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討厭媽媽,怎麼辦?

用戶68286120

我們要分清楚「討厭媽媽」和「討厭媽媽的所作所為」的區別。

我們經常搞混這兩件事情,把自己給「催眠」了,誤以為自己討厭的是那個人——其實未必,我們討厭的可能只是那些行為。

我們只要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媽媽的言行改變了,我們還會「討厭」她嗎?

顯然,答案往往是否定的。


理解自己的情緒、理解自己的需求

我們來看看問題補充中的話——

每次聽到媽媽的聲音就煩躁,因為知道她馬上又要絮絮不止,說一些負面性的東西,例如你學不好,你這樣考不上高中(這時候我在玩手機),而我一直都在說知道知道,馬上寫。她仍不停,我都沒心思寫寫了,之後她又罵罵咧咧,又在做家務,叮噹響,心思更焦躁。我一下就冒火了,大罵了她,然後她就撿起拖鞋砸我身上,之後便就是“大戰”。我很想好,且本身成績也屬於上游,但每次她都讓我無心思寫作業,很苦惱。

顯然媽媽的話語,讓你感到煩躁。尤其是「又要絮絮不止,說一些負面性的東西」。而且媽媽說的話,是和現實不符合的,因為你的「成績也屬於中上游」。但媽媽彷彿無視這些客觀事實,而要說「你學不好,你這樣考不上高中」。


這當然會激起我們的憤怒和困惑——為什麼明明我們已經做得不錯了,在媽媽那裡卻還是得不到認可,不僅得不到認可,而且還被否定、懷疑。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被父母理解、認可。這是毋庸置疑的,哪怕是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區別只在於,兒童時期做的是「我做父母認可的事情,希望父母認可」;而青春期做的是「我做自己認可的事情,希望父母也認可」。


當子女無論如何都無法得到父母認可的時候,必然會感到憤怒。而這種憤怒背後是有悲傷、困惑的

——不理解為什麼父母不認可自己,尤其是自己努力了有所成績了還是得不到認可很讓人心寒、難過。


人都有被理解、被信任、被支持的需求。當母親無視客觀成績、無視你平時其他時候做作業的努力,轉而說你學不好、說你考不上高中;甚至你已經準備開始寫了,她還在繼續罵罵咧咧;甚至可能你正在寫作業了,她也可能說「怎麼不早點寫?」。——這樣一系列的母親的言行,都讓我們感到母親的焦慮、不安、不信任、吹毛求疵。也就說,我們沒有被理解、沒有被信任、沒有被支持到。


所以,我們必須承認兩點:

①母親這些做法,必然會引起我們的憤怒、困惑甚至委屈感。

②我們是需要母親理解、信任、支持我們的。



我們要考慮一個很悲傷的可能性——你的母親的心理不太健全


為什麼這麼說呢?有兩個細節。

①母親無視你成績好的現實。這就叫做「現實檢驗能力」差,而且推理能力有缺陷。

正常人是這樣的——知道子女成績不錯,就安心,就能接受子女合理的分配時間玩耍。有「現實檢驗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家長,如果子女一直玩,但是成績依舊不錯,那就應該感到驕傲:『我的孩子學習效率高,不怎麼學習成績也不錯!』


②無法理解孩子的心情,遭遇孩子的言語上的反抗後,就動手——丟拖鞋砸人。而沒有看到,正是因為這麼做,導致了孩子「更加無心思寫作業」。一邊要求孩子寫作業,一邊做的事情確實在妨礙孩子寫作業。自相矛盾。

正常人是這樣的——看到孩子不寫作業,嘮叨幾句或者威逼利誘,看到孩子寫作業了,目的達成了,那就偃旗息鼓。因為目的既然達成了,再繼續嘮叨,反而是干擾孩子學習。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所以,可以看出,你母親是非常焦慮的、不安的,而且很容易動怒。這種情緒化的傾向,甚至已經影響了她作為一個成年人,應該具有的基本推理能力。


你的母親似乎有一種「災難化思維」——就是總是把事情的結果往最壞處想。為什麼會這樣呢?可能是因為她從小到大的生活環境,其實不好。


人最相信的,是自己經歷過的。如果你母親年輕和年幼時候經歷的都是糟糕的環境,那麼她心理根深蒂固的信念就是——「除非我(還有我的女兒),非常非常的努力,無時無刻的努力,否則我們一定下場悽慘!」



那你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要承認——母親是關心你的、是希望你好的。

其次,我們要承認——母親的觀念有問題,甚至是心理有問題的,所以她不懂得什麼是恰當的方式。


如果你去問母親,她小時候外公外婆是怎麼教育她的——你往往會發現,外公外婆對待你母親的方式,八成也是有問題的、錯誤的。


我們的父母那代人,他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居安思危、要謙虛、要時時刻刻努力、不能放鬆……。

所以我們的父母,不知道正面情緒也會激勵人向上、學習;他們只相信「負面情緒激勵人努力學習」。他們更多的相信「害怕成績不好,所以人才會努力學習」「害怕生活不好,所以人才會努力上進」。

他們自己就是這麼過來的,所以他們就很相信那套「嚇唬人」「嚴格教育」的方式是有效的。


這是他們的時代侷限性。他們誤以為自己的方法是對的,而且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我們不要跟他們硬碰硬!

我們不要跟他們硬碰硬!

我們不要跟他們硬碰硬!

我們不要跟他們硬碰硬!

我們不要跟他們硬碰硬!

我們不要跟他們硬碰硬!

硬碰硬是沒用的。你硬碰硬是改變不了母親的。

因為那隻會讓她的情緒更糟糕,思維更混亂,變得更不講道理。

如果你和母親硬碰硬,那隻不過把你自己變成了和母親一樣情緒化的人而已。


你能做的是這些——

  1. 找個母親心情好的時候,主動跟母親談談這些事情。

  2. 提出事實——你成績不錯。

  3. 表達理解——你承認母親是為你好,也承認母親的做法有一點點的用處。

  4. 提供方案——你要和母親商量好,哪些時間你玩手機,哪些時間你做作業。雙方都要遵守規矩

  5. 表達需求——你要告訴母親,你並不想和她吵架,你越想讓她難過,你也想好好學習,你也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你也希望母親支持自己、信任自己。


我知道,這對於一個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太難了。

因為說白了,這反而是孩子在教育母親,包容母親的心理缺陷。


但是如果你不這麼做,關係不會好轉。

而當你理解母親的時候,她覺得你懂事了,她自然會對你溫柔、信任起來。

你反而才能得到你想要的母愛。


我們這代人,環境比上一代人好,所以我們更小的年紀,比父母更成熟穩重。

這才是對父母最大的超越。


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委屈、幼稚、不安的孩子。哪怕她已經成為了一個母親了。


照見

我很想來回答這個問題。

青春期,逆反的心理都是有的。所以,也做過很多錯事。

我中學的時候,偏科厲害。語文成績好,數學一塌糊塗。因此,我討厭數學老師。初三的時候,我上數學課看課外書!被老師逮著了,他沒收了我的課外書,並且讓我叫我爸來叫見他!還當著班級裡很多同學的面,罵我。並把我趕出了課堂。我恨死他了!!所以,從那之後我就沒有去上學了。

那時候,我初三。再堅持堅持就中考了。我的人生因為我的叛逆,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是我生命中的痛,更是敗筆!!

扯的有點多,迴歸正題吧。

你的青春期,或許剛好是你媽媽的更年期。你們需要良性的有效的溝通!首先,你要端正態度。母親嘮叨你,是為你好,是想你以後過的好。如果當初,我放棄讀書的時候,我媽能這麼嘮叨我!或許我的人生,還會沿著原有的軌跡走!你說呢?

其次,你媽媽嘮叨你的時候,你可以沉默。以不變應萬變。先動口後動手,你以後會後悔的!即便是叛逆期,也不能對至親動手啊!

祝好!


劍無鋒75092598

其實,這個並不能單純的說是討厭媽媽,而是青春期時媽媽不正確的關心,使自己擁有很強的反抗心理。如果換做其他人,處於青春期的自己也會這樣討厭。

青春期是個體成長髮展的第二逆反期(第一逆反期是在嬰兒期),對於這個時期來說,反抗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主要表現是:對外界強加的力量進行排斥的意識和行為傾向。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為了獨立自主意識受到阻礙而進行抗爭,主要是:孩子有強烈獨立自主的心理需求,但父母並不瞭解這些,會使得孩子這種心理需求受阻,使孩子產生反抗的行為。

如: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喜歡和父母反著來,父母讓寫作業,自己偏偏不寫,父母催促不讓看手機,自己偏偏玩手機等等,父母這些行為有時候阻礙孩子獨立自主的心理需求,為了滿足這種需求,孩子不得不進行反抗。

除了想要獨立自主外,青春期的孩子還會去徵求社會地位的平等而戰鬥。這個時候,孩子擁有想要獨立自主的意識,就希望他人能夠把自己看成一個獨立的社會成員,即:希望父母能夠把自己看成一個和他們平等的人,而不再是小孩子。如果這個時候,父母還是和之前一樣的“管教”孩子,那麼孩子的地位就會受到“威脅”,進而進行反抗。

青春期是一個人從孩子過渡到成人的一個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孩子已經把自己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觀點和主張,如果父母或者老師以及其他人,再強行的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就會讓孩子進行牴觸和拒絕,如果無法拒絕的就會採用想法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

所以,不管是媽媽還是其他人,只要對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進行了不正確的關心,就會使孩子討厭。青春期的反抗心理是人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只要過了青春期,這種反抗心理就會慢慢的弱化。

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父母的認識、理解和引導是最為重要的。也就是說,青春期的孩子能否順利的度過這一逆反期,最主要的責任在於父母,而不是孩子自己。如果父母無法意識到這一點,孩子可以找老師幫忙去和父母溝通,讓父母瞭解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特徵,以幫助孩子順利的度過這一階段。


心理學充電時間

您好!總的說來,家長們還是要用一些思想和智慧來對待孩子的逆反心理。當我們學會善待這種心理的時候,我們的孩子才更容易乖巧聽話起來。

一、不要責罵孩子而是溫和地講道理

當家長覺察到孩子常會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做出某些不合理的行為時,先不要責罵孩子,而應該溫和地和孩子講一講道理,或者給他說一個相關的小故事。這樣,孩子就會從道理或者小故事中受到啟發,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不恰當的,進而對自己的行為予以糾正和改變。假如家長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對孩子進行粗暴的批評和責罵,那麼必然會傷害他的自尊心,有時候也會激起孩子故意反叛的心理,因此,我們建議家長們採取以柔克剛的教育方式,這樣不僅有利於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並且積極改正,還能緩解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二、放下家長的架子尊重孩子的意見

很多父母出於各種原因,總是不希望孩子參與家裡的任何事情。殊不知,孩子雖然年少,懂得也沒有家長多,但他們也是家庭中的一員啊,也有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慾望的權利,如果在一家人的相處過程中,孩子能獲得平等對待,那麼他們的叛逆情緒就會大大降低。既然如此,家長們何不試著讓孩子參與到家庭決策中來,哪怕是用紅色的碗盛米飯,還是用白色的碗盛米飯這樣的事,如果讓孩子參與決定,那麼他就會有一種“當家做主人”的感覺,也就不那麼容易和父母作對了。我們不排除對於有些事情,孩子的想法存在不盡合理之處。對此,家長也要讓孩子說完,然後再幫他指出不足之處。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被重視的,也就不會再故意和大人處處對著幹了。

三、教孩子懂得換位思考

處於叛逆期的孩子,他們由於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往往會主觀地認為家長是錯誤的,自己才是正確的。這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讓他站在家長的位置考慮一下,如果當下的問題擺在面前,作為“家長”的他,會怎麼來處理?當孩子站在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時,很多問題或許就容易解決得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