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到了退休年紀,沒繳納社保,如何養老?

在廣大農村地區,養老是亙古不變的難題,由於農民沒有正式工作,沒有社會保險,也極少有農民給自己買商業保險,到了晚年無法從事體力勞動之後就斷了收入來源,根本沒有退休金和養老金一說。靠著之前微薄的積蓄很難支撐自己的老年生活,因此大部分還是依靠子女。但現在很多農村地區開始允許農民補繳養老保險,引起了農民的廣泛關注。根據農村養老保險的補繳要求,男性滿45歲、女性滿40歲就可以補繳養老保險,但是最多隻能補繳10年;男性滿60歲、女性滿50歲可以一次性補繳15年養老保險。

農民到了退休年紀,沒繳納社保,如何養老?

在2014年以前,是存在農村人不繳納新農保也可以領取養老金的情況。但是那是在農村養老保險剛開始的時候,現如今是沒有那樣的好事了。根據2014年以前的規定,60歲前沒有繳納職工社保或者農村養老保險的人,在退休後可以一直領取養老金。不過根據2014年以後的新規,農民不繳納養老保險,是沒有退休金的!但是農民可以補交的,一次性可以補交15年的,並且本著自願的原則,還劃分了若干等級,年交費額100至2000千不等,當然了,到60歲以後領取的金額也有很大的差距。

農民到了退休年紀,沒繳納社保,如何養老?

農民如果想日後有養老金,需要交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一、 繳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

在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計算養老金上不分戶口性質,統一根據繳費年限、繳費基數、退休時社平工資、個人帳戶累計儲存額帶入養老金公式計算。

繳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基數越高,養老金也越高。繳費基數一般在社平工資的40%-300%之間,所以儘量按高一點的基數去繳納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是影響養老金最主要的兩個原因,繳費時間越長,繳費基數越高,退休後領到的養老金就越多。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多繳多得。

農民到了退休年紀,沒繳納社保,如何養老?

二、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標準比較低,退休時養老金由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組成。其中,基礎養老金由政府補助的財政性資金,標準全市統一。目前北京城鄉居民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610元,同單位退休或個人靈活就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相比待遇最低。

農民到了退休年紀,沒繳納社保,如何養老?

另外,國家還有對於失地農民的養老金補貼政策,對於失去土地時年滿45歲但是沒滿60週歲的男性,和40歲到55歲之間的女性,失地養老保險將採取個人和村集體、政府部門共同承擔。個人承擔20%,村集體承擔30%,政府部門承擔50%,繳滿15年,就可以領取失地養老金,如果沒繳滿15年,則不能領取失地養老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