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可以抗通脹?這是個偽命題!

時間,是財富最大的敵人!

我們辛苦賺到的錢,如果裝進密碼箱藏在家裡,在時間的吞噬之下,勢必會逐年縮水,幾十年後錢不值錢。

因此,我們才需要學習現金管理、學習理財、學習投資,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的財富跑贏通脹,保證資產持續增值,再不濟也要確保不跑輸通脹。

所以,會有些人對保險的作用產生質疑,原因很簡單,通貨膨脹這麼厲害,買保險過個幾十年,保險就沒用了。

比如買個50萬保額的重疾險,當下看來這個保額還是夠的,可是過個30年,這個保額肯定就不如當下值錢了。

要看通貨膨脹率,就要查詢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根據官方統計數據,近五年來國內CPI比較穩定,平均保持在2%左右。以2%的通貨膨脹率測算,30年後的50萬保額只能相當於現在的27.6萬元。

保險可以抗通脹?這是個偽命題!

近5年國內CPI走勢

而且,國內在統計CPI時沒有將房價的增長考慮進來,如果把這個因素也考慮進來的話,真實CPI將達到6%以上。這樣算下來,30年後保額就更不值錢了。

這麼聽聽,好像有道理的樣子。那麼實際上,我們購買的保險到底虧了嗎?

其實,說出上述言論的人,並沒有真正理解保險是什麼東西,對保險功能的定位出現了嚴重偏差

通貨膨脹是客觀存在的金融現象

我們擁有的貨幣資產,無論是以什麼形式存在,都逃不過通貨膨脹帶來的貨幣貶值影響,保險當然不例外。

也就是說,通貨膨脹,是客觀存在的金融現象,不是說你買了保險才碰到了通貨膨脹。

你做銀行存款、買基金、買股票、買期貨、購置房產都不可避免的會遭遇通貨膨脹的影響,只不過當你的收益率超過通貨膨脹率時,你就能幾乎感覺不到財富的縮水;而當你收益率大幅超過通貨膨脹率時,你的財富在增值之下就忽略了通貨膨脹。

這裡說到通貨膨脹,其實它並不是一個不好的東西。

對一個國家的經濟而言,適度的通貨膨脹是有利於經濟增長的。如果持續處在通貨緊縮狀態下,反而意味著國家的經濟在走下坡路,甚至面臨衰退,這對我們普通老百姓的影響反而更大。

因此,我們不應牴觸適度的通貨膨脹,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力跑贏通脹。

保險可以抗通脹?這是個偽命題!

跑贏通脹是所有投資人的最低目標

但是利率越高,要承擔的風險也越高,這是亙古不變的投資原理。所以,我們需要衡量風險承受能力和預期收益率之間的關係,從而做出合理的資產配置。

在這裡,我們就要先講到一個概念:市場無風險收益率(Risk-free rate of return)

所謂市場無風險收益率,是指把資金投資於一個沒有任何風險的投資對象所能得到的收益率。

關於無風險收益率,並沒有什麼統一的標準。在國際上,一般採用短期國債收益率作為市場無風險收益率

以此作為標準,去年全年,國內一年期國債的平均收益率為3.327%。因此,預期收益率大於3.327%的,就被認為是有市場風險的,反之則被認為無市場風險。預期收益率超過3.327%越多,就被認為風險越高。

保險可以抗通脹?這是個偽命題!

一年期國債收益率變化

從這我們可以看出:

  • 預期收益率:期貨>股票>基金>債券>貨基>保險>銀行存款;
  • 風險程度:風險性恰恰反過來,保險=銀行存款

期貨、股票、基金的風險不必多說,各位自有感受,在A股經歷慘痛教訓的大有人在。

貨幣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3.5%左右,是超過市場無風險收益率最少的投資品種,因此貨幣基金基本上也被認為是風險極低的投資,經常被作為最佳現金管理工具。

自然有人會問,保險的收益率怎麼算呢?

作為轉移風險的金融產品,萬能型的保險會有一個賬戶用來投資,每月公佈一次利息,這個比較好查。

保障型的保險則是沒有寫明收益率的,但其實投保人的長期保險仍然在持續增值,體現在保單的現金價值之中。

如何對保障型保險的收益率進行量化?最好的方法是看這張保單在設計時的預定利率

預定利率是保險公司將收取的保費扣除責任準備金和應付成本之後,剩餘的保費用來投資,預期可以達到的收益率。是保險公司能否盈利的核心!

預定利率定的越高,保險公司的盈利壓力就越大,但是體現在客戶利益上就是相同的保障保費更低

不過預定利率也不能無限制的上升,否則保險公司將面臨無法盈利甚至虧損的風險,最後損害的還是全體投保人的利益。

所以,監管對預定利率有規定上限,最高不得超過3.5%,萬能險的保底利率則不能超過3%。

諾,你看出門道了嗎?正是貼近國內一年期短期國債收益率,也就是無風險收益率來規定的。

在這個大環境下,國內保險的預定利率普遍在1.75%-3%之間,這個值是不會體現在合同之中的,但是需要在產品報備時報給保監會,因此你只要知道就行。

如果非要對保險產品的收益率進行量化,你可以近似認為,國內性價比最高的保障型保險產品,其年化收益率在3%;年金險、萬能險的年化收益率要高些,但大概也就在4%左右。

長期來看,保險的收益率和貨幣基金持平,但是流動性遠低於貨幣基金,轉移風險能力遠高於貨幣基金。

一定會有人說,你看對吧?保險的收益率是低呀,完全不可能跑過通脹吧?

好,請問什麼時候保險的作用是用來跑贏通脹了?

踢足球,讓守門員來當前鋒?

打籃球,讓後衛去打中鋒?

是誰給的勇氣,楊超越嗎?

保險可以抗通脹?這是個偽命題!

我臉盲,不知道是不是她

國內有很大一部分人群,以及所謂的磚家,對保險的功能定位存在重大的偏差。

在“保險觀察”看來,買保險的作用就是轉移風險,僅此而已。

跑贏通脹,要交給其他投資工具去完成,各司其職。投資是靠資產配置來完成的,而非某一個金融工具。

通脹的確難敵,但保險從來不是對抗通脹的工具。

對保險的準確定位就是:犧牲了流動性和更高的預期收益回報,用來換取約定時間內的風險保障,同時確保資產具備不低於市場無風險收益率的能力。

保險可以抗通脹?這是個偽命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