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聚焦聚力 既解決當前問題又著力固本培元

省綜合幫扶涼山州打贏脫貧攻堅戰動員大會開始前,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於精準施策綜合幫扶涼山州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意見》已發放到與會者手中。

12個方面34條政策措施,“目標導向非常明確,每一條都含金量十足。”不少人的《意見》文本上,密密麻麻地畫上著重號。

更精準的聚焦

始終鎖定如期、全面、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總目標

在起草組成員的記憶裡,《意見》經歷了几上幾下反覆修改、多方徵求意見。

“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的特徵非常鮮明。”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扶貧移民局局長降初透露,《意見》制定過程中,始終把如期、全面、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涼山州脫貧攻堅的總目標,既不降低標準,又不弔高胃口。《意見》還堅持從涼山州實際出發,強化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在《意見》制定過程中,起草組深入剖析涼山州脫貧攻堅存在的問題及成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辦法,著力於解決問題、補齊短板、提高質量,確保措施真正務實管用。

省教育廳廳長朱世宏舉例,此前省州縣三級教育部門調研發現:涼山教育扶貧的前提要件,就是要讓當地兒童首先突破語言關,否則,“控輟保學”乃至教育扶貧效果會大打折扣。

鑑於此,《意見》重點提及,有序推進“學前學會普通話”項目試點,全面加強學前教育建設,特別是配套“一村一幼”,實施雙語輔導員全員輪訓。

在同樣是短板的衛生領域,《意見》提出,支持涼山州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填平補齊,實現每個鄉鎮有一所達標衛生院,每個村有一所達標衛生室。省衛計委主任沈驥認為,這是補齊涼山醫療資源不足短板的“關鍵一擊”,是破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難題的基礎。

更細緻的舉措

既針對當前又著力固本培元

“該幹什麼、怎麼幹、誰來幹;幫扶誰、幫什麼,都能找到出處和依據,措施更細化更量化。”在降初看來,有一條主線始終貫穿在《意見》中,即堅持綜合治理、聚焦聚力和真情實意。

翻看《意見》,與會者發現,12個方面的政策措施,幾乎全部綜合考慮了統籌兼顧、長短結合、標本兼治,不是在某一方面,而是在“治貧、治愚、治病、治毒、治超、控輟、保學”等方面綜合施策,既解決當前問題,又著力固本培元。

首先是產業和就業扶貧。涼山脫貧攻堅之難,難在造血能力弱,但同時,涼山特色農業和勞動力資源優勢明顯。為此,《意見》給出一攬子促進產業和就業的政策措施。省委農工委副主任、省農業廳廳長楊秀彬介紹,涼山自然資源稟賦獨特,發展現代農業得天獨厚,但特色產業不成規模,產業鏈條較短,品牌與市場挖掘不夠,資源優勢沒能變成脫貧產業優勢,《意見》以創建品牌和園區為抓手,提出到2020年11個貧困縣要分別建設1個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範園區,“這些將成為貧困縣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脫貧要聚焦,也要聚力。”涼山州人社局局長羅衛平對向涼山州派出脫貧攻堅綜合幫扶工作隊感慨良多。他注意到,這些幫扶工作隊隊員來自農業、旅遊、電商、教育、醫療、禁毒防艾、社會治理等各個領域,都是涼山州當前最需要的人才。最近,羅衛平正與承擔東西部扶貧協作任務的廣東方面對接,推動更多富餘勞動力走出去。羅衛平說,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幫助。

省人社廳廳長戴允康認為,涼山有充裕的勞動力資源,只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和引導,就能讓精準脫貧“事半功倍”。《意見》特別提出,組織內地技工院校開展對口培訓、訂單培訓,並鼓勵園區、企業、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

更大的力度

定性定量,著眼於逗硬執行、年終交賬

《意見》文字不長,卻有8處提到具體投入,這是大家從《意見》中讀出的“真金白銀”。

《意見》的含金量遠不止這些。仔細翻看,無論是精準施策綜合治理的相關措施,還是選派脫貧攻堅綜合幫扶工作隊的相關舉措,《意見》都一項一項清清楚楚,該定性的有定性,該量化的有量化指標。“從一開始就考慮了逗硬執行、年終交賬,具有很強的可執行性。”降初說。

最受各方關注的含金量集中在財政和國土支持上。“11個縣的財力都非常有限,幾乎全部靠轉移支付‘過日子’,因而,地方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難免捉襟見肘、畏首畏尾。”涼山州財政局相關負責人注意到,《意見》提出,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獎補政策,對貧困縣自身財力不能滿足基本標準支出需求的算賬缺口,省財政予以兜底補助,“這是最‘解渴’的措施,等於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