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孤獨不是無人陪伴,而是高朋滿座,你卻找不到可以傾訴的人

真正的孤獨不是無人陪伴,而是高朋滿座,你卻找不到可以傾訴的人

這是個孤獨的時代,城市的夜晚燈火輝煌,照見的卻是一個個落落寡歡的身影,人人都在忙於自己的拼搏或掙扎,忙到沒有時間和心情與街上偶遇的朋友打聲招呼,也無法推心置腹地與身邊的親朋好友傾訴衷腸,總是害怕分享成功或快樂會被視為炫耀,而傾訴失敗和憂傷又會被看作矯情,於是我們寧願在每一個孤獨的夜晚以手機打發無聊的時光,或是躺在冷清的床上輾轉反側、無法入眠。

我們的身邊,似乎從來都不缺乏熱鬧,這城市的每一條街道、每一處角落無不人頭攢動、人聲鼎沸,我們在酒局中的觥籌交錯中你來我往,我們在KTV的燈紅酒綠裡男歡女愛,喧囂之中沒有誰能察覺到誰的孤獨,只是曲終人散時,只是人走茶涼後,孤獨總會如影隨行,無法擺脫。

這才明白,真正的孤獨,不是無人陪伴,而是站在人群之中,你卻找不到一個可以傾訴的人。

真正的孤獨不是無人陪伴,而是高朋滿座,你卻找不到可以傾訴的人

有人說,孤獨是人生常態,我們要適應,要習慣,要接受。古往今來,孤獨從來就沒放過任何一個人。李白是孤獨的,要不就不會有“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蘇軾也是孤獨的,所以他才會感嘆“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杜甫更孤獨,“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而東野圭吾,更是直截了當地指出孤獨的本質——或許,其實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分身,而正因為找不到,所以每個人都是孤獨的。

是的,我們總是渴望遇見另一個我,那個真正地、徹底地瞭解自己的分身,我們相信只有他才能完全理解和認同自己的喜怒哀樂,只有他才能撫慰我們那孤獨憂傷的心靈。

可是,連我們自己都未必能夠真正瞭解自己,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條件之下,原本堅定的信念也會動搖,原本執著的目標也會偏離,每一天,我們看似在為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瑣屑所糾纏、所苦惱,其實真相何嘗不是我們內心的掙扎與纏鬥?我們沒有足夠的智慧、勇氣和耐心來明辨是非或者從容選擇,所以我們才會進退失據、左右為難,又因為找不到可以傾訴的、能夠指導自己的人而倍感孤獨。

正如這世上不會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所以我們也不可能找到自己的分身,我們,註定是孤獨的。

真正的孤獨不是無人陪伴,而是高朋滿座,你卻找不到可以傾訴的人

加西亞• 馬爾克斯用一部《百年孤獨》描寫了一個家族數代人的孤獨,他試圖用這種方式向世人證明他的觀點——孤獨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隱疾。肉體的折磨,莫過於疾病,而精神的痛苦,莫過於孤獨。

其實,你也明白,那隔著屏幕不知何處不知何人甚至連是男是女是人是狗都不知道的對方,憑啥能成為輕易獲取你信任的傾訴對象?你要的不是傾訴對象,你要的不過是一場傾訴罷了。因為遙遠和陌生,反而沒了任何顧忌與擔憂。

人們啊,總是胡亂信任又隨意猜疑。

可是誰又能真正擺脫孤獨的困擾呢?沒有誰能陪我們走完一生,即使親如父母、親如愛人或兒女,也只能陪伴我們走過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們赤條條地來到這個世上,最終也不得不孤零零地告別這個世界。

孤獨是我們生命的伊始,也是我們人生的最後歸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