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優質投資軟環境 重慶自貿試驗區兩江片區江北板塊“容缺受理”機制顯威力

據江北自貿辦負責人介紹,所謂“容缺受理”機制,是指企業在辦理證照登記時,申請材料中若部分附件資料存在缺陷或瑕疵,辦理窗口可先行收件,一次性告知需補正的材料、時限和超期處理辦法,然後由企業填寫《項目容缺受理承諾書》,並進入審查程序,從而有效縮短審批時間。

“‘容缺受理’有效簡化了審批流程,推動行政審批再提速,為企業落戶開闢了‘綠色高速通道’,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上述負責人說。

這也是江北板塊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江北板塊提供的信息顯示,為營造一流的發展和投資環境,江北板塊還出臺《關於承接一批市級行政審批等管理事項的決定》,初步建立起江北自貿板塊承接29項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工作制度;推動稅務部門共建辦稅服務大廳和電子稅務網站,實現“金三”信息互訪共享。

此外,在司法保障方面,江北板塊還設立金融審判庭,專業審理金融商事案件,同時建立了商事糾紛協議在線司法確認機制,以在線委託、委託調解等形式將訴訟案件交由相關商事調解組織調處。

營商環境的大幅優化直接帶動了江北板塊企業數量的增長。數據顯示,今年1-2月,江北自貿板塊新設企業124家,同比增長265%。其中,外商投資企業6家,同比增長100%。2017年以來,該板塊招商簽約金額400億元,規模過10億元的項目達11個。

2017年3月15日,國務院印發《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其中一條主要任務便是建設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一年多來,重慶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

其中,兩江新區作為重慶自貿試驗區的核心區,圍繞打造一流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行政審批改革和政務服務更加優化,“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和綜合集成平臺加速形成。

通過持續不斷推進“放管服”改革,兩江新區開放環境更加優化,成功激發了轄區內的市場主體活力。數據顯示,2017年,兩江新區新增市場主體13958戶,同比增長26.9%,總數達到65892戶,總註冊資金8544.60億元。

目前,兩江新區已經在商事制度改革、優化市場準入環境、審批流程優化再造、事中事後監管等多方面發力,區內營商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