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孤独不是无人陪伴,而是高朋满座,你却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

真正的孤独不是无人陪伴,而是高朋满座,你却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

这是个孤独的时代,城市的夜晚灯火辉煌,照见的却是一个个落落寡欢的身影,人人都在忙于自己的拼搏或挣扎,忙到没有时间和心情与街上偶遇的朋友打声招呼,也无法推心置腹地与身边的亲朋好友倾诉衷肠,总是害怕分享成功或快乐会被视为炫耀,而倾诉失败和忧伤又会被看作矫情,于是我们宁愿在每一个孤独的夜晚以手机打发无聊的时光,或是躺在冷清的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我们的身边,似乎从来都不缺乏热闹,这城市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处角落无不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我们在酒局中的觥筹交错中你来我往,我们在KTV的灯红酒绿里男欢女爱,喧嚣之中没有谁能察觉到谁的孤独,只是曲终人散时,只是人走茶凉后,孤独总会如影随行,无法摆脱。

这才明白,真正的孤独,不是无人陪伴,而是站在人群之中,你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

真正的孤独不是无人陪伴,而是高朋满座,你却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

有人说,孤独是人生常态,我们要适应,要习惯,要接受。古往今来,孤独从来就没放过任何一个人。李白是孤独的,要不就不会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苏轼也是孤独的,所以他才会感叹“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杜甫更孤独,“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而东野圭吾,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孤独的本质——或许,其实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分身,而正因为找不到,所以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是的,我们总是渴望遇见另一个我,那个真正地、彻底地了解自己的分身,我们相信只有他才能完全理解和认同自己的喜怒哀乐,只有他才能抚慰我们那孤独忧伤的心灵。

可是,连我们自己都未必能够真正了解自己,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条件之下,原本坚定的信念也会动摇,原本执着的目标也会偏离,每一天,我们看似在为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琐屑所纠缠、所苦恼,其实真相何尝不是我们内心的挣扎与缠斗?我们没有足够的智慧、勇气和耐心来明辨是非或者从容选择,所以我们才会进退失据、左右为难,又因为找不到可以倾诉的、能够指导自己的人而倍感孤独。

正如这世上不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所以我们也不可能找到自己的分身,我们,注定是孤独的。

真正的孤独不是无人陪伴,而是高朋满座,你却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

加西亚• 马尔克斯用一部《百年孤独》描写了一个家族数代人的孤独,他试图用这种方式向世人证明他的观点——孤独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隐疾。肉体的折磨,莫过于疾病,而精神的痛苦,莫过于孤独。

其实,你也明白,那隔着屏幕不知何处不知何人甚至连是男是女是人是狗都不知道的对方,凭啥能成为轻易获取你信任的倾诉对象?你要的不是倾诉对象,你要的不过是一场倾诉罢了。因为遥远和陌生,反而没了任何顾忌与担忧。

人们啊,总是胡乱信任又随意猜疑。

可是谁又能真正摆脱孤独的困扰呢?没有谁能陪我们走完一生,即使亲如父母、亲如爱人或儿女,也只能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上,最终也不得不孤零零地告别这个世界。

孤独是我们生命的伊始,也是我们人生的最后归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