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產品席捲世界,但它殺死了趣味

蘋果產品席捲世界,但它殺死了趣味

曾經,造訪蘋果的網站或商店,你會看到各種各樣的顏色。但現在……

喬布斯在1997年重回蘋果之時,他為這間總是在銷售米色盒子的公司,注入了色彩和活力。

一年多後,他推出外型有如氣泡的iMac;那和市面上的電腦完全不同,也重振了蘋果。好一陣子,蘋果依循這樣的設計潮流,推出愈來愈具野心和趣味的產品,包括最早的iPod、iBook G4、Power Mac G4 Cube,以及iPod Nano、Touch和Shuffle,甚至是iPhone 5c。

今日,你在蘋果產品上能見到的顏色,只有黑、白、各種灰色,以及偶爾一見的金色;我們甚至連玫瑰金都沒有了。真正的色彩,全都留給了錶帶和手機殼等配件。

過去十年裡,一定是有什麼事出現了改變。

或許是蘋果僱用了來自Burberry的阿倫茲(Angela Ahrendts)掌理零售部門,而且她在公司內部的影響力愈來愈大。或許那只是因為金屬看起來比塑膠更高檔。無論原因為何,2018年的蘋果,看起來、做事起來都更像精品品牌,而非消費性科技品牌。

蘋果產品席捲世界,但它殺死了趣味

真正的色彩,全都留給了錶帶和手機殼等配件

在iPhone之前(以及iPhone推出之後的一段時間),手機的設計超級瘋狂。有滑蓋、奇怪的按鍵佈局、摺疊式鍵盤、可以移除的前後蓋,甚至還有軌跡球。Nokia有一整個系列的手機,似乎完全是為了嘗試新想法。老實說,它們全都行不通,但嘗試還是非常有趣。

iPhone推出之後,到了11年後的今天,也可以說是仍舊保有賣座王座(去年蘋果賣出了超過2億支iPhone)。此外,它也定義了現代的智能型手機設計。

過去十年裡,所有人都急著複製蘋果做的事。數十間Android智能型手機制造商模仿iPhone X的屏幕上方凹口,許多廠商也和蘋果一樣,移除了Home鍵和耳機孔。有些甚至還和iPhone一樣使用玻璃背蓋,即使技術上根本沒有必要。簡言之,現在,手機的外型差異愈來愈小,無論是500或1000美元的手機都是如此。

蘋果將產品煉成幾近無可言喻的玻璃金屬結合體,並將這樣的美感概念帶入整個消費電子產品市場,也熄滅了公司之內與產業之內的大部分趣味。

今日,再也沒有智能型手機敢於承擔真正的設計風險(Motorala Moto Z3 Play或許是唯一的例外,希望我們會想為手機裝上模塊化配件),因為看起來像是iPhone似乎相當行得通。除了智能型手機外,高端筆電也在模仿Macbook,平板看起來都差不多,其他的產品基本上依然是個黑色的盒子(任天堂則是個離群者,仍舊在打造真正創新又充滿趣味的消費性科技產品)。

目前已有跡象顯示,趣味正在慢慢重回蘋果。蘋果最近的HomePod廣告,由奧斯卡得主瓊斯(Spike Jonze)執導、FKA Twigs演出,非常有趣且廣受好評。蘋果利用Animoji製作的音樂錄像帶也十分可愛。

蘋果上一次推出真正具革命性、讓觀眾驚豔無比的產品,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或許,蘋果很快就會再次推出這樣的產品(蘋果暗示將推出真正足以改變擴增實境的事物),但它那注重優雅的美感概念,可能永遠都不會讓路。

蘋果產品席捲世界,但它殺死了趣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