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喜歡活在過去的人怎麼走出來?

熊玲:喜歡活在過去的人怎麼走出來?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看到有些人總是活在過去,時時述說著自己過去的種種不安,他們目前的自己,不過在重複過去的受傷自己。

對她來說“我不值得愛”遲早會出現爭吵,關係遲早會破裂是絕對的,所以她沒辦法去面對這個有愛的平靜生活。這個時候,她實際上還處在她過去生活的感覺裡。

熊玲:喜歡活在過去的人怎麼走出來?

在諮詢中,我們要做的就是去反覆澄清、反覆直面:吵架抱怨,本是她過去“受屈的自我”的呼聲,它已成了一種強迫性重複的“伸冤”模式;若要體驗、享受到戀愛,就要考慮去接受一個現實的關係:男朋友既不是她理想的幻影,也不是她所畏懼的(過去的)迫害者,而她男朋友實際上是一個很包容很體貼人的人。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工作是:哀悼失落。正所謂,先承認而後能放下。這裡的哀悼,不只是悼念喪失(愛的對象客體、或自體客體),還有,凡與跟過去的自己修好的意旨。比如,諒解自己過去的無能、 慶幸自己能活下來、寬恕撫養人的不好......都是一份份哀悼之行為。

熊玲:喜歡活在過去的人怎麼走出來?

不管你是否真做到了哀悼“過去的自己”,你都可以覺察自己:我是誰,我在哪裡? 而我(你)目前的自己,無論在做什麼,你都在向世界顯示你把自己當做誰。比如,當你看不慣別人習性的時候,你把自己當做了誰?當你抱怨、憤怒的時候,你把自己當做了誰?當你依賴他人認可才有價值感,或當你認為只有他人改變對你的態度你才能快樂的時候,你把自己當做了誰?....生活的進程中,你的舉止無時不在詮釋你的自我,想把自己當成受難者、冤屈者、抑或當一個怨婦、無力的小孩、一個能放過自己、饒恕他人的人....這,都是你的權利與選擇。

哀悼是一份聽起來最簡單,做起最難的行為。 因有些傷和恨很深,釋懷需要很長時間,所以寬恕的力量,也需要漫長的等待、累積。如果把寬恕,視為走出過去的能力,那麼哀悼就像一條溫潤的漫漫路徑,需要主體在一次又一次的與自我的連接中,更新主體的內在體驗而獲得。總的說,來訪者的主體性獲得,無不是在主體間關係的視角下,在一個你需要和你想要知道的那些東西不斷建立關係、互動,然後才能獲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