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第28個全國土地日座談會在深圳召開

今年正值改革開放40週年,又恰逢“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入憲30週年。座談會上,原國家土地管理局局長鄒玉川等老同志和廣東、深圳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佛山市南海區政府負責同志、中國工程院院士郭仁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谷樹忠、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守英、自然資源部諮詢研究中心諮詢委員蔣亞平等專家和媒體代表,從不同角度暢談了改革開放40年來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的親身經歷和切身感受。

“回顧40年的改革歷程,土地管理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作出了重要貢獻。”王廣華表示,改革開放40年,也是我國土地管理工作不斷改革發展的40年,主要表現在集中統一的土地管理體制更加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土地管理法律規範和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持續深入推進、土地管理基礎工作不斷夯實、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實施。

王廣華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土地管理事業也開啟了新徵程。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自然資源管理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兩統一”職責落實,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基本方略,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遵循連續、穩定、轉換、創新要求,努力開創新時代土地管理工作新局面,著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民生改善和鄉村振興。

一是深刻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科學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科學劃定生態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加強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將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擴大到所有國土空間,落實各項管控措施。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落實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職責,按照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區域統籌、綜合治理的原則,科學編制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組織實施重大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二是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自然資源管理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堅持資源公有、物權法定,開展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評價和確權登記發證,深化土地產權制度建設,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繼續做好不動產統一登記,加快構建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產權制度。堅持市場配置、完善規則,建立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組織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並擬訂相應考核標準,建立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加快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牢牢守住耕地紅線,嚴格耕地管控性保護,儘量“不佔少佔”;加強耕地建設性保護,做到“補足補優”;健全耕地激勵性保護,搞好“利益調節”;加強耕地保護考核監督,壓實“目標責任”。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實行從嚴從緊、有保有壓的差別化供地政策,實行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增量用地與存量用地掛鉤制度;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優先安排脫貧攻堅用地計劃、保障鄉村振興用地,優先安排土地整治、生態修復等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