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中國芯留活路?美國或考慮半導體設備這個底牌

集微網消息(文/小北)昨天,應用材料、科磊(KLA-Tencor)、MKS Instruments、泰瑞達(Teradyne)等半導體設備廠商的股價紛紛下跌,ASML最高下跌了4.71%。這與美國國家安全會議、美國商務部擬加強技術出口管制有著一定的關係。

其實,本月早些時候美國政府發佈加徵關稅商品清單後,便有分析師指出,美國可能宣佈對出口到中國的商品實施新的管制,若包括中國芯片製造商需要的半導體材料等,這將對芯片類股票產生重大影響。如今,恰恰印證了這一點。

華爾街日報稱,美國財政部正在起草規定,對於白宮所稱的參與“工業重要技術”的公司,將禁止中資股權在25%或更高的公司對其展開收購。此外,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商務部正在制定加強出口管制的計劃,意在阻止這類技術出口到中國。這兩項計劃將於本週結束前公佈,意在阻止“中國製造2025”戰略列出的項目。

目前看,半導體設備是否會被特朗普政府納入出口管制清單尚不清楚。但是透過以上半導體設備廠商的股價表現,可以看到市場對此表現出的擔心。

前十大半導體設備廠商中,美國廠商佔據了近一半的席位。而半導體設備一直是我國最薄弱的一個環節,主要依賴於進口。

在我國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的背景下,國際半導體設備廠商紛紛表示要助力中國半導體成長,並看好自身在中國市場的機遇。據Cowen & Co.分析師Krish Sankar的統計數據,在中國市場,應用材料、MKS Instruments、泰瑞達、科磊、科林(Lam Research)、ASML分別帶來了21%、19%、18%、17%、15%、9%、7%的營收。

穆迪(Moody`s)分析師Richard Lane認為,如果美國政府真的限制廠商將半導體設備出售給中國,我國的芯片企業根本找不到可替代的供應商,無法獲取生產線所需要的尖端設備。

若特朗普政府將半導體設備納入出口管制清單,受傷的將不止是中國半導體企業。

以科磊和科林為例,2018財年第3季度,中國市場佔科磊營收比重高達19%,為僅次於韓國的第二大市場;中國市場佔科林比重高達17%,為其全球第二大市場。

儘管美國半導體設備供應商的對我國半導體企業而言至關重要,但我國設備製造商也在逐漸崛起,其製造技術水平已經取得一定進步。據悉,在8英寸製造的主要關鍵設備方面,刻蝕機、離子注入機、薄膜生長設備、氧化爐、LPCVD、退火爐、清洗機、單晶生長設備、CMP設備、封裝設備等產品基本形成國內配套能力,技術水平基本可以滿足用戶要求。預計今年將有40多種裝備可以通過生產一線用戶的考核,並進入採購程序;部分國產12英寸設備在生產線上實現批量應用。(校對/落日)

不給中國芯留活路?美國或考慮半導體設備這個底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