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阿里论京东,后面的路还很长

看阿里论京东,后面的路还很长

如果看财报,从 2017 年开始,京东的 GMV (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既定时间成交总额)增速在放缓,对投资者来说,这是个不好的信号。不过对行业里的人来说,GMV 这东西,谁知道有多少是刷单刷来的呢?京东和阿里都要应对第三方商家刷单的问题,但是阿里的反刷单系统能力是要高过京东不少的,毕竟多年的经验在那里。

从财报里看出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京东活跃用户的增长也在放缓,这意味着京东获取新用户多少遇到了阻力。一直以来,京东大手笔买流量,但现在已经是后流量时代,买来的流量如何更有效的带来新流量,想必京东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

看阿里论京东,后面的路还很长

相比阿里,京东还有一个劣势是淘宝本身就是一个电商搜索引擎,万能的淘宝,当用户想找一个非标商品的时候,默认的行为是去淘宝搜,这会强化淘宝的流量控制能力。而京东本身数据不足以提供这样的能力。尽管京东这几年也在通过第三方商家补充商品数量,完善覆盖度,但还差得太远。

从对第三方商家服务的角度看,两家做得都有很大提升的空间。按理说,京东应该做差异化竞争,对商家提供更好的服务,争取更多优质商家过来,可实际上,京东对商家的服务质量也没那么好,并没有形成口碑。相应的产品和技术的能力,也很一般。服务这东西,其实是公司基因的一部分,并不是想做就能做好。京东一直以来傻大黑粗惯了,想把活儿做细腻,做不出来。

第三方商家在京东上上架(阿里也一样),对比在拼多多上上架,效率是数量级的差异。后者快,不是没有原因的。

京东有好的服务,京东自营的物流服务仍然首屈一指,足够好。有人总嘲讽京东养了那么多快递员,说是累赘、包袱什么的,可是,京东也解决了那么多人就业,让那么多人有尊严的工作,这是一家公司巨大的社会价值。我们在讨论京东的时候,无论如何不应该忽略这一点。

看阿里论京东,后面的路还很长

前几天刘强东先生在一次会议上说,「京东目前有超过 16 万名全职员工,未来十年希望减少到 8 万人,或者员工每天只需要工作 2-3 小时」,拜托啊,员工听到这话得咋想?转眼间,就有人给你断章取义「刘强东宣布:京东将减员 50%」,你说尴尬不?再说,人家亚马逊有 54 万员工了,人家 AI 技术投入远高于业界诸多公司,贝佐斯可不会说未来裁掉一半人。认识新技术的重要性是对的,但信口开河就说明公司里没人给你普及技术到底是怎么回事。

京东在运营和产品的结合有点脑残。有时候用户能明白那些烦人的运营方式的原因,无非是为了 KPI 而已,但是,严重伤害用户体验的行为是不是应该遏制一下?仅举一例,在 Web 上访问京东,每次都要重新登录,而之所以不保留用户登录状态,无非是促使用户打开 App 扫一下,但这么一个动作,就可以有效保持 App 客户端的日活。这种小心思在这样大的公司里如果不杜绝,不知道会给多少用户带来麻烦。这种用户无比讨厌的事情,我怀疑京东的高级管理者根本不知道,有多少高管会完整的体验一下京东的购物流程呢?

京东的大机会或许是东南亚市场?不过竞争对手在东南亚布局也很凶悍,留给京东的空间也并不大。

与其在阿里后面亦步亦趋,或许京东需要一点新思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