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下調亞太多國進口商品關稅 以行動支持自由貿易立場

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26日發佈通知稱,將從7月1日起下調部分亞太國家的進口商品關稅。分析稱,在面臨美國貿易戰壓力下,中國仍推動進口商品關稅減免措施,以行動體現出支持自由貿易的立場。

路透社26日報道稱,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當天發佈通知,要求海關總署自7月1日起,對原產於孟加拉國、印度、老撾、韓國、斯里蘭卡的進口貨物適用《〈亞洲-太平洋貿易協定〉第二修正案》協定稅率。新協定稅率較最惠國稅率有不同程度的下調。例如在農產品方面,大豆從3%降至零稅率。活鰻魚從10%降至6.7%,帶魚從12%降至8%。紡織原材料、家用空氣淨化機等工業原料或製成品的進口稅率也有所調降。

在這次的關稅調整中,中國將部分國家大豆進口關稅降至零。有分析人士表示,印度、韓國、孟加拉等國均非全球主要的大豆供應國。據路透社報道,印度2017年的大豆產量約為850萬噸左右。而根據美國農業部今年的相關報告,預計2018—2019年度,韓國大豆產量將達到10萬噸,孟加拉國大豆產量將達到152.8萬噸。

李永提到,中國大豆對進口的依賴程度較高,並非某個國家的進口就能滿足的,之所以下調對多個亞洲國家進口關稅,是為了能夠有更靈活、更多樣化的選擇,在大豆價格出現扭曲時及時做出調整。

路透社稱,考慮到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中國正加速從其他國家進口農產品等,以滿足國內經濟增長和居民消費需求。同時,中國與亞太周邊國家的經貿紐帶也因中國的貿易優惠政策而進一步強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