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這6點,孩子更聰明(轉家長)

相信每一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在孩子15歲之前培養良好的學習能力

是孩子以後能夠陽光快樂的保證。

孩子出生時,大腦中的神經元遠超過實際需求的量,所以大腦必須把無用的神經元修剪掉,以節省能量,但凡是跟其他神經元連接並形成迴路的就不會被削減,且隨著經常使用變得越來越緊密,使大腦越來越“聰明”,而0-15歲正是神經連接最重要的時候。

做好這6點,孩子更聰明(轉家長)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做到這6件事,就能夠抓住大腦發育的“黃金時間”,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1、讓孩子多運動

我們在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正腎上腺素,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和學習有關

多巴胺是一種正向的情緒物質,我們在運動過後的心情都很舒暢愉快,精力旺盛。

血清素跟我們的情緒和記憶有直接關係。血清素增加,記憶力變好,學習效果也會好。

正腎上腺素跟注意力有直接的關係,能使孩子的專注力增強。運動,特別是有氧運動對大腦大有裨益,能夠將執行功能水平提高50%~100%。

運動習慣的培養絕對要趁早,研究發現從小就被父母逼著鍛鍊的孩子,長大後養成經常鍛鍊身體的習慣要比其他孩子高出1.5倍的可能性。

2、放手讓孩子游戲

做好這6點,孩子更聰明(轉家長)

孩子能夠在遊戲中學習生活經驗,鍛鍊他們未來需要的各種技能,同時也能發現自己真正興趣所在。孩子在遊戲中學到的東西,發展出的能力,比在傳統課堂上更事半功倍。

因為遊戲中的探索給了孩子豐富的感受和體驗,直接促進了孩子大腦神經元的連接,提升了孩子的學習能力。

因此,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去遊戲,鼓勵孩子主動去玩遊戲,哪怕就是讓他們無意義的純玩兒,也是孩子應對壓力的一種自然方法。

3、讓孩子擁有充足的睡眠

20歲之前,孩子的大腦處於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而發展腦功能的大部分活動都是在孩子熟睡的情況下進行的。有睡眠專家提出,睡眠不足對孩子智力的傷害,絕不亞於鉛中毒。有針對青少年的研究發現,情緒化、容易衝動、自由散漫,都是長期缺覺的表現。

因此,家長要讓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最好不要晚睡。因為兒童發展專家發現,即使睡眠時間不減少,只是把上床時間挪後,也足以影響孩子智商測驗的成績。

4、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

做好這6點,孩子更聰明(轉家長)

閱讀可以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而邏輯是科學思考的根本。

與被動接收電視信號不同,閱讀是人主動參與的過程,讀者跟隨自己的時間和步調,在書籍的海洋裡遨遊,與作者對話分享思想,在此過程中,神經迴路得到刺激活化,大腦功能也得到提升。同運動一樣,閱讀的習慣也要從小養成,並應堅持終生。

5、培養自制力

自制力是可以培養的。對於學齡前的孩子,應該特別鼓勵他們玩角色扮演類遊戲,當他們全情投入時,根本不會受外界影響而分心,而且他們還學會把腦中多種思維聯繫並結合起來解決問題。當他們分心的時候,提醒他們回到自己的計劃上去,同時更多地讓他們自己來發現錯誤,這讓他們能更有批判性地看待自己所做的事情,而不是機械地完成任務而已。

6、訓練注意力

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學習成績不理想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或不夠勤奮,而是他們的注意力不夠集中。

做好這6點,孩子更聰明(轉家長)

注意力是可以訓練的。家長可以通過一些注意力小遊戲從小訓練孩子的注意力,還可以參加一些科學機構的注意力訓練。競思的腦電生物反饋訓練就是目前比較好的訓練注意力方法,通過提高注意波、抑制分心波來從根源上提升注意力。

孩子總是悄悄的長大,作為父母,我們不能總是後知後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