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汪启楠:《脱身》“不是烧脑谍战,是浪漫喜剧”

电视剧《脱身》究竟是“烧脑谍战”还是爱情喜剧?九年后,陈坤回归小荧屏,但“电影演员演电视剧容易走下神坛”?其“搭档”万茜在剧中演的特工实在是太笨了?

由陈坤、万茜主演的电视剧《脱身》正在东方卫视热播,除了陈坤+万茜的“乾坤夫妇”组合,还有廖凡、王耀庆等实力派演员加盟。

目前,《脱身》的豆瓣评分6.9,收视率位居同时段的前三名,得到了大部分观众的认可。

但也有争议,由于《脱身》在前期宣传时曾定位为“悬疑谍战”,在开播后,想要追谍战、玩烧脑的观众会觉得,“菜鸟特工”的部分节奏慢、主角笨,“这不像是一部烧脑谍战剧,更像是一部搞笑爱情剧”,错误的标签会让剧减分。

为此,《脱身》的编剧兼监制汪启楠特意在豆瓣发文解释,初衷就是想做一部带冒险元素的浪漫喜剧。日前,他接受了媒体群访,坦诚回应了种种尖锐提问。

人设:“乾坤”夫妇受期待,菜鸟特工惹争议

《脱身》开播前,观众就很期待陈坤+万茜的组合。

《脱身》是陈坤在小荧屏的回归之作,距离他上一部电视剧作品,已有九年。

从《像雾像雨又像风》里的陈子坤,到《金粉世家》里的金燕西,他曾是演技和颜值的双重代表。

编剧汪启楠:《脱身》“不是烧脑谍战,是浪漫喜剧”

观众也看好万茜,《大唐荣耀》《三国机密》《海上牧云记》《猎场》……近两年,她开启了电视剧的霸屏模式,国民度和演技兼备。

编剧汪启楠:《脱身》“不是烧脑谍战,是浪漫喜剧”

陈坤在剧中一人分饰两角,吊儿郎当的小市民乔智才vs高贵严肃的大物理学家乔礼杰。

为凸显两人的不同,陈坤刻意表现出乔智才的古灵精怪,观众却对这个“痞子少爷”的人设不太买账。甚至有观众评论:“电影演员拍电视剧需谨慎,很容易走下神坛”。

万茜的角色也有争议,“智商低”、“拖后腿”、“谍战剧中的傻白甜”……因为在前几集,万茜饰演的黄俪文实在太蠢了。

第一二集里,黄俪文明知道已被保密局盯上、全城搜捕,却丝毫没有改变自己的装束,小礼帽+大衣+高跟鞋的显眼装扮,还提着装有发报机的箱子招摇过市。

编剧汪启楠:《脱身》“不是烧脑谍战,是浪漫喜剧”

此后,因为误以为某律师是地下党,黄俪文和乔智才蹩脚地跟踪对方,甚至直接跟着对方闯入私人诊所,三两下就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菜鸟特工”的种种行为,看得观众很焦急。

编剧汪启楠:《脱身》“不是烧脑谍战,是浪漫喜剧”

南都:几位主演是你选的吗?

汪启楠:对,所有主演都是我跟投资方商量好后,请他们出演的。

汪启楠:首先是因为合作过《寻龙决》,我们有信任的基础。第二是他看完剧本以后非常喜欢,想挑战这个角色。他没有演过这种偏喜感的角色,之前都是贵公子型的,他很有兴趣去塑造这种小人物。

南都:为什么找陈坤来演男主角?

汪启楠:第一,他是一个有观众影响力、市场号召力的演员,这是不可回避的一个考虑。

最近这几年,他一直追求自己没有尝试过的角色。本来他只要演一些帅酷的角色,就能满足观众和影迷,但他主动走出了安全区,去尝试更多的角色。我觉得这样的演员,一定会成为真正的表演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所谓的明星。

编剧汪启楠:《脱身》“不是烧脑谍战,是浪漫喜剧”

南都:他身上的哪些气质与角色相符?

汪启楠:乔智才跟乔礼杰是双胞胎。乔智才的俏皮、善良、温暖跟日常生活中的陈坤契合,他们有很多相似点。而乔礼杰帅气、高贵、有教养的形象,则相对符合他之前塑造的人物形象。

南都: 播出后,观众对两位主演的表演有一些负面评价,你怎么看?

汪启楠:我觉得他们都走出了各自表演的安全区。但因为塑造的角色跟观众心中既定的印象有差距,所以有些观众会接受不了。现在只播了一半不到的内容(采访时播出剧集尚未过半),我这么说可能没有说服力,但随着剧情发展,观众会看到他们是怎么用表演,细腻地表现出角色的成长和变化的。

南都:有观众提出,陈坤演得有些浮夸,台词功底也没有电影中那么好,你怎么看?

汪启楠:头几集观众会觉得这个人很浮夸、油腔滑调,甚至唯利是图。但随着剧情发展,观众从他的的外表走进内心,会发现这个人其实并不像表面那样。

编剧汪启楠:《脱身》“不是烧脑谍战,是浪漫喜剧”

他的内心很纯洁,遇到自己喜欢的女生,就像高中生一样手足无措。另外他有责任感、有担当,对家人和恋人无私付出。还有他很机智、勇敢。

因为乔智才有一个由外及内的过程,所以需要观众往后看,如果能看到这个人物的发展过程,观众就会觉得演员的处理真的很细腻。

南都:观众认为陈坤的表演不如他在电影里的表现,你觉得公平吗?

汪启楠:对于陈坤的表演,我不能说公平不公平。在公平的角度来讲,任何观众对于演员的表演、编剧的剧本,都有评判的权利。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我不能说喜欢的就是公平,不喜欢的就是不公平,这对观众来说也不公平。

电影跟电视剧的篇幅不一样。电影会集中展现一个人物不同的侧面,电视剧则能把观众带入到人物中。我觉得在这部戏里,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的维度,陈坤的表演都是非常出色的,没有办法从电影和电视剧的这两个角度来去评判、去对比。

南都:观众觉得,黄俪文的人设不是很讨喜,傻白甜、智商低、不断搞破坏?

汪启楠:她不讨喜是因为很多观众认为,一部谍战剧里,女主角应该是一个特工,对待事情不应该是这样的反应。

首先当时是1949年,国共战争胜负早已分明,国民党人内心知道大势已去,都在找退路,它不像内战刚开始时那种你死我活的状态。所以在这个背景下的故事,一定不会像观众期待的谍战戏一样烧脑。

编剧汪启楠:《脱身》“不是烧脑谍战,是浪漫喜剧”

其次,黄俪文虽然是从解放区来的,但她不一定就代表我党地下工作者的形象。她的丈夫是一个地下工作者,但我党的纪律是非常严格的,他不会随意透露自己的工作。而她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在面临一些突发事件时,她的反应应该是接近于常人的。如果她表现得很专业,反而不合常理。

再者,她并不是一个傻白甜。有一些细节已经体现了,例如她的记忆力超强,在关键的时候她很有立场、很勇敢。虽然她没有经验,甚至有些鲁莽,但她不笨,后面她会慢慢成长。

剧情:烧脑谍战?浪漫爱情!

第一集第10分钟,黄俪文的丈夫张晓光(王耀庆饰),在开秘密会议时,被保密局的人突袭,下线。第16分钟,政治犯老郭(廖凡饰),知道乔智才会被人设计乱枪打死后,决定替他去死,下线。第33分钟,地下党员老叶(王景春饰),把箱子托付给黄俪文后,为掩护她逃走,主动开枪暴露自己,下线。

编剧汪启楠:《脱身》“不是烧脑谍战,是浪漫喜剧”

老郭(廖凡饰)

不到一集的时间里,王耀庆、廖凡、王景春三位“戏骨”相继下线,至少第一集的节奏快、很带感,拍出了悬疑美剧的感觉。

编剧汪启楠:《脱身》“不是烧脑谍战,是浪漫喜剧”

老叶(王景春饰)

然而从第二集开始,观众疑惑了,节奏变慢、剧情巧合过多,菜鸟特工实在太“

”了。

黄俪文提着装有发报机的箱子,恰好遇上了提着装有重要账本箱子的乔智才,两人的箱子恰好是同款,又那么巧地在慌乱中互换了箱子。黄俪文的新家,恰好和乔智才家在同一条弄堂;黄俪文的妈妈和乔智才的爸爸,又恰好是青梅竹马……

编剧汪启楠:《脱身》“不是烧脑谍战,是浪漫喜剧”

有观众觉得,剧情不够烧脑,过多的笔墨着眼在了男女主的感情上。

例如,黄俪文安慰活在弟弟光环下的乔智才:“你的家人没有看不起你,只不过你跟他们不一样而已。我跟我的家里人也不一样。”

组织要求黄俪文和乔智才保持距离,被冷落的乔智才抛硬币求答案,“她讨不讨厌我?”一次、两次、三次,硬要得出“不讨厌”的结果。面对赶来的黄俪文,喝醉的乔智才死皮赖脸地问:“你不讨厌我,对吧?

编剧汪启楠:《脱身》“不是烧脑谍战,是浪漫喜剧”

也有观众评论:“不想知道他们怎么脱身,只想看他们如何脱单!

编剧汪启楠则认为,不能用“烧脑谍战”去定义这部剧,他想写的就是一部浪漫喜剧。然而,喜剧元素会不会削弱了剧情的紧张感?

编剧汪启楠:《脱身》“不是烧脑谍战,是浪漫喜剧”

南都:《脱身》不能以谍战剧的审美标准来看?

汪启楠:这部剧的创作起点就不是烧脑谍战。两位主人公都是普通的年轻人,并不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特工,他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这些事情。只是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他们必然会接触到一些秘密工作或者突发事件。

我想写的是两个普通的年轻人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所面临的爱情、亲情的考验,以及两人相知相遇相爱的历程。

当然它有谍战的元素,但只是其中之一。

南都:那《脱身》应该怎么定位?

汪启楠:现在没有一个固定或现成的标签可以贴上去。我觉得它是一部浪漫、细腻的情感大戏,中间还有很多轻喜剧的元素。

南都:很多观众依然认为这是部“谍战剧”,会从谍战逻辑上挑刺,你怎么看?

汪启楠:因为没有现成的标签,所以前期宣传可能会有一些惰性,当时比较简单粗暴地归类成谍战剧,甚至归类成烧脑谍战剧。

烧脑谍战跟我们这部戏的风格差的很远。如果观众抱着烧脑谍战的期待来看的话,肯定会觉得不满足,甚至会觉得这部戏节奏慢。但如果是抱着看一部细腻情感戏的话,我相信观众会觉得这个戏还是挺有意思的。

编剧汪启楠:《脱身》“不是烧脑谍战,是浪漫喜剧”

南都:《脱身》演到现在,似乎是靠各种巧合、误会、意外在推动剧情?

汪启楠:一开始唯一的巧合是乔智才和黄俪文两个人的相遇。有一些观众认为的巧合,其实细节铺陈得很清楚,并不是巧合,这需要观众给一些耐心,以免错过很多细节和信息的传递。

因为前18集呈现的是浪漫爱情喜剧的内容,自然免不了会有人为设定的巧合,从喜剧角度来说,这是常用的手法。

如果是烧脑谍战剧,写作和处理方法会完全不一样。因为剧的前期宣传和实际风格出现偏差,导致观众觉得不满足,这是我们需要道歉的。

作为一个编剧或是监制,对于观众的批评,要非常客观、虚心地去接受、去反思。

但一部剧总会面临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的情况。我不可能让所有的观众都喜欢,每个观众的口味是不一样的,要追求所有的观众都喜欢,是特别难的一件事情。

编剧汪启楠:《脱身》“不是烧脑谍战,是浪漫喜剧”

南都:菜鸟特工的部分观众觉得节奏慢了一点。

汪启楠:这是我的原因,要向他们道歉。如果他们期待看的是谍战戏,的确会觉得菜鸟特工谍战的内容少。

这条谍战的线不是从头到尾贯穿的,而是在层层推进。他们中间会面临家庭、兄弟、姐妹之间的难题。所以要追谍战这条线的观众会觉得节奏很慢,这个真的是很抱歉。因为一开始想写的是两个普通人的故事,所以没有专注谍战这一部分。

南都:节奏什么时候会快起来,出现高能情节?

汪启楠:节奏快不能指剧情的节奏,因为这不是强情节的戏。高能的情节可能更多在于情感的爆发。人物经过前期的磨合,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有人物情感本身的挑战、家庭的挑战、地下工作的任务……随着剧情发展,高能的情节会比之前多很多。

从戏剧能量上来说,20集开始能量会越来越大,不是情节上的那种大,而是戏剧能量的提高。

编剧汪启楠:《脱身》“不是烧脑谍战,是浪漫喜剧”

南都:这部剧在剧情的处理上是如何规避套路的?

汪启楠:喜剧写作本身有很多套路,我并没有刻意回避这些套路。我的重点还是放在人物上面,力图能够细腻地表达出人物的情感。尤其是两个普通的年轻人,他们在相知相遇相爱后如何面对各种事件,包括社会的事件、家庭的压力、各自本身的冲突……我的着力点是刻画他们的情感发展。

南都:对于他们在乱世中的爱情,你觉得让现代观众产生共鸣的地方是什么?

汪启楠:身处乱世,面临各种变故,他们对自己的命运没有太大的把控能力。但因为爱情,每个人都为对方无私付出,试图和命运抗争,这是会打动观众的。

编剧汪启楠:《脱身》“不是烧脑谍战,是浪漫喜剧”

制作:一人饰两角,期待专业同框

陈坤一人分饰双胞胎兄弟,是《脱身》的一大噱头。

同是双胞胎兄弟、一人分饰两角,观众难免会拿《脱身》和上一年的大热网剧《白夜追凶》作对比。

编剧汪启楠:《脱身》“不是烧脑谍战,是浪漫喜剧”

从表演上看,陈坤已经很尽力地去表现两兄弟的不同,乔智才是机灵调皮,乔礼杰是严肃正经。

但观众期待看到的是像《白夜追凶》里的同框对手戏。在《脱身》前期的剧情里,兄弟俩只有“伪”同框。大乔露了正脸,小乔就只有一个背影;小乔刚走进画面,大乔就立刻走出画面……

编剧汪启楠:《脱身》“不是烧脑谍战,是浪漫喜剧”

观众觉得很不过瘾,编剧汪启楠解释,后半段剧情会有更专业的同框。

《脱身》里两位主角精致的服化也引起了观众的注意。

万茜一出场,驼色大衣+浅棕半身裙+黑色中跟鞋,还搭配了小礼帽和丝巾,妥妥的上海大小姐装扮。此后的每套服装也同样精致,不同的大衣还搭配了不同色系的高跟鞋。

编剧汪启楠:《脱身》“不是烧脑谍战,是浪漫喜剧”

陈坤的搭配同样时髦,风衣+高领毛衣的搭配,堪比韩剧男主。

编剧汪启楠:《脱身》“不是烧脑谍战,是浪漫喜剧”

南都:有观众反映,双胞胎的镜头两张脸同框的部分太少,是什么原因没做特效?

汪启楠:第一是开始时两人的对手戏不多,所以没有用到很多的技术效果。但后面双胞胎的戏多了之后,我们请了电影团队来做双胞胎同框的效果。

第二是陈坤本身的表演足够区分两个人,从形态、表演、台词的处理,观众都能看明白。我觉得技术手段不是必须的,能够把事情讲明白就可以了。

现在有些效果是很难的。如果兄弟俩有身体接触的话,同框效果很复杂,需要用换头或是其他的技术手段,在后半剧情双胞胎故事加强以后,这些技术观众会看到。

编剧汪启楠:《脱身》“不是烧脑谍战,是浪漫喜剧”

南都:这部剧的服装造型看上去很有质感,也有观众说,这部戏是“有钱人的谍战”,比如出门都是打黄包车,主角都不差钱,请问在置装上投入多少?会不会担心有点不接地气?

汪启楠:剧中,镇宁邨的环境在上海西区,的确是有钱人家,至少是中产阶级。我表现的这个弄堂的整体氛围就是这样的,背景设置就是这样,是符合这些人物的。

服装上我们花了很多心思,美术指导、服装指导、造型指导,都是上海人。

尤其美术指导是老上海人。那个年代的上海,从世界角度来说,都是很时髦的一个城市。所以衣服并没有脱离那个年代。

编剧汪启楠:《脱身》“不是烧脑谍战,是浪漫喜剧”

有观众说剧里出现了巴宝莉,但巴宝莉在30年代就已经有了,乔智才穿的那件巴宝莉风衣就是真正的古董,40年代的。

我们前期准备的时候,收了大量那个年代的衣服,现在穿也不过时,还是很时髦。

编剧汪启楠:《脱身》“不是烧脑谍战,是浪漫喜剧”

南都:大家对《脱身》的期待很高,但目前好像口碑和反响都没预想的“爆”,是这部剧比较慢热?你对此怎么看?

汪启楠:对,现在口碑的确没有爆。电视剧跟网剧不太一样,网剧观众的指向性很明确,喜欢这个类型的观众会一直追这个戏。而电视剧是面对所有的观众,打开电视就可以看。

我觉得一部戏有一部戏的命运,会找到喜欢它的观众。如果口碑爆,作为创作者我会很开心;如果没有爆,我希望戏播完,观众能对它有更客观的评判。

我希望这是一部能经得起反复咀嚼的戏。当观众回看这部戏时,会觉得有意思、放松、能看下去。我是问心无愧的,完全没有为了拉长长度去注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