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為一窮二白時,任正非卻挖到了一堆優秀人才,他如何做到的?

在華為一窮二白時,任正非卻挖到了一堆優秀人才,他如何做到的?

PPS平臺合夥制管理諮詢事業部

前 言

如今的華為,已如日中天,不僅是世界通信產業的佼佼者,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民營企業中的絕對標杆。

數年來,從各種角度研究分析華為的文章浩如煙海,其中不乏一些頗有價值,筆者也一直在長期關注華為,今天就讓筆者與您一同搭乘時光的列車,倒回到三十年前,追尋華為誕生之初,一窮二白時,創始人任正非是如何挖到一堆優秀人才的奧秘。

這對於不管是缺人缺糧缺錢什麼都缺的創業企業,還是處在變革轉型期對優秀人才極度或缺的成熟公司,都具有非凡的借鑑意義。

1

山窮水盡疑無路,被逼無奈創華為

戰火綿延的1944年,任正非出生在偏遠貴州山區的一個鄉村教師家庭,家中兄弟姐妹七人,全靠父母一點微薄的工資度日,家庭常年困窘、拮据。

1974年任正非應徵入伍擔任技術工程兵,一干就是十一年,直到1985年軍隊集體裁員,才不得已離開部隊,輾轉來到深圳南油旗下的一家電子公司擔任副經理,不久因生意被騙導致公司虧損兩百萬而被除名,並因此欠下這兩百萬債務,後夫妻離婚,人生跌入谷底。

1987年,經歷完被騙、失業、失婚,帶著父母弟妹走投無路、只得蝸居棚屋的任正非,憑著心中不滅的信念,在人生最黑暗艱辛的時刻,與他人共同籌資21000元在深圳灣畔兩間簡易房裡創辦了華為。

在華為一窮二白時,任正非卻挖到了一堆優秀人才,他如何做到的?

2

技術財務全不會,眾人划槳開大船

在2012年初任正非為輪值CEO鳴鑼開道撰寫的內部文章《一江春水向東流》中,他是這樣回顧自己的創業之初:

我剛來深圳還準備從事技術工作,或者搞點科研的,如果我選擇這條路,早已被時代拋在垃圾堆裡了。我後來明白,一個人不管如何努力,永遠也趕不上時代的步伐,更何況知識爆炸的時代。只有組織起數十人、數百人、數千人一同奮鬥,你站在這上面,才摸得到時代的腳。

我轉而去創建華為時,不再是自己去做專家,而是做組織者。在時代前面,我越來越不懂技術、越來越不懂財務、半懂不懂管理,如果不能民主地善待團體,充分發揮各路英雄的作用,我將一事無成。

3

設計員工持股制,利益分享聚人才

已過不惑之年的任正非,深知自己不懂得企業經營管理,學習能力也已全面落後,但他抓住了一點,那就是成為一名組織建設者,平臺搭建者,通過設計一套好的機制來激發員工發揮聰明才智,分擔責任,分享利益,而不是把所有的權利和利益全部牢牢的捏在自己手中。

1990年,為解決公司經營所需的資金問題,也為留住人才與公司共同發展,華為率先開始推行內部員工持股計劃,當時在公司只要工齡超過兩年的員工就可以以一塊錢一股來購買公司的內部虛擬股權,公司拿15%的稅後淨利潤來跟擁有股權的員工分紅。

正是通過這種員工持股制度,讓員工有了除工資薪金之外還能獲取額外收入的機會,也讓員工從此翻身成為公司的主人,對自身工作崗位和對公司都有了更深的責任感,結果兩年後公司營業額就突破1億元大關。

當時的員工持股制,接近是全員持股,在獲取銀行融資極度困難的90年代初期,華為公司正是依靠這種內部融資的方式渡過了難關。1997年,華為的註冊資本增加到7005萬元,增量全部來自於員工股份。1998年至2000年,華為的內部股激勵機制一度讓華為的業績急速飈升,每股1元的認購價格一直延續到2001年,之後開始施行迭代版的員工持股制。

在華為一窮二白時,任正非卻挖到了一堆優秀人才,他如何做到的?

繼1990年至今,華為已成功實施了4次大型員工持股計劃,每一次均是在前一階段基礎上的迭代升級。華為現在全球員工超17萬人,其中持股員工超8萬名,差不多每兩名員工中就有一人持有公司股份,其中董事長任正非持股比例僅1.01%,員工持股的代表機構工會持股98.99%。

正是這一共擔共創共享的人才持股機制,大大激活了人才的創造力,激活了公司的效能,2015年華為全年營收達3900億,2016年達5200億,2017年突破6000億,增速達15.7以上,淨利潤的增長率更是超28.1%,華為成為當之無愧的巨無霸,屹立於中國民營企業之巔。

雖然華為沒有明確的提“合夥”,但半數員工持股,且始終堅持艱苦奮鬥的企業文化,這正是合夥創業的企業特徵。

4

企業競爭發展難,平臺合夥制來幫忙

在如今知識爆炸的年代,人力資本的地位正在顯著上升,越多越多的企業家已經主動、被動意識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想企業保有長久生命力,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在這種背景下,具有先天優勢的平臺合夥制正迅速在企業中推行。

合夥制在企業中的實踐類型,可以從三五種變幻出二三十種,華為的員工持股制只是合夥制的一種,那麼平臺合夥制是什麼?

1、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戰略動力機制;

2、是企業與人才共擔共創共享的合夥機制;

3、是企業分佈式組織管理與治理機制;

4、是區塊鏈與人工智能時代企業發展的新機制。

它重構了人才與資本的關係,過去是資本利用人才,現在是資本與人才共舞;重構了人才與組織的關係,過去是組織僱傭人才,現在是組織激活和承載成就人才;重構了人才與管理的關係,過去是管理控制人才,現在是管理為人才賦能。

回顧了華為,回到我們企業自身,我們該如何推行平臺合夥制?

首先要對原有平臺進行升級,構建出戰略平臺體和前端生態體,以更大的平臺來承載人才創新創業,併為其賦能;其次要設計出多類型多層次的合夥人系統,包括配套的估值模型、股權架構、會計核算體系等,是一套完整的體系,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量身設計,分階段實施導入。

在華為一窮二白時,任正非卻挖到了一堆優秀人才,他如何做到的?

平臺合夥制核心思想與架構

這需要企業高管層,尤其是企業創始人本人,一定要先對平臺合夥制從思想、理念到整套體系建立起一定的認知。

本文是對華為員工持股制和平臺合夥制的簡要介紹,更多深度文獻(包括系統知識和實操案例),讀者朋友們可在知嗒“一起創合夥人學院”盡情瀏覽,亦可添加筆者為好友共同切磋交流,希望可以助力您的企業成為您行業中的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