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的我们》:是男女的性别对抗,也是个人和团队的博弈

《最优的我们》:是男女的性别对抗,也是个人和团队的博弈

浙江卫视偶像养成类节目《最优的我们》上周已经播出了第三期。从《蜜蜂少女队》、《天生是优我》到《最优的我们》,华少在做了两季女团养成节目之后,又找来21位少年少女,开启新一轮的男女混合养成。

《最优的我们》:是男女的性别对抗,也是个人和团队的博弈

2017年夏天互联网三大选秀《中国有嘻哈》、《明日之子》、《2017快乐男声》分庭抗衡,今年的选秀养成依然在网络平台进行。

前有《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百位练习生和六位导师的强大配置,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而接下来《明日之子》第二季、《中国新说唱》也将陆续回归。

去年《天生是优我》收官后,冷眼君采访总导演华少时,他就表示节目一定会做下去。如今节目更名回归,在市场和行业的大环境作用下,也融入了一些其他选秀的元素,比如经纪人、主题曲公演、导师公演、赛道的划分等。

《最优的我们》:是男女的性别对抗,也是个人和团队的博弈

作为卫视仅存的一档偶像养成类节目,《最优的我们》的存在确实很有勇气。由于平台和政策的限制,节目不能有淘汰的设置,这也是这系列节目一直以来的束缚。

第二是不能有投票的设置。虽然现场是有观众投票,但是这个过程不能在节目中呈现,只能改为由“经纪人和教头商议得出结果”的说辞。

从前三期来看,节目保持着不错的制作水准。团队对这个题材的掌控也越来越好,男女对抗的模式也让偶像养成类节目有了新看点。

《最优的我们》:是男女的性别对抗,也是个人和团队的博弈

《最优的我们》:是男女的性别对抗,也是个人和团队的博弈

非淘汰的养成模式,男女对决强调性别差异

《蜜蜂少女队》海选过后,由谢霆锋和吴奇隆两位教头带队比拼,通过替换的规则实现队内的逐步优化。

《天生是优我》只有13位少女和罗志祥一位教头,优我少女向各国女团发起讨教,决定她们能否出道。

《最优的我们》依然保留不淘汰的核心,21位少年少女作为预备艺人,由潘玮柏和萧敬腾担任教头分别带队进行比拼,竞争各种资源。

《最优的我们》:是男女的性别对抗,也是个人和团队的博弈

韩国去年十月推出的三档选秀节目《MIXNINE》、《The Unit》、《Stray Kids》都包含男女对抗的元素。

KBS《The Unit》是已出道但没有知名度练习生的回炉选秀,以男女对战的形式,最终由导师和观众投票选出男、女各9人出道。

《MIXNINE》是JTBC和YG联合打造的男女混合选秀,初期由YG社长杨贤硕选人,之后由观众投票。男队在节目中胜出,原定9人在今年四月出道。但因为各经纪公司和YG意见难以统一,组合最终出道告吹。

由M-net和JYP推出的《Stray Kids》初期是JYP男、女两组练习生的对抗,男队胜出后则转为男团的出道选拔。

《最优的我们》:是男女的性别对抗,也是个人和团队的博弈

而在国内的卫视或网络平台的偶像养成节目,让男、女练习生分组同台对抗,《最优的我们》应该算是头一个。性别是天然的阵营划分,男女对抗成为最大的辨识度,节目也一直在向观众强调这一点。

首先是通过包装带来的视觉识别,男女队分别对应蓝、粉两个色调,每个场景的舞美,主舞台和每个人姓名条的M、W元素都很有记忆点。

《最优的我们》:是男女的性别对抗,也是个人和团队的博弈

《最优的我们》:是男女的性别对抗,也是个人和团队的博弈

当年《蜜蜂少女队》的视觉呈现就做的很不错,六边形的蜂巢元素充满演播室的各个区域,字幕包装也都统一使用蜂巢的主视觉。

《最优的我们》:是男女的性别对抗,也是个人和团队的博弈

然后是观众镜头的反打和分数对比。在女队表演时、表演结束后镜头会给到情绪激动的男观众,男队表演时则让女观众出镜。

《最优的我们》:是男女的性别对抗,也是个人和团队的博弈

现场共有180位男观众和180位女观众给选手打分,观众的分数分开呈现。比如男队的龙泓昊共获得290分,其中女观众给了168分,男观众122分;女队的赵小棠获得的239分中,154分来自男观众,女观众只有85人投票。

《最优的我们》:是男女的性别对抗,也是个人和团队的博弈

几乎每一次打分,男女观众的倾向性都十分明显。公布完得分后,华少都会再次进行强调,“女性经纪人给出的分数并不高”、“大部分分数来自男性经纪人”。

在这一基础上,男女选手采访时的相互评价再次体现了基于性别的不同视角。面对女队的夏衣旦,男生们都给出了“太美了”的评价;而男队18岁的宋文鑫被认可的是“小男孩的那种魅力”。

《最优的我们》:是男女的性别对抗,也是个人和团队的博弈

《最优的我们》:是男女的性别对抗,也是个人和团队的博弈

通过观众、华少、选手三方的表达,让我们看到了如此鲜明的倾向性。这其实也体现了当下男团女团不同的粉丝群体和生存现状,性别差异带来的吸引力是最轻松的。

《最优的我们》:是男女的性别对抗,也是个人和团队的博弈

个人和团队利益冲突,刻画出真实人物关系

第一期节目由男女两队进行竞演,是团队歌曲资源的竞争,也关系到拥有巨大优势的“种子”选手的名额。胜出的男队获得了专属的歌曲资源,拥有两个预备种子名额,而女队只有一个种子名额。

《最优的我们》:是男女的性别对抗,也是个人和团队的博弈

第二、三期是导师公演分组带队,10位男女进行一对一单人对决,争取5个优化的复试名额。种子选手直接进入复试,并可以替本队失败的选手再次发起挑战而不影响自身的名额。

大规则上完成了从团队到个人的对决转换,但实际上每个环节个人和团队的利益都是紧密相关的,这就带来了前几期的矛盾点。

在选择教头的环节,选手依次进入教头的房间说服教头。这个时候选手就面临一个问题,是从自身的角度选择,还是得为整个团队考虑。

《最优的我们》:是男女的性别对抗,也是个人和团队的博弈

种子赵小棠什么时候出战,牵扯到她和团队、队友、教头之间的关系。从她的立场出发,希望挑战最强的对手,赢得光彩输的大方;但对于团队来说,不能随便出去当炮灰,一定得拿回一个名额。

前四轮每一次失利后,萧敬腾会先表达自己的意见,再由赵小棠做出选择。每位女生都期待着赵小棠替自己拿回名额,又希望最终团队能够胜利,这个内部矛盾是持续的看点。

《最优的我们》:是男女的性别对抗,也是个人和团队的博弈

从男队、女队的对抗来说,我们看到了少女队两次绝地反击的故事。在自荐种子和自荐单人对决的过程中,两队的态度截然不同。男生全员跃跃欲试,女生倾向于不参加竞争。

在失去歌曲资源之后,女队唯一的预备种子赵小棠战胜两位男生成为真正的种子。在4比0的落后男队情况下,赵小棠替左卓战胜了宋文鑫,最终两队都拥有3个复试名额。

《最优的我们》:是男女的性别对抗,也是个人和团队的博弈

这样的故事无疑是观众爱看的,两次替团队扭转局势,节目也完成了赵小棠这一重点人物的塑造。李之繁、宋文鑫、娜日等选手在团队内部的专业分工也较为明确,团队的共性、内部的人物关系和个人的性格特点都得到了初步展现。

《最优的我们》:是男女的性别对抗,也是个人和团队的博弈

选手依次选择教头的环节意义不大

相比《天生是优我》中后期把篇幅集中在讨教的舞台部分,《最优的我们》对于真人秀的掌控更加到位。当然节目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让选手选择教头的环节设置。

《最优的我们》:是男女的性别对抗,也是个人和团队的博弈

选手以个人为单位依次进入教头训练室,说服自己喜欢的教头。最终教头根据选手的选择,再选择自己要带的队伍。

冷眼君本来以为两位教头会根据选择的结果带两支男女混合的队伍,或者被多数男生选择的教头就带男队。但到头来选手只是在向教头表达心意,“说服”的这个举动对教头的选择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最优的我们》:是男女的性别对抗,也是个人和团队的博弈

教头的选择本来也是渲染了很久的一个叙事重点,如果两人选择了同一支队伍,就会出现选手反选的情况,而这里却因为剪辑的版本差异影响了观看。

在宣布潘玮柏选择了男队之后,下一个镜头就切换到了练习室马蜀君和魏冰雪对选手说“希望大家在两位教头带领下好好表现”,进入个人优化考核环节。

《最优的我们》:是男女的性别对抗,也是个人和团队的博弈

爱奇艺的版本里,两队确定了五个出战人选之后,才宣布萧敬腾选择了女队,并且重复了5分钟选人的内容,而腾讯的版本则没有没有这个片段。

对于没有看过卫视版本的网友来说,可能都搞不清到底哪个才是最终的节目版本,造成对内容的混乱,希望后续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最优的我们》:是男女的性别对抗,也是个人和团队的博弈

虽然两位艺人、21位选手的配置跟同类型节目实在没法比,但作为仅存的电视养成真人秀,《最优的我们》还是值得一看。

个人赛道的考核结束后,男女队将各自分成三、四人的小团体完成小组赛道的考核。后续团队和个人的优化,冷眼君将持续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