長,知性大氣,敏銳幹練,溫潤和善,總讓人如沐春風。

“教育是我一生的志業。”這位成長於浙江寧波一 個書香家庭、改革開放後報考師範學院中文系的知識女性,早早走上了教師崗位,並嶄露頭角。婚後,她隨軍從寧波到南京再到北京,兩次工作調動,都是完 全清零、從頭開始做課任老師,繼而脫穎而出。

2007年,陳愛玉擔任一七一中學校長,成為北京市最年輕的示範校校長之一。在名校雲集的北京, 一七一中學當時尚不冒尖。陳愛玉感謝組織的信任, 她不願做“太平校長”,而是帶領團隊在教育改革大潮中探索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新路。在區教委的堅強領導下,陳愛玉憑著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忱和對教育改革的深刻洞察,帶領團隊抓住機遇,放手一搏,彎 道超車,穩健前行,硬生生地闖進了東城區前三甲, 書寫了首都中學教育改革創新的華彩樂章。

十年樹木,一七一中學近十年發展成就驕人。2016年1月,北京一七一中學教育集團成立,成員包括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本校,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附 屬青年湖小學和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朝陽分校兩所成員校,北京市第一七七中學、和平里一小、安外三條小學、地壇小學四所聯盟校,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延慶分校,新疆和田北京中學、延慶沈家營中學對口支援校和安徽阜陽援建校。集團現有五個校區,協作單位近20家,教育質量穩步提升,雁陣效應凸顯。 2016~2017學年度,中學部近3000名學生中,在國家級和省部級報刊發表文章的學生達300多人次。2016 年北京市數理化競賽中,學校獲得省部級一等獎95人 次,人文社科省部級一、二等獎以上90人次;北京市機器人比賽獲一、二等獎131人次,6人代表中國參加世界機器人大賽,獲得亞軍和最佳設計獎。在高考中, 一批精英學生成為北大、清華等名校爭相招攬的對象; 連續六年實現一本率99%;600分、650分以上高分段人數,更在區域內名列前茅。2017屆中考,學校各學科 滿分242人次,王子歆同學獲得五科文化課全滿分的 成績。

在美麗大氣、現代雅緻的校園裡,迎來美國、 英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等十幾所國際友好校的觀摩;送走了香港、臺灣、上海、深圳、廣州等 慕名而來的全國幾十所學校的上千名教師同仁。聽 了一節節的常態課,老師感嘆:完全顛覆了我的課堂觀,學生的臉上始終洋溢著自信的微笑。一路走過 一個個專用特色教室,感受著學校豐富多元的叢林 課程,香港的校長們以一句“應接不暇”,表達出內心深深的震撼。一天的“京臺校長峰會”,讓師大的教授專家忍不住發出這樣的渴求:多麼希望我的孩子 能夠到一七一來就讀,那會是多麼幸福!“教育部 領航班名校長工作室”學員來校學習,由衷稱讚:這 所學校了不起,這位校長了不得,一位好校長,就 有一所好學校啊……

校長是學校的靈魂。面對紛至沓來的讚譽,陳愛玉淡定從容。她說,教書育人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 業,一七一大平臺給了我實現教育抱負的機會和臺階; 十九大報告強調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立德樹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為學校發展指明瞭方向,也讓我 們對未來更有信心。

有層次無淘汰, 讓每一個孩子都發光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校長陳愛玉:用熾熱的情懷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一七一中學本部位於首都核心功能區,校園不大。 陳愛玉接任校長時,學校被增列為北京市示範高中不久, 是東城區學生規模最大的中學,3000多名學生,70多個 教學班。學生家庭背景、學業基礎、個性志趣複雜多元, 這給統籌兼顧各個層次學生組織教學帶來不小困難。

陳愛玉認為義務教育是民生工程,必須真正做到 “面向全體,不失一生”,讓每一個孩子都發光;不能 忽視看似資質平平的孩子,也不能冷落了平民子弟, 聽任他們的才華和抱負像鄉間野草一樣自生自滅。

兩千多年前,孔子提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主張個人稟賦各不相同,都應得到良好教育,途徑就是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先哲的教育智慧讓陳愛玉刻骨銘心,她深思熟慮,大膽提出做“有層次無淘汰” 的教育,中心思想是尊重個體差異、人人皆有成長增量。教育要提倡多元化發展,不僅要為拔尖學生成長設計精英路線,還要為廣大普通孩子提供再造機會, 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學校應尊重差異,提供適切的優質教育,既培育高端人才基礎性成長的沃土,又構築合格公民健康成長的樂園。

更新觀念需要膽識和勇氣,執行方案需要智慧和方法。陳愛玉記得,20世紀50年代,曾有一位訪華的 蘇聯教育專家看著手錶自豪地說,此刻全蘇聯某年級學生都在上什麼課。實際上,這種整齊劃一的教學方 式根本不利於學生自主發展。在學校課程改革啟動會上,陳愛玉正式提出“有層次無淘汰”的教育理念, 即培養尖子生,帶動中間生,關注臨界生;讓優秀學生出類拔萃,讓普通學生超越平常,讓後進有潛力學生少一些遺憾、多一些成功體驗。

庸常者因為看見而相信,卓越者因為相信而看見。 “有層次無淘汰”教育理念極具前瞻性,它繼承傳統, 契合現代價值,順應社會訴求,與近年來大力倡導的均衡教育思想暗合,但當時卻有些超前,甚至不乏質疑的 聲音。有人問,應試教育背景下,先有層次還是先無淘汰?能不能做到無淘汰?會不會造成中高考成績滑坡?

為了統一思想,讓“有層次無淘汰”教育理念深 入人心,2007年8月,陳愛玉組織教代會審議通過了《求同存異、高效教學行動綱領》,利用全體大會、教 研組會、年級組會、備課組會,解讀行動綱領的要義, 並利用假期四天三夜校本培訓時間,以備課組為單位試備課。陳愛玉的宣講激發了老師們的熱情,他們為面對新的教學挑戰而自豪,為碰撞出新的知識火花而興奮,各個備課組競相展示成果,精彩發言不斷。

讓每一節常態課都精彩增效,教師們將更多精力 與智慧投向課堂。高三年級組率先提出“沒有落實就 沒有基礎、沒有高度就沒有高分”的指導思想,他們實施學案教學、卡片教學、專項專攻等個性化教法, 緊盯最近“長分區”,分層設計,全時空服務學生。 2008年3月12日,一七一中學召開區級教學展示活動, 陳愛玉“有層次無淘汰”的教育理念和做法得到教育 部、市教委、區教委領導專家的充分肯定。

近年來,陳愛玉又提出“全教育”概念,即全面 育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科育人。其中,內涵 豐富的“叢林課程”是學校著力打造的重點。小小課 堂已經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大舞臺,學生在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智能機器人比賽、各項藝術類賽事中頻頻獲獎。“獲獎的學生或許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尖子學生,課堂裡的他們曾經很靦腆,但在一七一中 學的大環境中,他們發揮了特長,提升了學業,獲得 了自信。”陳愛玉說。

即使最普通的學生,學校也想方設法讓他們有機會體驗成功。學校的會客室,懸掛的書法條幅是學生作品;電梯裡的裝飾畫,是學生的課堂習作,上面寫著班級、姓名。學校常常舉辦學生書畫作品展、軟陶等手工作品展,展出時學生爭相站在自己的作品前合影。 一七一中大氣雅緻、內涵豐富獨特的教育空間創設, 處處浸染著對教師和學生的關注、關切和關愛。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七一中學中高考成績大面積提升,重點上線率、高分段人數等關鍵指標都在東城區名列前茅,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了共同發展的機會。許多學生和家長感恩學校帶給自己的改變,尤其是那些成績一般的學生,在老師幫助下潛力得到發掘,成績全方 位提高,逐漸樹立了信心。2009屆一位同學進校時成績並不突出,畢業時獲得了東城區文綜最高分,考入北京大學。他在給母校的信中深情回憶“:幾年來,我就像一 條小溪,有自己的奮進與探索,有機會的創造與把握,而更應感謝的是母校的每一位老師都毫無保留地付出心 血。時至今日,像我一樣的許多條小溪已流出山麓,匯 成江河,直奔大海。感謝母校的每一位伯樂,帶我走向這片天地……”學生和家長的褒獎,讓陳愛玉感到莫大欣慰。

精心精細精品, 讓每一節課都成為高效課堂

作為曾經的教學能手,陳愛玉深知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擔任校長不久,她就大刀闊斧進行教學改革, 從課堂教學入手,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還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著力打造綠色高效課堂。她帶領大家認真研究,探索出一套採用學案教學、建好備課組、 五步自主的高效課堂解決方案。為此,她幾乎參考學 習了北京市所有辦學有特色、發展有質量的學校經驗, 反覆與班子成員和教職工討論,廣泛徵詢意見。

學案教學是高效課堂的抓手,也是教學改革的關鍵。陳愛玉帶領大家變教教材為用教材,變教案為學案,嘗試學案教學。學案強調課堂教學的目標達成, 尤其強調基礎保底,內容包括學習目標、自學導學、 課堂訓練、教師講解、檢測落實等五部分,結構上要 求自學案、訓練案、檢測案“三案合一”,教學上要 求低端統一、高端開放,年級基本教學目標必須統 一,不同班級可以增加相應內容,以適應不同學生真 實需求。老師們只有把教材吃得很透,才能根據學生 不同層次做出很好的學案。這種方式看似把更多時間 留給了學生,其實老師在學生身上下的功夫更深,“每 個學期下來,學生們手裡的學案就成了寶貝”。很多 轉學進入一七一中學的學生都感覺到課堂學習內容飽 滿、節奏較快、習題較活、學習方式多樣。這些都是 學案教學帶來的改變。

學案教學是對課標和教材進行重整再生,包括課 標、教材、教師教學經驗和學生學習可能性分析等。 一份規範、科學、實用的學案要求教師對課標、教材、 學情深度學習,對媒介、方式、環境、自身經驗深度 思考。學生無須購買練習冊,用好學案、克服短板 成為常態。以中學部為例,每月要編制學案約900套, 每學年約8000套,積累形成了龐大的資源庫。學年初,學校召開專門的學案對接會,新老年級備課組長進行 學案傳承。教師在上一年備課組研究的基礎上對學案 進行深加工,學案品質逐年提升。一位2016屆畢業生, 中考擦線進校,高考卻取得了648分的高分,他的心 得就是掌握了學案內容。

備課組是高效課堂的智庫,也是決定學校教學質 量的重要組織。陳愛玉將學習型組織建在備課組,要 求以個人初備為基礎,以集體備課為保障,以備課組 長為責任人,發揮個人特長,凝聚集體智慧,通過全 員參與、充分研磨、積極討論、組長把關,實現成果 共享,備課組最終合成高標準、循規律、講方法、重 落實、易操作的統一學案和課件。備課組打破了原來 單打獨鬥局面,建立起合作、分享、共贏的備課氛圍。

課堂五環節是高效課堂的流程。在觀察、類比、 提煉眾多優質課堂案例的基礎上,陳愛玉帶領大家提 出自主高效課堂的五大環節,包括明確目標、自學初 評、展示提升、講解拓展、練習反饋等。通過五步自 主教學創設空間,保障高效課堂真正落實,讓每一節 課都充實精彩,讓每位學生都樂學、學會、會學。

陳愛玉回憶,他們用了整整10年時間研磨“五步 自主高效課堂”。除國家課程通過學案方式轉化為校 本化課程外,傳統美術課變為18門模塊課程,傳統音 樂課變為19門模塊課程,傳統體育課變為16門模塊課 程,新增12門科技類模塊課程。學校的藝術、體育、 科技課程已實現“四專課堂”,即專項、專室、專人、 培養學生專長。這些教學改革和課程創新大大提升了 教學效能,師生面貌煥然一新。

海量閱讀, 讓每個孩子都有一顆豐盈優雅的心靈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校長陳愛玉:用熾熱的情懷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一項社會調查顯示,小學生完成作業後,閱讀課 外書的比例不到50%,初中生為42%,主要閱讀的還 是作文書、教輔書和課本。應試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 青少年疏遠文學藝術和豐富生活,課外讀的也多是教 學參考書。青少年的審美素養、道德修養、創新能力 受到限制,乖戾、偏執、自私、冷漠等“情感荒漠化” 傾向隨之出現。“明理之要必在讀書。”陳愛玉認為書 是最重要的武器,是開啟孩子心靈的鑰匙。2009年, 一項名為“海量閱讀”的計劃在一七一中學啟動了。

“海量閱讀”絕不是一句口號或一次活動,而是 一種心靈教育。陳愛玉帶領老師們日復一日不懈努力, 把它變成了一項長期工程,細化到學生課程和生活中。 每天清晨,參加完陽光晨跑的學生都會獲贈一篇千字 美文。每週二下午,學校專門闢出海量閱讀時間,所 有老師撤出教室,讓同學們自由閱讀。起初,學生帶 什麼書的都有,讀著讀著就換成優秀經典圖書。陳愛 玉算了一筆賬,“一個學年,孩子們能上35節這樣的 靜讀課,共1750分鐘,每個學生平均閱讀約87萬字”。

學校每週擠出一節語文課,由老師負責組織閱讀、 鑑賞各類文學作品。為了鼓勵學生們閱讀,陳愛玉還 和團隊設計出了一套有趣的晉級評價系統和獎勵機制。 根據學生閱讀的累計字數,分為九品童生、八品生員、 七品秀才、六品舉人、五品貢士、四品進士、三品進 士狀元、二品翰林學士和一品海量閣大學士予以晉級評價。從九品至七品,每級晉升最低閱讀字數為20萬, 從六品至四品,每級晉升最低閱讀字數為40萬,從三 品到一品,每級晉升最低閱讀字數為60萬,“每月一統 計、每年一清零”。學年末,絕大多數同學都能達到一品。

讀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那些隱形的東西,潛移默 化塑造人的素養。從這個意義上講,陳愛玉力推“海 量閱讀”就是嚮應試教育挑戰。她認為,應試能力是 學生各種素質中的一枝奇葩,在應試壓力依然很大的 情況下,怎麼讓應試這枝花開放的同時,其他的花也 能開好,才是當前教育最大的挑戰。用綠色高效課堂 給學生更有效的學習,用“海量閱讀”提高學生素養, 陳愛玉和她的團隊將許多原本奔忙於各類課外班的學 生“搶”回了校園。

惠師惠生惠民, 讓每一位教師都有深度學習力思考力

陳愛玉殫精竭慮潛心教改,俯下身子樂做服務。 她熱愛師生,提出“惠師惠生惠民”辦學目標,認為 教師發展成就學生髮展,學生髮展成就千家萬戶。

組織理論研究者卡曾·巴赫在《團隊的智慧》中指 出,團隊是由少數技能互補、願意為共同願景、業績目 標和方法相互承擔責任的人組成的群體,高效團隊是最 理想團隊。陳愛玉發現,高效團隊必須具有深度學習力 和思考力,教師群體存在著對付型、適應型、研究型、 學習型、自覺型、高效型六種基本團隊,學校管理著力 點應該是讓更多教師走向自覺型、高效能教師。

陳愛玉動情地說,依靠大家是她成就工作的最佳 法寶。陳愛玉深知,團隊的力量遠大於一個人的力量。 而她所帶領的一支優秀的管理團隊,齊心協力,給予 她支持和幫助,助推學校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沒有 大家的支持和幫助,僅靠我一個人啥也做不成。”陳愛玉對團隊充滿感激。

也因此,為師生服務成為陳愛玉職業追求中的最大快樂。陳愛玉致力於打造具有深度學習力思考力的教師團隊,將學習型研修團隊建在備課組、班級組, 成效顯著。如今,全校55個備課組、82個班級組,優 秀團隊、高效團隊的佔比逐年攀升。

陳愛玉關注年輕教師的成長。她認為,研發學案 就是錘鍊教師團隊的最佳系統培訓途徑。一個備課組 八九個人,如果各自備課,課堂教學質量就會削減。 通過學案這個平臺,大家共同研究,就能調動所有教 師的工作積極性和潛能,老教師出思想,青年教師多 動手,多在文本組織上下功夫,實現了大家一起切蛋 糕、分任務,然後“共享蛋糕”進課堂的目標。如果 執行個體的鬆散型教研,一個老師可能要經歷兩輪從 初一到初三、差不多五六年的時間才能成熟。“在我 們這種公共的教研背景下,年輕老師兩年就能成長。” 陳愛玉說。

陳愛玉工作時是一位要求嚴格的校長,生活裡卻 像一位知心姐姐。“一個老師到了一個學校,多數人 一輩子就在這裡安身立命了,學校應該成為教職工的 家園,應該在對老師的人文關懷、事業成就、專業發 展上多方面搭建舞臺,開闢途徑。作為校長,更需要 關注老師的需求和發展,誠心竭力幫他們解決實際困 難。”陳愛玉說得很實在。許多教師感嘆,“陳校長 記憶力真好”,教職工個人的許多情況她都記在心上。 陳愛玉則認為這理所應當,“我們要招聘一個老師, 都會拿著簡歷瞭解一下他的家庭情況。看他的孩子多 大了,上幼兒園還是上小學,要不要在周圍幫他找幼 兒園或小學。”她說自己是校長,也是義工,幫助教 職工解決生活困難,是她的分內工作。

陳愛玉想方設法為教師工作生活提供便利。她將 過去週末向社會開放的體育館留給教職員工使用,老師們可以帶著家人一起來學校運動,享受學校專門準 備的餐飲。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 做有情懷有思想的教育家

陳愛玉的父親很重視教育,從小就鼓勵她好好讀 書。大學畢業從教,適逢改革開放大潮,身處改革開 放前沿,家裡四個姐妹有三個都去從商。父親叮囑她, 一定要立足教師崗位,不能動搖。

隨軍任教南京一所中學期間,陳愛玉因為業務突 出,29歲就當了教導主任。在市裡跟著一群五十多歲 的教導主任開會,她常被當作服務員。

1995年,陳愛玉隨軍調到北京。她以一堂《梅嶺 三章》的試講課,走進了一七一中學大門,成為初一 年級語文教師。陳愛玉沒有失落,她熱愛課堂,融合 兩地教學特點,提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 教學理念。陳愛玉不滿足於按部就班宣講教材內容, 認為老師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很快,她就在北 京教育圈聲名鵲起,全市語文老師都趕來聽她的公開課。教到初三,陳愛玉任教導主任,3年後任副校長。 2007年,她接任校長。2016年1月,她擔任新組建的 一七一教育集團總校長。

“歷史賦予你這樣的責任和使命,你不能推諉, 要挖掘自己的潛力,實現優質資源輻射,培育更多優 質的學校,形成新的優質資源。”陳愛玉以更大的熱 情迎接挑戰,她說:“一校五址的管理規模,600多名 教職工,5000多名學生,如何處理好看得見的管理和 看不見的領導是一門學問。我時常奔忙在不同校區, 用腿勤彌補集團空間分散的不足,用嘴勤化解工作中 的急難險重,用腦勤洞察教育發展方向和集團奮進走向,用志勤填補身心不能躬行的遺憾。”

作為東城區人大常委會委員和北京市政協委員, 陳愛玉對成立教育集團、實現教育均衡化發展的意義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她說,用優質校引領薄弱校,讓 老百姓的孩子就近上好學校,是實現教育公平、解決 民生難題的重要舉措。事實上,青年湖小學和一七七 中學加入一七一教育集團後,教師的業務能力大踏步 提高,辦學質量明顯提升。

陳愛玉是個惜時如金的學習者。她白天很少有整 塊時間看書學習,就在與人交流、對話中學習,晚上 再反思總結,完成讀書任務。每年寒暑假,她手頭工 作依然很多,但還是每天堅持讀書兩三個小時,把平 時沒來得及細讀的好書讀完,梳理上學期工作。她每 年讀書數十本,結合工作和專項任務寫出的發言稿、 課題報告幾十萬字。

長期高強度超負荷工作,身體開始提“抗議”了。 2014年,陳愛玉生了一場病,她一度考慮是不是就此 休息。當時,組建教育集團正處在關鍵期,許多工作 還需要她拍板定案,她最終選擇了堅守。

優秀的校長都是思想者,陳愛玉以好學善思聞名。 同事們說她飽讀詩書,有洞察力、有思想、有智慧,創 新意識令人佩服。她自稱火車司機、大船船長,容不得 片刻消極懈怠。在新課程改革中,集團如何遵循規律做 最好的教育?著力培育什麼特色?打造哪些核心競爭力?……這些都是她夙興夜寐、念茲在茲的問題。

陳愛玉倡導思想立校、文化治校,她提出的一些 理念主張,被同事們總結為“十句箴言”,口耳相傳, 在朋友圈分享:做有層次無淘汰的三優教育;惠師惠生 惠民;小成功靠個人,大成功靠團隊;讓閱讀成為我們 師生共同的信仰;沒有落實,就沒有基礎,沒有高度, 就沒有高分;成功是可以複製的;學校應該成為加工課程的地方;應試成果,是素質教育的土壤上開放的一 朵奇葩;讓我們的教育變得簡單而有力量;帶著教育的理想做理想的教育……這些帶著溫度的雋語秀句凝結 著她關於教育和人生問題的深沉思考,帶給一七一教 師團隊和周圍人深刻啟迪。

從東海之濱的青年骨幹教師,成長為譽滿京華的 新時代教育家型校長,執教三十多年,一路走來,優 秀青年教師、優秀班主任、北京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北京市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校長、卓越校長、全 國五一巾幗標兵等一大堆榮譽與鮮花不期而至。在許 多人眼中,陳愛玉的人生堪稱完美。她有幸福美滿的 家庭,丈夫是投身軍隊改革的共和國將軍,兒子是學 成歸來的青年精英,她完全可以去過悠遊自在的生活。 但陳愛玉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情懷、信念和理想,選 擇了忠誠、責任和擔當,播撒愛心,砥礪前行,為辦 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不懈拼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