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農業生產中化肥公害、農藥汙染、土壤板結、地力下降的難題?

徐耀燕

對於農業生產中出現的化肥公害、農藥汙染、土壤板結、地力下降等根本原因就是在平時的農業生產中中,長期大量使用無機化肥和化學農藥所致,導致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下降,破壞土壤結構,久而久之造成板結、地力下降等問題,嚴重影響作物生長髮育。



這種情況在我們這邊柑橘種植中也很常見,大量使用尿素和農藥,導致果園土壤板結,果樹出現藥害,嚴重影響果樹生長和收成。對於這一現象,我們通常會調整肥料種類,減少無機肥料的化學農藥的使用次數,增施有機生物肥,改良土壤,調節土壤酸鹼度,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又可增強作物抗性,減少病蟲害發生幾率,還可改善果樹生長和果實著色。



下面介紹幾種比較常見的有機肥。

1、直接購買生物有機肥。這種方法簡單方便。

2、自制生物有機肥。油菜籽餅有機肥製作:(1)在田地中選擇一塊空地,將油菜籽餅碾碎。(2)將一定量的生物發酵劑和細沙攪拌均勻。(3)將農村常的豬糞、糞水加在油菜籽餅中一起攪拌,邊攪拌邊加發酵劑,注意攪拌後保持不幹不稀即可,餅肥充分溼潤但又不流水。(4)將攪拌好的餅肥用塑料薄膜覆蓋。溫度越高發酵越快,大約一個月左右即可發酵完畢。



這樣製作的有機肥,有機質含量高,成本低,對於改善土壤,增強作物抗性用處很大。同時也還可用豬糞、羊糞進行發酵製作有機肥,也可以用枯枝枯葉覆土燒火糞。效果也很好。



(個人做法)


熊二是個二貨

化肥和農藥對農業生產的積極作用顯而易見,但是其對土壤的負面影響也顯而易見,土壤汙染、殘留、板結、飛機下降等。那麼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

1、休耕。休耕任雜草瘋長是最好的恢復地力的方式。通過雜草複雜的根系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土壤的容納水分的能力;並且,雜草自然死亡之後腐熟變成有機質繼續培肥土壤,提高土壤的理化性質;雜草的茂盛、休耕對土壤耕做的停止,對地下生物數量的恢復和土壤微生物的增加也有積極的作用。

2、種植綠肥。老話講,“綠肥種三年,瘦田變肥田”,說的就是綠肥作物對土地的好處。綠肥作物包括豆類、油菜類等秸稈中有機物較為豐富、根系能夠富集土壤中養分的作物。比如,豆類作物的根系,能夠產生根瘤菌,富集土壤中的氮元素。綠肥作物在成熟時將其打碎秸稈還田,對土地的的恢復是相當有利的。

3、施用有機肥。有機肥中富含有機質、糖類、有機酸、無機鹽、氮磷鉀等營養物質。有機質在土壤中分解後釋放出的氨基酸、單糖等小分子物質能夠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壯大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群體數量;有機酸能夠緩解土壤中的農藥殘留,有益微生物的新陳代謝產物能促進土壤中養分的釋放。應該說正確的施用有機肥是對土壤有莫大的好處的。


4、合理輪作。長期的單子的種植某種作物會造成土壤中病菌和蟲卵數量的增加,並且單一的作物對單一的或者幾種養分有著不平衡的吸收能力,造成土壤中個別元素的大量缺失。而均勻可以通過種植不同的作物來調整土壤中養分不平衡的狀態,並且減少土壤中有害菌類、微生物及蟲卵的數量。減少農業種植中農藥的施用量。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點理解和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用化肥幾十年來的經驗告訴我們就是土壤板結,現代的機械化能力,還是用糞肥,在耕地的時候把糞肥均勻攪拌進去,不過糞肥要經過發酵和有害物質處理,這樣土地就能保持肥力還保持溼度,農藥的使用太廣泛,要因地制宜的方法實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