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數線出來後,大家報志願要注意這幾點

在這裡有8個“坑”大家一定要注意:

第一,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這個專業,或者說自己真的就那麼討厭它嗎?很多老師都會

說“興趣是最重要的”,這句話不假,但是更多血淋淋的例子告訴我們,很多人的興趣

都是“偽興趣”。有的人高中數學競賽有名次,上大學換專業之後發現自己其實只是喜

歡做數學題,並不是純數學研究;有的人喜歡討論國際大事,就報考“政治學”;更有

甚者讀了本《蘇菲的世界》就覺得哲學是真愛,迷上《盜墓筆記》就覺得非學考古不可

。這些都是“偽興趣”。

興趣必須是當你係統得知了這個專業對應行業的工作內容、工作環境等等之後,對於這

個職業的高度認同。愛好、偶像、特長,乃至於喜歡某一科的老師,都只是讓你對關注

於某一個行業的契機,千萬別這麼簡單地認為那就是自己的true love。

第二,對於一個專業的瞭解一定不能侷限於院系介紹、學科建設那些新聞稿式的文字,

多向瞭解情況的人諮詢“乾貨”。可以這麼說,任何的專業都是有社會價值的,都是值

大學就讀的類似專業的大學生是個不錯的選擇,多想過來人諮詢,能夠知道一些鮮為人

知的內幕。

第三,找到心儀的大學和專業一定要深入瞭解它的前世今生。對於大學而言,很多大學

合併了很多二流學科,如果就讀到這種院校的專業那就很尷尬了。而不同高校即使專業

名稱相同,學科方向也會有所不同,比如“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是此前“鑄造”、

“鍛造”、“焊接”三個專業的合稱,有的高校側重焊接,有的則可能連焊接方向都沒

有。再比如,某985高校的“生物醫學工程”,其實是從機電學院分離出來的。

高考分數線出來後,大家報志願要注意這幾點

第四,一定不能靠顏值來選專業。對於高中生而言,很容易被一些聽起來高大上的專業

名稱吸引。比如金融數學,融合了最吸睛的“金融”和最科學的“數學”,其實就是概

率統計,和“數理金融”完全兩碼事。比如“地球科學”這麼“高端得上天”的名字,

在很多高校原來的名字是叫“地質勘探”。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看看專業介紹。

第五,不要盯著行業金字塔尖的人選專業。在專業選擇時,很多人都習慣於看這個專業

的領軍人物,用金錢名譽地位來衡量一番。但是,請務必注意,任何領域塔尖的人都是

少數的。中國表演類院校每年招生幾百人,但是能最終身價上億的在全國都達不到一屆

一個。學習生物的大學生每個人都抱著“成為下一位施一公”的夢想,但是本科畢業後

無機會深造、行業就業機會少而改行的並非少數。一個專業的就業好壞,一定要看行業

一般水平的人的發展情況,不要總YY自己能上人生巔峰。有些名校的專業好就業並不是

因為專業好,而是因為大學好。

第六,在很多大學招生時都會拿出一些類似於本碩博連讀、試點班、示範學院這樣的“

精英辦學計劃”,客觀上也確實是在師資力量等方面都很優秀。對於習慣了在考場上證

明自己的高中生來說,這是很不錯的一種選擇,但同樣也是誘惑。一定要密切關注培養

模式和學科計劃,同時必須結合自身的發展規劃。比如,某211高校的一示範學院本碩博

試點班入學後簽署協議必須在本校讀研究生,而該校成績優異的學生是可以保送清華大

學的。

第七,“相對平庸化”是大部分大學生將面臨的大一局面。“相對平庸化”是指學生進

入大學後,同班同學都是相同的水平,相對地不像高中時那麼優秀。比如在清華,人人

都要是全班第一,動輒就是市狀元,不再有高中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了。

因此,提醒想“轉專業”的考生,採用“先進門再換房”的方式,選擇相對錄取分低的

專業,再大一時通過“轉專業”去心儀專業,這是一種策略。但是必須要注意在大學裡

同臺競爭的同學的水平。不可否認,不同省份的學生在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上是存在一

定差異的。

第八,在大學和專業選擇,一定注意一些極端條件。比如對於東北的考生,選擇在南方

讀書,炎熱的氣候和當地的方言可能是一大挑戰;選擇離家不遠萬里的大學讀書,路費

對於一些家庭也是要考慮的因素。有一些專業,也是存在一些比較極端的就業環境,比

如航海技術專業就業後跑遠洋貿易,一年七八個月出海,是否可以接受。而有一些專業

客觀上還是存在對於性別的要求,比如地質、冶金、路橋工程等,女生的比例是很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