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仲尼篇》中孔子提到了佛祖,是不是說明當時印度人和中國人有交流呢?

OST13


這個問題分兩部分:一是《列子仲尼篇》所說西方聖人是否指釋達多。二是列子成書之時中印是否已經有人員交流。先來個簡答:前者不是指釋達多,而是指釋達多的尊師--大名鼎鼎道家鼻祖老子。後者可以肯定列子成書之時,中印已經存在人員交流。然再將前後兩者詳釋:

一、列子仲尼篇的西方聖人是指誰

解決這個的關鍵有二:一是要知道孔子的原話完整是怎樣講的。二是要對孔子所處的春秋諸子百家有個大概的認識。


原文孔子原話是這樣的……《列子·仲尼篇》:商太宰見孔子,曰:“丘聖者哉?”(商,就是宋國,在周朝,宋國都城在商丘,所以古書中,有把宋國寫成商的,太宰,古代官名。這句話就是說,宋國的太宰看見孔子,就問他:孔丘先生,您是聖人嗎?)

孔子曰:“聖則丘何敢,然則丘博學多識者也。”(孔子說:“聖人?我可不敢當,不過呢,我還算博學多識吧。”)


接下來,宋國太宰問誰可以為聖人?孔子動容有間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這個白話是:孔子回答說:在宋國的西方(東周的國都在洛邑,正好是位於宋國都商丘的西方,而老子就是東周的皇家圖書館館長)有位聖人,他的主張是,無需治理的舉措(即大家熟知道德經的無為而治),但是國家卻可以井然有序(無為而無不為),不發表言論,不人為表現,但是可以得到擁護信任(不言而善應),不用規條來束縛教化,但是教化卻在潛移默化之中,自然地盛行(道德經的行不言之教),群眾無法用語言表達對他的讚美。這個明明是在說自己的半個老師老子了,因為史料上孔子曾求學老子,並把老師譽為:雲中之龍!所以知息原話,又讀過於諸子百家經典中佔重要地位的道德經,就很容易解決了此疑問。


二、列子成書時中印是否已經有人員交流

這個可以從兩個方面證明此時中印已經有人員交流。一方面由於列子一書成書始於戰國而於西漢定型。戰國之時有另一本地理鴻篇鉅著--《山海經》,書中就介紹過有一個國度叫身毒,又叫天竺,這個就是印度了。

另一方面有道家經典:《老子化胡經》講當年大耳老子看出周室衰微已成定局,逐騎青牛西出函谷關,關令尹喜素知老子是大智慧者,便求其傳道法,老君寫下五千言後,西去化胡為佛,教化年輕的釋達多成為釋伽牟利如來南無阿彌陀佛。

老子化胡最有力的支持者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著名神話鉅著《西遊記》了,書中多次提及混元無極大道太上老君即可老子當年化胡為佛的故事,其中之一是:金兜山一役,老君青牛偷得金鋼琢下凡作亂,捉了唐僧,孫大聖請出滿天神佛助戰,還是被青牛以金鋼琢秒了傢伙。請如來出山,其也不敢惹尊師的座騎,給了佛門看家法寶金砃砂助大聖,還是被秒…後猴王上三十三天離狠天兜率宮找老君出手,老君逐說出此厲害法寶金鋼琢之來歷:當年其西出函谷關化胡為佛,路途妖障強且眾多,幸好以金鋼琢護身,才得以功成。以上兩大經典均顯示:東周之時,中印是已經有人員交往了。好的,題主所問就回應於此。


洪範國學堂


關於佛陀的降生年代,印度目前公認的降生於公元前623年的五月月圓日,但是古印度

沒有文字記載。相反,中國的史記悠久,在周昭王的時候,記載了西方聖人出世到涅槃

時的天象。眾所周知,佛出世是有異象的,這在佛經中有明確記載。佛入胎、出世、講

經、涅槃時都會出現大地震動。

周昭王( ?―公元前977年)二十四年四月初八,為釋迦如來降誕之辰,其時,但見太

陽有兩重光輪出現,五色祥光,入貫太微星,遍照於四方,宮殿震動,河水井水都漲滿

溢出。 昭王命太史蘇由進行占筮,得乾之九五爻,太史說:‘這是西方聖人降臨誕生

之相。此後過一千年,教法傳到我們這個地方。’ 王命令將此事刻在石頭上記載,放

置在南郊的祠堂前。 (出《周書異記》及《金湯編》)

當此之時,是佛初生王宮也。

周穆王(周昭王之子)即位三十二年,見西方數有光氣,雖然先前由蘇由所記,知西方

有聖人出世。但穆王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害怕不利於周朝,就與相國呂侯到西方,與諸

侯們聚會於塗山,來祭祀這個光氣的變化。這時,佛在世已經59年了。

又過了二十年,周穆王五十二年壬申歲二月十五日,早上暴風忽起,把房舍、樹木都折

傷了,山川大地都在震動,到了午後天陰雲黑,西方有白虹十二道通過南北,連夜不滅

。穆王問太史扈多曰:“這是什麼徵兆啊?”太史說:“西方有大聖人滅度,顯現的衰

相啊。”

從周穆王到後漢明帝時,大約有一千年左右 。漢明帝作夢,夢見佛,是在永平七年

的時候,這一年的歲次是甲子。皇帝就命令蔡愔和秦景、王遵三人帶著十八個人,到印

度去求佛法。在中印度就遇到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他們兩位就和蔡愔、秦景、王遵回到

中國來,這時候是永平十年。因為他們來的時候用白馬馱經,所以漢明帝就造一個白馬

寺,現有“中國第一古剎”之稱。他們回來的這一年叫丁卯,同時該經也是由他們二位

翻譯的。(宣化上人開示《佛說四十二章經淺釋》1974)

按照現在通常的看法,佛教是東漢傳入中國的。但是據考證,佛教在周朝就已經傳入中

國,孔子在那個時候就知道佛教了,可他並沒有視為異端。

《列子·仲尼篇》引孔子之言說:“吾聞西方有大聖人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

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意思是:“我聽說西方有大聖人,不用治理而天下太平,不用勸說而自有信仰,不用教

化而自然實行,廣大無邊啊,俗人無法來說明!” 可見在孔子已經知道了西方有釋迦

牟尼了,而孔子對他是相當崇拜的。

《列子·仲尼篇》雲:“太宰問孔子曰:夫子聖者歟。孔子曰:某勿敢。又問曰:

三皇五帝。孔子又不答。太宰駭然曰:然則誰為聖者。孔子動容而言曰:西方有大聖人

,不治而不亂,不化而自行,不言而自信,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此西方之大聖,即指佛陀。

至穆王時,西極之國有化人來,入水火,貫金石,反山川,移城邑,穆王造中天台以居

之(出《列子》)。 故山西五臺山及終南山、蒼頡造書檯(在秦地都城南二十里)、

檀台山(在唐時玉華宮南)數處,皆有穆王所造佛寺古蹟。

而《列子.仲尼篇》亦引孔子之言曰:‘吾聞西方有大聖人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

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孔子又有一書,名《三備卜經》,次篇幾章,亦言西方聖人事,唐敬宗時,猶見

有人引及此書)。

又嘗考秦繆公時,扶風得一石像,繆公不識,置馬廄中。

公驟得疾,夢天神謫譴。問諸侍臣,由余答曰:‘臣聞周穆王時,有化人來,雲是佛神

,穆王信之,於終南山作中天台,高千餘尺,址基現在。又於蒼頡臺,造三會道場。君

今所患,得毋此耶?’ 繆公曰:‘近得一石人,衣冠非今所制,今在馬坊,將非此歟

?’ 由余見之,駭曰:‘是矣’。 (高麗、日本,昔年佛法未至時,土中有祥雲湧出

,皆掘得阿育王塔)。

公迎置淨處,像忽放光,繆公以為嗔怒也,宰三牲祭之。時有善神,擎擲遠處。

公大懼。以問由余,由余曰:‘臣聞佛好清淨,不進酒肉,愛惜物命,如保赤子。君欲

祠之,果餅而已。’

公大悅,欲造佛像而無其人。由余曰:‘昔穆王造寺之側,應有工匠。’

遂於蒼頡臺南村,得一老人名王安者,年已一百八十,自言曾於三會道場,見人造之,

今年老不能,於是復於他村購得四人,造一銅像。 公喜,於土臺上建重閣,高三百尺

,以供養之。時號為高四臺。 (出《天人感通記》及《法苑珠林》)。

而揚雄、劉向尋覓藏書,往往見有佛經。

然則孔子所語,及帝君所聞,有自來矣。惜教未東來,言之略耳。

《列子·仲尼篇》雲:“太宰問孔子曰:夫子聖者歟。孔子曰:某勿敢。又問曰:三

皇五帝。孔子又不答。太宰駭然曰:然則誰為聖者。孔子動容而言曰:西方有大聖人,

不治而不亂,不化而自行,不言而自信,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太宰問孔子:你和聖人比怎麼樣。孔子說:我不敢稱聖人。又問說:三皇五帝是聖人否?

孔子表示沉默。太宰大吃一驚說:如果這樣誰可以稱聖人?孔子激動的說:西方有大聖

人,不用治理而不亂,不化而自行,不言而自信,人們不知該稱他為什麼。


呼呼哈哈嘿嘿嘻嘻滋滋


《道德經》說無為,《金剛經》也說無為,是不是證明道德經是參考金剛經寫的?

和尚喜歡說的“善哉”,在儒家經典裡面出現的,是不是證明儒家抄佛教的?

你們是不是將因果關係倒轉了?佛教借中國傳統術語翻譯佛經,你們就認為這些術語是印度來的[我想靜靜]

還有,基督教進入中國時,為了方便傳教,借用了昊天上帝來翻譯,說他們的唯一神叫“上帝”。那是不是昊天上帝就是基督教的上帝了?

西方有聖人,難道只能是佛陀,不能是耶穌?[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補充:有人說得好~當時周在宋國西邊,這西方聖人應該是指老子。


雲出無心David


你說的那是列子仲尼篇第三部分,原話是:商太宰大駭曰:“然則孰者為聖?”孔子動容有閒,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 。丘疑其為聖,弗知真為聖歟?真不聖歟?”商太宰嘿然心計曰:“孔丘欺我哉!”

這裡的聖人是無為而治的老子,而不是釋迦摩尼,最簡單的證據就是,洛陽白馬寺,那是中國佛教祖庭,代表最早進入中國的佛教傳教士,並被當時的人稱為浮屠教,時間是在兩漢時期,孔子又不是先知,怎麼可能知道五百年以後的事呢



愛講神話的小志


哈哈哈哈哈。說一個西方有聖人,基督教的進來說是在說耶穌基督,佛教的進來說是釋迦摩尼,我們道家的人,或者說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沒有你們印度文化的那麼強大,或者說沒有你們西方耶穌基督那麼全知全能,我們中華民族的人,他很正常,他即使有些神通,但是也絕對不會知道那麼遠的事情,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那是根據客觀規律推算出來的,並不是說我直接就和你們有過啥交流。

也就是說,你們佛教的也別跳彈了,你們耶穌基督的也別跳彈了,我們中華民族的人,說的西方,那就是去其地不遠,言之所知,指之即知的人,縱觀那個時候,縱觀列子身份,也只有一個西出函谷的老子了。


破雲曉


寺廟進過無數座,生平只拜孔聖人。我不信任何教,東方的西方的一概如此。佛教引入國內幾度興廢,如今的佛教寺院遍佈全國,金頂碧瓦,流光溢彩,可我們的學校如此的破落寒酸。座座廟尊尊佛,哪個廟裡不斂財,哪個和尚不貪財,這種佛教何以讓人信服。按照歷史記載,孔聖人和釋迦牟尼幾乎是同時代人,相差不過14歲而已,二人隔著萬里之遙,以當時的生產力和社會發展水平,人的活動範圍有限,要說他們之間誰知道誰,誰仰慕誰那純粹是胡編亂造,因此說孔子仰慕釋迦牟尼就是後世佛教徒編造的一個謊言,一個低劣的騙局。


隨心258681983


根據最新的數據:日本小野玄妙據一切有部傳佛滅後116年阿育王登位,又即位於公元前269年,推斷為佛祖誕生於公元前346年;宇井伯壽又以阿育王即位於公前271年,推算為公元前466年;宇井氏學生中村元又用新的希臘方面史料,最終訂為公元前463。

如此說來,孔子逝世的時候釋加牟尼還沒出生,那麼請問孔子嘴裡的西方有聖人就一定說的是佛祖嗎?難道別的人都不能稱聖人嗎?

說到中印交流,那個時期的交通狀況和人均壽命,個人認為,幾乎可以忽略。


雨中山0001


杜撰的。

孔子名氣大,諸子百家都喜歡拿他扯虎皮。

關於列子說的這次會面,在《韓非子》一書中也有記載。說孔子到宋國,子圉引薦他見商太宰,商太宰和孔子展開了友好親切的會談,送走孔子後,子圉問商太宰對孔子的印象如何啊,商太宰說,我和孔子聊完再看你,你在我眼裡就好像一個臭蟲一樣渺小。子圉微微一笑,說,如果宋國君和孔子聊完,再看你,怕是覺得你也和臭蟲一樣渺小。商太宰覺得有道理,就沒有向宋國君提孔子這茬事。

這個商太宰是誰呢?是宋國的太宰,很厲害的職位,相當於後世的宰相,國君以下第一人。那為什麼叫商太宰呢?因為宋國是商人後代,宋國的官職也是承襲商制。整個春秋大家都以鄙視調笑宋國為樂,就是因為宋國是商王室後裔,是戰敗者。

《列子》一書成書很晚,雖然吹牛逼說盛行西漢,但是實際上這本書經過考據,應該成書在魏晉時期,不會早過東漢。於是就把這事拿出來發揮,吹噓孔子說了什麼什麼。

我為什麼說對古人不要盲目吹捧?因為古代是知識非常不豐富發達的時代,大師也經常扯淡。韓非子這裡就扯了個大蛋。子圉是晉懷公,他是晉惠公的兒子,公子重耳的侄子。在秦國為質5年,死時才22歲,怎麼可能在宋國活動呢?另外,子圉生於公元前655年,死於前636年,而孔子呢?生於前551年死於前479年,兩人差了近100年,不可能湊一塊。

那麼有沒有可能是別的太宰?畢竟孔子那會宋國也還在嘛。

不可能。

宋國當時的當權者叫司馬桓魋,這個人被孔子嚴厲的批評過,孔子到了宋國,屁股還沒坐穩就被他派兵驅逐了,差點殺掉。桓魋的弟弟司馬牛是孔子的學生,為這事就和哥哥決裂了,孔子的另外個學生子夏還安慰他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商太宰沒機會見他。

所以,這就是個扯淡的故事,不要當真。關於孔子的言行,有影響力,有價值的,首推《論語》,所謂的《孔子家書》裡面扯淡的內容都不少。大家要謹慎對待。


郝子曰


不能證明。

先秦時代的中國和其他國家有交流,這是肯定的。事實上從遠古時期,地球上的人類,只要是能跋山涉水過去的,就都有可能有很深的溝通。這個時間不是幾千年,而是數萬年,甚至數十萬年。然而《列子·仲尼篇》中並沒有提到佛祖,也不可能提到佛祖。由此推斷出古中國和古印度有交流,是不對的。

孔子動容有間,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丘疑其為聖。弗知真為聖歟?真不聖歟?”

孔子說,西方那邊有聖人,不治而不亂,不多說話卻令人信服,不教化政令,百姓卻自然而然地實行,偉大寬厚,百姓不知道怎麼稱讚他才好,(孔)丘覺得他是聖人。不知道是真的聖人,還是假的聖人?

“西方聖人”到底指誰?是佛祖嗎?

孔子所說的“西方聖人”,實際上就是周國的西面的聖人,以“不治”“無為”“不名”為理念,這人就是寫《道德經》的老子。孔子本人同老子請教過,而孔子在山東(魯國),周朝廷在山東的西方,魯人喜歡以“西方”指代周,先秦之人寫作就是這個特點。

為什麼有人說“西方聖人”是指佛陀?

孔子與釋迦摩尼幾乎完全是同時代的人,然而到漢明帝時期(公元25年~75年),佛教才第一次傳入中國。我們姑且認為釋迦摩尼剛一大徹大悟,孔子就知道了這事。然而從公元前500年,一直到公元1000年,這1500年間,都沒有任何一個人,將“西方聖人”與釋迦摩尼聯繫在一起。直到佛教昌盛以後的唐宋時期,才有佛教學者認為孔子說的是釋迦摩尼。特別有意思的是,明清時代的基督教的學者,則非要說孔子說的“西方聖人”是耶穌,“西方”是指中東地區。<strong>

不過,眾所周知,耶穌存在於公元0年,你再說孔子(公元前500年)說的是他,那也是不可能的,此說不攻自破,如非要認為耶穌橫亙萬年都存在,那就成了神學了,孔子最不愛討論這個。說是佛祖,則較難證明不對,如果硬說就是釋迦摩尼,那麼孔子則需同印度進行電話溝通了解情況(時往返廣州需一兩年,往返印度則需數年甚至十多年)。證明“肯定不是”比較難的,於是“佛祖”說大行其道。


孔子由魯(東方)向周(西方)之老子問禮,故而才有學者說:“在春秋時期,西方之人的聖者,是非老子莫屬的。


豆子人民藝術家


我等看劇皆非劇中人,又何必因為劇情而喜怒哀樂,不是孔子就不要替孔子回答,聖人是誰並不重要因為從古到今聖人也並不是只有一個人,尊敬崇拜聖人那就不要挑挑揀揀,去排位高低,從古到今神奇的事情層出不窮,預言也是有假有真,只能說孔子,老子,釋迦牟尼,皆為同一時期的聖人他們雖遠隔千山萬水但是必然也會有所感應,每個時代都有他們自己的真理和風格所以儒釋道細品其教理共同之處不勝枚舉,這是偶然也是必然,就好比往前五百年任何國家都不會有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熱水器、汽車飛機、而我們這個時代人人都見過用過,聖人也是如此有些時候並不一定看見聽說才會去認為,而是一種感覺,我們每個人也都有過似曾相識的感覺,也曾經好奇可能遙遠的他國必然有一個與我相同的人存在,有些時候也可以預言一下發生的事情,所以聖人必然智慧超群一些東西是我們不能企及的,那也自然沒有能力為聖人辯解和決定,有些時候心有靈犀即便未曾謀面也會傾慕彼此,我想如果孔子,老子,釋迦牟尼可以見面那他們絕對是三人行必有我師,也必然會同為知己如孔老相見一般相互學習,這是聖人之情懷,我們凡夫有何本事指指點點豈不是如跳樑小醜一般讓人發笑,給聖人厭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