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杭此地脫胎換骨?!全新地標即將與你見面!

6月25日下午1點半,閉館陳列改造10個月之久的良渚博物院即將全新面向社會大眾開放。目前,媒體發佈的開館信息閱讀人次已超過70萬,開館前期預計將迎來觀賞客流高峰。建議本地市民錯峰觀展,提高遊客觀展體驗。

餘杭此地脫胎換骨?!全新地標即將與你見面!

良渚博物院造型似一把玉錐灑落在大地,一直以來都是餘杭的文化地標。2017年8月14日,良渚博物院因陳列展覽改造需要,正式進入閉關改造期。長達10個月的閉館,令不少人充滿期待。

猶抱琵琶半遮面,展館內部“初露鋒芒”

餘杭此地脫胎換骨?!全新地標即將與你見面!

改造後的良渚博物院遵循原有建築的格局,整體分為三個展館和一個臨展館。開館日倒計時期間,不少牆體和展櫃因保護需要,仍被保護膜包裹,不少地方隱約能看見清晰圖案,例如恢弘的壁畫,帶有特殊含義的紋理牆壁等。不難發現,此次改造,博物院在細節之處下足了功夫。在這些不同維度的細節設計中,觀眾時而會有身在千年前的錯覺,時而又能抽身而出,站在現代立場思考探索箇中含義。

餘杭此地脫胎換骨?!全新地標即將與你見面!

餘杭此地脫胎換骨?!全新地標即將與你見面!

“這些文字,是基於考古人員們對80多年來良渚遺址的發現所做出的科學判斷。他們不是定義,卻有非常深厚的科學依據,我們在設計這面牆的時候希望能啟發觀眾的思考,讓他們自己來判斷和感知,博物館不再是單方面的輸出知識,而是帶動觀展者一起探索,這才是博物院存在的最大意義。”良渚博物院副院長周黎明介紹道,改造前的良渚博物院是文化類的專題博物館,改造後,它將成為考古遺址專題博物館。這樣的轉變,對博物院來說意義深遠。

改造後的良博院將在國內領先

還記得改造前良渚博物院展館內的模樣嗎?最深刻的印象應該是昏暗的燈光和大量的場景還原。場景展現,是原來博物院“講述”良渚文化最直接的手段。改造後,用昏暗燈光營造出的歷史陳舊感將不復存在,全新的展館,將給人一種顛覆式的全新體驗。

餘杭此地脫胎換骨?!全新地標即將與你見面!

用器物說話。此前博物院展出的文物在300餘件組,此次改造後,展出的文物數量將達到600多件組。傳統的文物展陳或許就是一個生硬的名稱,觀眾很難理解其中的意義。此次改造,專家學者們花了不少力氣,對文物當年的製作手法、使用方式、存在含義、文化價值一一作了闡述。文物是怎麼來的,流向了哪裡,興衰的過程……通過對一件件文物的解讀,讓展陳的文物活起來。

國際化。此次布展,專家們融入了不少國外元素,文物闡述說明方面,有英文標註出的關鍵詞;講解員們的講解詞中,除了普通話外,還融入了英語、日語……國外友人對良渚文化的解讀將更準確。

科技化。此次博物院陳列改造最新融入了20多個多媒體系統,線上線下全面打通,其中還包括球幕影院。此外,博物院還花“重金”引入德國專業展櫃製造商,打造全球頂尖“漢氏櫃”,並特邀兩名德國工人現場安裝,利用“漫反射”原理,確保觀眾在觀展或拍照時反光程度降到最低,觀展體驗達到最高。

藝術化。博物院此次改造融入了不少藝術技藝,油畫、國畫,甚至是地方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畫方式,不少細節之處還特邀國內外知名專家親自上陣。藝術感的融入,讓原本單調的文物展有了更生動的體現。

“軟件服務”已就緒,體驗感將全面升級

在一些仍在做最後清潔工作的展位前,已經可以看到部分講解員拿著講解詞,一邊對照展品,一邊做最後的講解練習。

餘杭此地脫胎換骨?!全新地標即將與你見面!

“從最開始的文本討論,到設計,再到現場施工,我們的講解員隊伍都是全程參與其中,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熟悉展覽,更好地瞭解良渚文明,更好地為觀眾遊客提供優質講解服務。”現場一位講解員介紹道,全新的博物院為了全面提升觀眾的觀感,尤其在講解上下功夫。不僅對講解員進行全面培訓,也對講解文本作了全新改革。

餘杭此地脫胎換骨?!全新地標即將與你見面!

為了讓不同層次的觀眾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博物院將講解詞分為普通版、專家版和青少年版三個版本,不同的講解方式,為的是確保每一位觀眾都能對良渚文化有深刻解讀。

除了傳統觀展,觀眾還可前往遊客中心購買文創產品。“讓老百姓都能夠看到傳承歷史文化傳統,文創產品就是最好的載體和渠道。”近年來,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積極探索把文創產品作為良渚文化傳播的有效載體,從開發良渚文化元素入手,聯合企業設計獨具良渚特色的產品,例如玉箸、含有“方圓之間”寓意的榻榻米小茶几等,都將出現在遊客中心,屆時,良渚文化將以文創產品的形式,跟著觀眾一起回家。

良渚博物院總策展人

復旦大學教授高蒙河:

在布展方面,我們也別有用心,我們希望通過精心佈置,來改變博物院傳統的作用,通過全方位、全景式、全信息、全過程的展陳,增加博物院本身的時代感、科技感,提升觀眾的觀賞感和體驗感,讓博物院不再只是受教育的場所,而是成為人們文化休閒的生活方式。

重要參觀提醒

1、開閉館時間:6月25日13:30-16:30開放;6月26日起,恢復正常時間9:00-16:30,每週一閉館。

2、開館期間,考慮到會有大量觀眾進場,屆時博物院或將進行限流,請大家儘可能“錯峰”參觀。同時為了保證博物院內良好的觀展體驗,可能會有很多觀眾需要排隊進場,屆時請耐心等候。良渚博物院將視天氣情況,在門口設遮陽傘,免費為每位在院外等候進場的觀眾發放礦泉水,並隨時有志願者為大家做貼心服務。

3、參觀良渚博物院免費,但需隨身攜帶身份證查驗進場。

4、定時免費講解服務。6月25日到6月30日,良渚博物院將安排6個整點時段——9點、10點、11點、14點、15點、16點(其中25日下午才有講解服務),免費為現場觀眾進行全程講解。

5、球幕影院。此次良渚博物院在第二展廳設置了一個球幕影院,將循環播放一部10分鐘的解讀良渚古城及其外圍水利系統的影片。由於影廳一場只能容納25人,開館期間良渚博物院每天將在總檯發號,每半小時安排一場。想看電影的觀眾,請務必去總檯取號等位。

6、交通出行。公交:372路、348路、313路、B支8路至良渚博物院站。地鐵:地鐵2號線至良渚站,再換乘430路/386M路/372路至良渚博物院站。良博院周邊目前有三個停車場:美麗洲公園的東停車場、西停車場和良渚夢棲小鎮主會場停車場,大家可以導航前往。停車位有限,建議大家綠色出行。非機動車前往的請自覺配合現場工作人員統一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