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元起投做小米股东?这到底是什么套路?

1万元起投做小米股东?这到底是什么套路?

专业人士提醒,从估值体系看,当前“独角兽”项目,尤其是优质项目,价格都不便宜,且不同于债权投资,股权投资要求投资人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因此要谨慎甄选投资项目;对于部分高收益,甚至不合规的平台产品,投资者做出理财选择时要警惕被“套路”。

“独角兽”

股权投资产品热销

该平台介绍称,“独角兽”项目的锁定期一般在5年及以上,由于规模体量不大、募集期一般在2个月以内,起投额度在100万元以上;今年3月份,其曾做过“蚂蚁金服”的股权融资项目,1000万元起投,累计融资2亿多元;今年5月份,该平台的“京东金融”股权产品曾在1个月内融资约7000万元,100万元起投,锁定期5年。

权益类投资在近三年来发展迅速。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底,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的总规模已达到7.89万亿元,占12万亿私募总规模的六成以上。

1万元起投

就能做小米股东?

该平台另外一项融资项目“顺丰速运”,则吸引了20余名投资人,分别投资了1万~13万元不等。根据公开信息计算,该项目的月投资收益率约为1.75%。

从2015年底开始,就有互金平台以股权众筹形式放出“新美大”等股权项目,投资门槛大致在数万元。“一般的股权投资门槛是100万元起投,有些平台甚至以10万元、20万元的原始股形式,把小米的股份拿出来卖,这绝对是骗人的。”华东地区某平台资深互金理财师提醒称,股权投资要小心“套路”。

上述理财师解释,投资市场主要分为两类: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债权投资固定收益,投资人不承担企业的发展风险;股权投资则不同,投资人要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如果一些投资机构在推广营销中做出收益承诺,实际上已经偏离了股权投资的本质,明股实债,甚至可能涉嫌非法集资。

投资“独角兽”

应小心甄别

此前一些“独角兽”的估值让很多投资人望而却步,如今却因为上市预期遭到疯抢。

市场上对于“独角兽”的看法不一。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表示,很多“独角兽”已经过了快速成长期,尤其是境外股市高涨时,部分“独角兽”股价很高,投资者分享“独角兽”成长红利的可能性不大。

对于股权投资项目,上述理财师认为,要看项目、看估值,首先选好东西,还要挑价格是不是适宜。而且,一个专业合规的平台要有基金销售、管理人的牌照,并按合规要求备案;另外,平台应出具所投企业的证照、许可证、年报及半年报等,还应提供出资证明;投资项目最多有两层结构,而且募集账户、托管账户隔离,托管金融机构会给出交易确认明细。

尽管监管对互金产品的营销宣传有严格限定,但部分平台仍在营销推广上“打擦边球”。因此,胡郁舒提醒,投资人在进行投资时一定要小心甄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