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沒回過孃家的母親 只留我黑頭巾

我的母親是河南省鄢陵縣大馬鄉大馬村人,解放前,因黃河氾濫,淹沒了她家裡的房屋和農田,跟著村裡的人們,逃難到陝西,後來經人介紹,嫁給了我的父親。

我的母親相貌非常普通,她中等身材、憨厚淳樸,見人話語不多。勤勞細做,孝敬我的奶奶,善待我的父親,愛養兒女、幫鄰助親、盡其所能。

一輩子沒回過孃家的母親 只留我黑頭巾

母親一輩子沒當過家。從我記事起,母親在我這個貧窮的家裡不辭勞苦,默默地操持著家務,全身心地盡職盡責著。我長這麼大,從來沒見她給任何人發過脾氣,家裡大小事情,都是我父親說了算,而她總是忍讓和承受。

母親嫁給我的父親後,主要是在家做飯,母親在我們家裡做了一輩子飯,可她從來沒吃過第一碗。第一碗是我奶奶的,她把碗筷遞到雙目失明的奶奶手裡,第二碗端給我的父親。等把奶奶和父親的飯安排好了,下來才是我和妹妹在鍋臺邊相伴。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未改變。看到母親等奶奶和父親的第二碗飯吃完,我和妹妹想的是最後的鍋巴。而我的母親吃了沒有?吃了多少?從來無人問過。這些都是在我長大後才意識到的。

一輩子沒回過孃家的母親 只留我黑頭巾

母親頭上的黑頭巾,是她身上唯一的一件工業紡織品。母親年輕時,也特別愛美,對人家的媳婦穿紅戴綠,特別羨慕,只是我家條件並不富裕,沒有錢,她也捨不得花錢為自己買一件心愛的衣服。有一年,村上來了一個小貨郎,母親一眼就看上了一條黑頭巾,她徵得父親的同意後,咬著牙,用一斗玉米換下了這條頭巾。母親把這條頭巾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只有逢年過節走親戚時才頂在頭上,平時在家,母親很少頂這條頭巾。這條頭巾,伴隨了母親一生,直到母親去世時,這條頭巾依然完好無損,被我一直珍藏著。這也是母親留給我唯一的一件遺物,它寄託著我對母親深深地愛。

那些年代,全家人的衣服,一直都是母親動手自己紡線,手工織土布,買染料染色,裁剪縫製。雖然土氣一些,但卻乾淨得體。母親也曾給一些生活比較富裕的人家晚上加班紡線,一斤棉花紡成線,掙5毛錢的加工費,為此,寒冬臘月,母親不知熬過了多少個夜晚,我和妹妹總是伴著母親紡車的嗡嗡聲入睡,半夜起來母親依然在紡線。

母親自從嫁給我的父親後,一輩子沒有回過孃家。起初是因為她不知道詳細地址而沒有回過;後來她知道了,我父親她怕一去不回來,不讓她回孃家;等我長大以後,很想帶著母親回一次她的孃家,可母親身體卻不好,她的這個願望,一直沒有實現。對於孃家的情況如何,母親只是通過幾位舅舅來陝西看望她時,從舅舅口中,知道一些孃家的情況。

一輩子沒回過孃家的母親 只留我黑頭巾

現在生活條件好多了,吃穿無憂,子女上班,孫子上學。我們時不時地在外邊酒店吃上一回,可越是這樣,懷念母親的心情越強烈,在母親節來臨之際,願我的母親在天國安好! 願天下所有的母親節日快樂,健康長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