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量费有多高?比欧盟贵40%、是印度的14倍

中国流量费有多高?比欧盟贵40%、是印度的14倍

实际上,中国流量价格不只高于芬兰、印度。根据Rewheel数据,2017年11月欧盟28国流量均价为2.4欧元/GB,合18.3元/GB,中国流量均价比欧盟高出了42%。而OECD地区流量均价为2.9欧元/GB,同样低于中国。

自2017年初中国联通推出“不限量”冰激凌套餐之后,国内三大运营商陆续启动了“不限量”竞争。但这些不限量套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条款,主要表现为超出一定使用量之后对上网速度进行限制。以中国移动的“任我行”为例,88元档不限量套餐在使用超出10GB流量之后,上网速度将从最高300Mbps降至1Mbps。

世界上“流量不限量”最突出的国家是芬兰。该国最大的运营商Telia的不限量套餐售价29.9欧元(约225元),芬兰用户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使用4G网络,最高速率300M。与之相比,中国移动售价238元的任我行套餐,流量门槛为40GB,超出40GB之后最高速为1M。此外,Telia还有最高限速为100M、0.2M的不限量套餐,分别售价24.9欧元、6.9欧元。Telia在芬兰拥有300多万用户,占芬兰总人口约60%。

得益于真正的不限量,芬兰一直引领全球流量浪潮。2016、2017年,芬兰人均流量使用量分别为10GB/月、20GB/月,同期,中国人均流量使用量分别为770MB/月、1775MB/月。

根据芬兰电信咨询机构Rewheel近期发布的调查报告,芬兰也是世界上流量单价最便宜的国家,2018年4月份数据,芬兰流量单价为0.2欧元/GB,约1.5元/GB。而在国内,工信部此前数据,2017年12月,中国流量价格降至26元/GB,相当于芬兰的17倍。

价格超欧盟40%、比印度贵14倍

与芬兰的流量单价相近的,是2016年才正式启动4G的印度。

根据印度TRAI近期发布的数据,2017年,印度流量均价为19.35卢比/GB,合人民币1.84元/GB,以此计算,中国流量价格为印度的14.13倍。

2017年,印度总移动用户11.67亿户,其中4G用户2.38亿户,总流量使用量从46.42亿GB增至200.92亿GB,增长了332%,但其流量总收入只从3508亿卢比增至3888亿卢比(约371亿元),增长10%。同期,中国总流量消费246亿GB,流量总收入5489亿元。

印度几乎一步跨入了4G时代,而主要原因则归因于“免费”了超过半年的运营商Jio。Jio隶属于印度最大的私营集团——信实集团,于2016年9月5日正式提供4G服务。与全球其他所有运营商不同,Jio只有4G业务,且在拓展业务初期直接宣布“免费”推广。到2017年2月,只用了170天,Jio发展了1亿4G用户,其后停止免费策略,但仍然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开展业务。

根据信实集团财报,2017年,Jio的4G业务收入2391.6亿卢比,盈利317.4亿卢比,按照美元计算则分别为36.7亿美元、4.87亿美元。在印度2.383亿4G用户中,Jio占了1.866亿户,占比78%。

需要指出,由于印度总计只有67万4G基站,却承载了200亿GB流量,网络较为拥堵,除了Jio下载速率能达到17.9Mbps之外,其余运营商均低于10Mbps,且网络稳定性较差。相比之下,中国拥有300多万个4G基站,网络质量、覆盖率均遥遥领先。

实际上,中国流量价格不只是高于芬兰、印度。根据Rewheel数据,法国流量均价为0.8欧元/GB,合4.6元/GB,2017年11月欧盟28国流量均价为2.4欧元/GB,合18.3元/GB,中国流量均价比欧盟高出了42%。而OECD地区流量均价为2.9欧元/GB,同样低于中国。

与Rewheel报告相互印证的是来自欧盟委员会发布的《Mobile Broadband Prices in Europe 2017》,该报告统计了欧盟28国2017年6月之前的流量价格。

在整个欧盟28国中,5GB、10GB、20GB流量套餐的平均价分别为12.66、21.77、33.12欧元,这些价格均低于或等于中国移动2017年等量流量可选包价格。2018年,中国移动大幅降低流量可选包价格,已全面低于欧盟2017年的平均价,但仍高于欧盟2017年最低价的主流套餐,且不确定是否低于欧盟2018年价格。

激烈竞争中的“限制因素”

2012年以来,中国多次推动宽带普及提速、移动网络提速降费工程。

但是,移动流量价格却始终处于高价之列。

在印度、欧盟,竞争是推动价格下降最主要的因素,印度一直被视为“电信竞争最惨烈”的国家,全国超过13家运营商激烈竞争,Jio的免费让印度一步跨入4G时代。而在欧盟,每个国家都有多个主流国际运营商竞争,且存在大量小型虚拟运营商。

国内并非没有竞争,甚至在很多领域,国内竞争远比国际激烈。但是,国内电信行业存在很多“限制性条款”将市场竞争控制在局部区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